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緱氏是一個源出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第一千零三十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緱姓姓氏源流

  緱***Gōu 緱***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起源於西周,以封邑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西周時,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於緱邑***今河南省偃師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後,他的兒子朝曾糾合了一批喪失職位的舊官、百工起兵造反,爭奪王位。晉國就派籍談等率軍來幫助周朝平定叛亂,曾經在緱邑難駐兵。子朝兵敗後,他就帶領著周朝的一些舊的宗族逃到楚國。被封在緱邑的大夫也失去了封邑。他的子孫就用原來封邑的名稱“緱”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緱氏。

  2、出自北魏鮮卑族渴侯氏複姓所改。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渴侯氏,入中原後,在孝文帝改革時改為漢姓緱,因“候”與“緱”字古音相似,且字形相似,渴候氏複姓就改為單姓緱氏,成為緱姓又一支。

  緱姓遷徙分佈

  緱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原來是周朝卿士的采邑,後代以緱為氏,是以邑為姓的姓氏。另一支緱姓,是由後魏時的渴侯氏改複姓為單姓緱,亦稱緱氏。“緱”本來是河南省境內的一座山谷,又叫做覆釜堆或撫父堆。相傳2500多年前,周靈王的太子晉,曾經在這座山上駕鶴成仙。緱地位於河南偃縣的南方,春秋時期是滑國的領域,後來改置緱氏邑。時至今日,緱氏山的名稱仍然繼續儲存,山下還有一個緱氏鎮,是通往登封縣的必經之道。這裡便是侯氏家族的發祥之地。望族出於中山郡,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登封縣。

  緱姓歷史名人

  緱 玉:緱氏名人,歷來以河南的為最多,他們的原籍,就在緱氏山。唐代有一本古書上記載,在南北朝時,出過一位孝女,叫緱玉,《孝子傳》上有她的故事。

  緱 謙:明代憲宗成化年間緱氏名人。文武雙全,做過遼東總兵官,又因功擢升南京右通政,頗有政聲。

  緱仙姑:唐代湖南省長沙人。修道後就住在衡山,八十多歲了,容顏卻象年輕人。她在魏夫人仙壇修行,十多年了,一直孑然無侶。仙壇附近有很多老虎,遊山的人必須成群結隊、拿著兵器才敢進山,而仙姑在那裡隱居,卻毫無恐懼。數年後,有一隻青鳥,象鳩鴿一樣,紅頂長尾巴,飛到仙姑的住處,自語說:“我是南嶽夫人的使者,因為仙姑修道精苦,獨自住在窮林,命我來給你作伴。”過了幾天,青鳥又說:“西王母姓緱,乃是你的祖先。她聽說你修道勤至,將派真官降臨向你授道,但時機未到,你應當勤勉修行。”每當有人遊山時,青鳥一定先說出遊山人的姓名。過了一年多,青鳥告訴仙姑遷移到別處去居住,於是仙姑就移居湖南,鳥也隨她而往。一般人是不能聽懂鳥語的。鄭畋從承旨學士降職到梧州,拜仙姑為師。仙姑對鄭畋說:“此後天下多難,人間不可久居了,我將去九嶷山隱居。”一天早晨,緱仙姑就走了。

  緱姓郡望堂號

  1、郡望

  中山郡:①中山國,戰國都城***今河北省定縣***。一度為魏所滅,復國後遷靈壽***今平山東省北***。公元前296年為趙所滅。②漢郡、國,治盧奴***今河北省定縣***。後燕以為都城。隋廢。③宋以定州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縣***。④今中山縣,宋以來為香山縣。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改今名,中山故里在縣南翠亨村。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幷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2、堂號

  中山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陳留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