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典故

  沉香救母是古代有名的神話故事。沉香救母有什麼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上京趕考時,順道登華山一遊。華山上有一座神廟,廟神華嶽三娘是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女,自從被王母派遣到華山後,一直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這天,她正在廟中吟歌曼舞,消磨時光,突然發現一個書生跨進了廟門。她急忙登上蓮花寶座,化為一尊塑像。走進大殿的劉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孃的塑像俊麗、溫柔、安閒,劉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該多幸福啊!可惜這只是一尊沒有情感知覺的雕像。劉向懷著深深的遺憾,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取出筆墨,深情地在牆上抒寫了自己對三孃的愛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這個書生多麼英俊倜儻,文采斐然,他對自己滿懷深情,而自己又何嘗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嘗不愛戀他呢?可是,一個是上界仙女,一個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締結姻緣呢?目送悵悵離去又依依不捨的劉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靜了。她沉吟再三,終於決定不顧天條禁令,要與劉向結為夫妻。於是,三娘便化為一民間女子,追上劉向,向他道出了真情,從而二人兩情依依,結為伉儷,恩愛無比。劉向考期將臨,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別之時,劉向贈給三娘一塊祖傳沉香,說日後生子可以“沉香”為名。二人十里相送,難捨難分。

  劉向在京城一舉中榜,被任命為揚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馬上任之時,華嶽三娘卻遭難了。原來,這時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宮大辦蟠桃會,各路神仙均來赴會祝壽,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脫染病而留在華山。誰知,真情被三孃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責怪妹妹私嫁凡人,觸犯天條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懲罰。三娘一身正氣,毫不畏懼,況且她隨身還有一件王母贈的寶物--寶蓮燈,此物是三孃的鎮山之寶,無論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寶蓮燈大放異彩,都會被震懾稱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敵,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際,偷盜而出。這樣,可憐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壓在華山下的黑雲洞中。三娘在暗無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兒子沉香,為防不測,她偷偷懇求夜叉,將兒子送到揚州,留在其父劉向身邊。

  沉香長大了,漸漸懂事了,知道了母親被壓在華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親三娘。他把想法對父親說了,無奈劉向也只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嘆氣搖頭。於是沉香便獨自離家,去找母親。他吃盡了千辛萬苦,終於走到了華山。可是母親在哪裡呢?這個只有八歲的孩子,不知所措,放聲大哭起來。淒厲痛苦的哭喊聲,在空谷迴盪,驚動了路過此地的霹靂大仙。好心的大仙,問明情由,深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鳴不平,可是也無可奈何。於是他將沉香帶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點下,刻苦認真的學習,漸漸學會了六韜三略、百般武藝、七十三變。十六歲生日那天,沉香向師父辭行,要去華山救母。大仙稱他有志氣,並贈給他一柄萱花開山神斧。

  沉香騰雲駕霧,來到華山黑雲洞前。他大聲呼喚孃親,聲聲穿透重重岩層,傳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盪,百感在心。她知兒子已長大成人,一片孝心來救自己,激動不已,就將沉香喚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廣大,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敗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況且二郎神還盜去了寶蓮燈,兒子哪能是他對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飛身來到二郎廟,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誰知二郎神鐵石心腸,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兩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覺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掄起神斧,與他打起來。兩人云裡霧裡,刀來斧往,山裡水裡,變龍變魚;從天上殺到地上,再從人間殺迴天宮;直殺得山搖地動,江翻海搗,天昏地暗。這件事驚動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個究竟。四仙姑在雲端裡看了一陣,覺得二郎神身為舅舅,如此凶狠地對待一個孩子,太無情無義了。於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鬥越勇,越戰戰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寶蓮燈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飛回華山,舉起萱花開山神斧,奮力猛劈。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地動山搖,華山裂開了。沉香急忙找到黑雲洞,救出了母親。整整十六年,受盡了苦難的三娘才重見天日,她與兒子緊緊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淚流滿面。

  後來,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認了錯;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職。從此,三娘、劉向和他們的英雄兒子沉香全家團圓,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啦。

  沉香救母解釋

  華山的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有同名越劇、同名秦腔、同名連環畫等作品。

  沉香救母接龍

  沉香救母 母憑子貴 貴不可言 → 言簡意深 → 深中篤行 → 行所無事 → 事敗垂成 → 成家立計 → 計出萬死 → 死不回頭 → 頭昏眼花 → 花貎蓬心 → 心億則樂 → 樂而忘死 → 死生啕氣 → 氣壯如牛 → 牛衣歲月 → 月下風前 → 前庭懸魚 → 魚尾雁行 → 行濁言清 → 清廉正直 → 直搗黃龍 → 龍馬精神 → 神怒人棄 → 棄其餘魚 → 魚貫而行 → 行滿功成 → 成一家言 → 言為心聲 → 聲氣相求 → 求死不得 → 得月較先 → 先言往行 → 行不逾方 → 方剛血氣 → 氣吞湖海 → 海涵地負 → 負才使氣 → 氣得志滿 → 滿面含春 → 春光如海 → 海闊天高 → 高躅大年 → 年誼世好 → 好夢難成 → 成人之善 → 善門難開 → 開國濟民 → 民胞物與 → 與日俱積 → 積甲如山 → 山陰乘興 → 興致勃發 → 發憤忘食 → 食方於前 → 前庭懸魚 → 魚貫而進 → 進退裕如 → 如風過耳 → 耳鬢斯磨 → 磨礪自強 → 強兵富國 → 國泰民安 → 安心樂意 → 意在筆前 → 前功皆棄 → 棄逆歸順 → 順天應人 → 人莫予毒 → 毒手尊前 → 前因後果 → 果於自信 → 信賞必罰 → 罰不當罪 → 罪惡昭彰 → 彰善癉惡 → 惡貫滿盈 → 盈科後進 → 進退兩難 → 難分難解 → 解甲歸田 → 田月桑時 → 時和年豐 → 豐取刻與 → 與世偃仰 → 仰人鼻息 → 息息相通 → 通權達變 → 變化無窮 → 窮途末路 → 路不拾遺 → 遺臭萬年 → 年深日久 → 久懸不決 → 決一死戰 → 戰天鬥地 → 地利人和 → 和而不唱 → 唱籌量沙 → 沙裡淘金 → 金屋藏嬌 → 嬌生慣養 → 養精畜銳 → 銳不可當 → 當頭棒喝 → 喝西北風 → 風雨同舟 → 舟中敵國 → 國色天香 → 香火因緣 → 緣木求魚 → 魚龍混雜 → 雜七雜八 → 八拜之交 → 交頭接耳 → 耳鬢斯磨 → 磨磚成鏡 → 鏡花水月 → 月旦春秋 → 秋高氣爽 → 爽然若失 → 失驚打怪 → 怪誕不經 → 經久不息 → 息事寧人 → 人言嘖嘖 → 嘖有煩言 → 言必有中 → 中庸之道 → 道路以目 → 目瞪口呆 → 呆頭呆腦 → 腦滿腸肥 → 肥馬輕裘 → 裘弊金盡 → 盡力而為 → 為富不仁 → 仁至義盡 → 盡心竭力 → 力透紙背 → 背道而馳 → 馳名中外 → 外合裡差 → 差強人意 → 意在言外 → 外圓內方 → 方底圓蓋 → 蓋世無雙 → 雙管齊下 → 下車伊始 → 始終如一 → 一蹶不振 → 振臂一呼 → 呼風喚雨 → 雨沐風餐 → 餐風露宿 → 宿弊一清 → 清心寡慾 → 欲取姑予 → 予取予求 → 求神問卜 → 卜晝卜夜 → 夜不閉戶 → 戶樞不蠹 → 蠹眾木折 → 折槁振落 → 落落大方 → 方寸已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