關於敘述潮州湘子橋作文精選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這是《廣東通志》中記載的廣為傳頌的一首民謠。你想知道如何寫好潮州湘子橋作文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潮州湘子橋作文怎麼寫吧,歡迎閱讀!

  潮州湘子橋作文篇一

  國慶期間,我們全家人到潮州遊玩,遊覽了潮州的美景。更難忘的是那美麗的夜景。

  潮州是一個遠近文明的古城。聽說古城的古城牆和濱江長廊的景色怡人,我們便乘車到了那裡。在東門樓附近,禮花燈早把夜色中的濱江長廊裝扮得嫵媚多姿,豔麗的霓虹燈勾勒出城樓的輪廓,氣勢雄偉的古城牆沿韓江堤向兩方延伸,宛如一條長龍酣睡在韓江邊。站在城牆上,向遠處眺望,韓江的美景盡收眼底,江中是潮州著名的湘子橋。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幾梭船連成一線,好似長龍臥波。微微晚風中,我們走下城樓,漫步在濱江長廊,穿行於根葉婆娑的古榕樹下,置身於紅花綠草之間,感受到一組風與影的和諧奏鳴。

  古老的城牆和古香古色的湘子橋讓我們流連忘返,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潮州美麗的廣場音樂噴泉夜景。

  音樂噴泉是晚上八點才開始,我們早早就來到了廣場。雖然噴泉還未開始,但晶瑩潔白的路燈,光彩奪目的節日裝飾燈令人眼花繚亂,廣場上,顯示潮汕文化深厚內涵的牌坊群,雄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無數的霓虹燈閃爍,五光十色的,有的組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成了音樂噴泉開始前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前來觀燈賞景的遊人絡繹不絕。廣場上已經站滿了人。無數的車輛像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裡……人民廣場熱鬧非凡。

  快到8點了,廣場上的人更擁擠了,廣場成了人的海洋,人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在廣場上散步,有的坐在噴泉周圍和同伴聊天,有的拿著照相機照相。我們趕緊選了一個位置坐下,等待著噴泉的開始。

  忽然,廣場上響起了音樂,頓時人聲鼎沸,我們聽見不少人在喊:“噴泉開始了!”我們朝噴水池那邊望去,只見噴水池上空出現了水霧噴發有點模糊的畫面,隨即音樂噴泉開始了。起初噴泉只是一簇簇矮矮的小銀柱,隨著音樂的響聲逐漸變高。它們變化多端,有的像大小不同的貝殼,有的像一簇簇五顏六色的珊瑚,有的像孔雀開屏,有的像一個個仙女舞動著長袖……美麗極了。音樂悅耳動聽,彩光中的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起伏著,噴泉時高時低,時起時落。有的像仙女的飄帶,在天空中飄動;有的像怒放的荷花,紅似火,白如玉,粉若霞,美極了;有的像舞臺上的芭蕾演員一樣翩翩起舞,時而跳躍,時而轉圈……我沉醉在這美麗的夜景中。忽然,響起了潮汕大鑼鼓的聲音,噴水池噴起一束幾十米高的銀柱,真像一艘火箭直射長空。頓時,喊聲震耳欲聾。隨著音樂的起伏,噴泉時高時低,時起時落。在這美麗的夜色和這悅耳的音樂中,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一個鐘頭了,音樂噴泉結束了,廣場上的人也漸漸散去,我們也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回家路上,我們盡情地觀賞潮州的夜景,路燈如連串的夜明珠向遠方延伸,樹上的煙火燈色彩繽紛,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潮州真成了一座“不夜城”。

  我愛潮州的夜美景。那勃發的音樂噴泉,難道不是潮州的勞動人民在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而迸發的蓬勃生機與活力嗎?

  湘子橋的由來

  韓愈要在惡溪上面造一座大橋,因為水深流急無法施工,便請八仙和廣濟和尚幫助建造,廣濟和尚負責西岸工程,八仙負責東岸工程。為了早日把大橋建好,兩邊仙佛們都施法力,各顯神通。

  廣濟和尚跑到桑埔山來,口中念起符咒,用手一指,只見滿山石頭都滾動起來,霎時變成一群羔羊。由廣濟和尚趕往潮州城來。東岸八仙跑去鳳凰山,把山上石頭變成豬群,也趕向工地。

  八仙人多,分批趕豬,別人都走了,只有鐵柺李趕著最後一批豬下山,那知半路碰到一個孝婦在一口墳前啼哭,被這喪氣一衝,即時符法失靈,那群烏豬都倒下去變成一座小山,叫做“豬山”。

  廣濟和尚一人趕羊,顧此失彼,趕到潮州城一點,少了兩隻羊,急忙跑回頭尋找。當他找到了羊又往回趕時,卻遇上一個財主,那財主見羊起了不良之心,便對廣濟和尚說:“這兩隻羊是我家丟失的。”說完就把二隻羊拖走了,財主趕羊經過自已的田裡,羊忽然不走了,財主在羊身上抽了一鞭,兩隻羊變成了兩座山頭,把財主和他的一百畝地都壓在山下。這兩座山人們叫它“烏洋山”。

  八仙少了一群豬,廣濟和尚又掉了二隻羊。大橋建到江心,便沒有石頭可把橋接起來,惡溪兩岸照舊還是被水隔斷。鐵柺李急得直跺腳,結果把東岸橋墩踩低了一角,大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見何仙姑把手中寶蓮花拋下,花瓣在江心散開來,變成了十八條梭船,對岸廣濟和尚看了,急忙丟下手杖,手杖變成了一條長藤,把十八條梭船緊緊連成一條浮橋 。

  橋建成了,人們把大橋叫做“湘子橋”。也叫做“廣濟橋”。

  二隻生牛一隻溜

  康熙年間,韓江一次發大洪水,把湘子橋的十八梭船衝得無影無蹤。扛橋的,挑筐的,所有行人進城進不去,出城出不來,叫苦連天。

  知府張自謙說:“當年韓文公造湘子橋時,曾和龍王打過招呼,潮州不能作洪水,不能讓百姓吃苦,還寫了“洪水至此”四個字,刻成石碑立在橋腳,叫龍王不要忘了這事,時長日久,石碑不知跑哪裡去了,還是再刻塊石碑吧!”

  於是,就在城裡發動各家商號捐題,湊足了錢銀。擇了個黃道吉日,找來道士唸經降亂,請在天的韓文公重寫“洪水至此”四個字,還在橋上修了韓湘子廟。張知府覺得還不夠。就用生鐵鑄了兩隻牛鎮橋御水,果然自此潮州平安無事。

  開初,那二隻生牛倒是挺神氣。也守本分,天天站在橋邊,不料日子一長,覺得枯燥無味,就學調皮了。開始,也不外是趁夜靜更深溜到江裡洗澡。以後又跑到山林田園胡鬧,撞折了樹木,踩壞了莊稼,弄得四令的鄉民意見紛紛,可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有一夜,它們倆索性打起架來,還在東津堤捅了一個大洞,結果洪水淹了房屋,死了不少人和牲口,生牛知道闖了禍,其中一隻就偷偷溜之大吉。這件事鬧到了天上,雷公跑去報告了玉帝,要求抓生牛問罪,玉皇就派雷公懲罰它們。雷公性情火暴,一個霹雷打下去。那頭沒有跑的生牛就被打得呆頭呆腦。從此老實了再也不會亂來了。

  橋腳鯉

  從前,有個富家子弟叫鄭福祿,聽說潮州城湘子橋腳的鯉魚,結實鮮美、清甜,格外好吃,遠近聞名,那年恰逢應考秀才他到潮州城會試,特地帶來了一個廚子,想嚐嚐橋腳鯉的滋味。

  到了城裡,每日叫廚子專門買橋腳鯉做菜吃。因為害怕鯉魚是用人屎作餌釣的,所以每逢廚子買魚回來,特別交代他宰魚時要洗乾淨,魚喉要多洗幾遍,不能有半點雜味,搞得廚子提心吊膽,每次宰魚足足要洗去半井水。可是到了吃魚的時候,鄭福祿狼呑虎咽,自已吃得乾乾淨淨,半口也沒有留給廚子吃。

  廚子很惱火,就想捉弄鄭福祿一下。有一日,他把買來的鯉魚洗乾淨,用半截香蕉塞到鯉魚喉去,做熟之後,捧到主人面前,鄭福祿照例舉起筷子,一筷掐住鯉魚喉頭,沒料到提起筷子一看,箸頭挾著的不是魚喉,而是黃澄澄、軟粘粘的東西。啊,這不是人屎嗎?臉色驟變。可是他沒呵斥廚子,一陣冷笑過後,問:“你今天的魚洗乾淨了嗎?”廚子回答說:“少爺,今天的魚,我格外洗得乾淨。”鄭福祿說:“那好吧,今天的魚就賞你吃。”廚子裝做消受不起的樣子說:“不,不不,少爺你是主,我是僕,你的東西我那有福氣吃呀!”鄭福祿一聽,火冒三丈說:“叫你吃,你就得吃!”廚子說:“好,好,我吃,我吃!”說完拿起筷子,左右開弓。不一會,一條條香噴噴的橋腳鯉魚就讓廚子吃得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