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的歷史簡介

  王冕,字元章,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裡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為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關西的王景***函谷關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遠軍節度使的官。王德元有兩個兒子,一是王琪,曾任閬州觀察使;一是王琳,做過統制官。從王琳開始遷居諸暨***現杭州***,傳到王冕已經八代了。

  王冕的遠祖,無疑是官僚家庭,但傳到王冕的父親已成為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民。徐顯的《稗史集傳》載:“父力農,冕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齋詩集》中說:“九里先生兩鬢皤,今年貧勝去年多。敝衣無絮愁風勁,破屋牽蘿奈雨何。數畝豆苗當夏死,一畦蘆穄入秋瘥。相知相見無他語,笑看生前白鳥過。”***《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讀書,鄰家鄙我迂而愚。破甑無粟妻子悶,更採黃精作朝頓。”***《過山家》***“江南古客無寸田,半尺破硯輸租錢。好山好水難夤緣,荃房日薄蒙荒煙。”***《有感》***

  從這些詩句來看,他是親身參加各種勞動的,讀書作畫不過是他的農餘活動,而且是為了生活,以賣畫易米餬口和納租付稅,他寫詩作畫自然與一般士大夫吟風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於他“耕無寸田,牧無風芻”,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無棉絮過冬,草屋破漏無力修補,莊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無糧,妻子忍飢挨餓,不得已只好採野菜充飢。在此情況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參加體力勞動,蓬頭赤腳,下田耕種,栽植竹、茶、桑、麻及雜糧等來維持生活。對這種貧苦生活的描述,在有關的著錄中到處可以找到。例如在《竹齋詩集》中還有“我窮衣袖露兩肘,回視囊中無一有”的描寫。在《鐵網珊瑚》裡有“今年老異於上年,鬚髮皆白,腳病行不得,不會奔趨,不能諂佞,不會詭詐,不能幹祿仕,終日忍飢過”的記載。儘管有此慘苦遭遇,但他寧願耕作賣畫度日,不願奔走豪門乞食,充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的堅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生平簡介:

  少年王冕

  自幼好學,白天放牛,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暮乃返,忘其牛,間壁秦老怒撻之,已而復然。母願聽其所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後從會稽學者韓性學習,終成通儒。但屢應試不第,遂將舉業文章付之一炬。行事異於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製劍,引吭高歌,往返於市中。或騎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於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遊大都,老友祕書卿泰不華欲薦以官職,力辭不就,南迴故鄉。隱居會稽九里山,種梅千枝,築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於鑑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

  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唸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裡。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王冕主要作品·詩詞

  墨梅***又名《墨梅圖題詩》***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主要作品·畫作

  《南枝早春圖》絹本水墨,縱151.4釐米,橫52.2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愛梅,也善畫梅,他畫梅乾,用筆遒勁,頓挫得宜。繪花瓣,或用濃淡水墨點燃的點花法,或用雙線勾勒的圈花法,或點、圈合用,變化多端,均能生動地表現出梅花的特有形態,並通過對梅花的刻畫,寄寓或抒發自身的情懷、理想和抱負。

  《南枝早春圖》畫一折枝梅,枝幹勁建,用濃墨填塗,顯得氣勢雄勁。枝上梅花報春,迎春怒放,生機盎然而清新純淨。是一幅設色清麗、筆墨嚴禁的花鳥精品。

  此幅墨梅老幹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丰韻傲骨。畫中以“飛白法”畫枝幹,兼有書法筆意,運筆風神峭拔,挺勁瀟灑,自上而下,一氣呵成.畫細梢或如鐵鞭鶴膝,或如弓梢釣竿,俱氣足力滿、頓挫有韻。王冕一改揚咎之等畫梅舊法,以枝多花繁為一大特色。此畫中畫蘩葉茂,但繁而不亂,疏密有緒,圈花點蕊,別出新意,顯示了枝幹勁俊、千花萬蕊,天真爛漫、生機盎然的藝術效果。

  2、王冕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格。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幹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劃出來。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