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國慶節獲獎黑板報設計

  抗日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後,日軍為了逼近蔣介石的老曹重慶,岡村寧次親自帥兵先後攻破徐州直抵華中地區。下面就隨小編看看關於初中國慶節獲獎黑板報內容,希望喜歡哦。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內容:武漢會戰之始

  1938年5月19日,徐州淪陷。日軍為實現其速戰速決、一舉滅亡中國的戰略企圖,即調集重兵發起侵佔武漢的作戰。

  當時,武漢堪稱戰時首都,人口超過二百萬。中國黨、政、軍各重要機構和重要人物,文化界知名人士齊結於此,各國使館人員都在這裡辦公。日軍參謀本部情報部認為,只要攻佔武漢,就能支配中國;只要控制了武漢,就可以把蔣政權逐出中原。於是,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先後調集第2軍和第11軍共12個師團,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500餘架飛機,120餘艘艦艇,國內繼續動員增兵40萬人,並拿出32.5億日元的作戰費用預算。

  “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了。”蔣介石在中央廣播電臺發表講話,誓言“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隨即,國民政府調集全部海空軍以及陸軍120個師總兵力約110萬人,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

  1938年6月12日,日軍波田支隊在海軍第3艦隊20艘艦艇護送下,侵佔安慶,正式拉開了進攻武漢的戰幕。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佔領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中國軍隊則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層層設防,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頑強阻擊,保衛武漢。隨後,日軍瘋狂反撲,中國軍隊按計劃向平漢鐵路以西撤退,10月25日撤守武漢。

  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斃傷敵軍近4萬人,被稱為“東方馬德里保衛戰”。經此一戰,侵略日軍戰力空前消耗,士氣低落。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任第九戰區第一兵團少將高參、後曾協助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取得第三次長沙大捷的趙子嶽高度評價國民政府在武漢會戰的戰略決策:“綜觀武漢會戰,我軍不在武漢出國留學網內彈丸之地作困獸之鬥,而在武漢外圍的廣闊天地進行靈活、堅強的作戰,予日軍以重創,作戰逾4個多月,竟無一個整師被殲滅,這都是由於統帥部正確的戰略決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