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班級充滿愛的教育感悟故事

  編者按:教育孩子我們要給予充分的愛心和耐心,下面我們來看一位老師講述耐心和愛情的教育故事吧!

  教育一個人,從這個人的本質出發,但離不開的便是這個人所處的周圍環境。班級作為環境的一個載體,是學生學習、活動、成長的基本場所,是學生在學校的“家”。家是孩子們的港灣,學校是孩子們的大家庭,班級亦是他們所處的小家庭。在教育中,我將“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特殊學生,讓周圍環境渲染個體。

  我們班有這樣一位小朋友甲,驕傲、不可一世是他的代名詞。他會為了一件小事而揮舞拳頭砸向同學,而這件小事可能僅僅是在教室走動的同學不小心輕輕碰到了他,也可能是同桌的手臂不小心碰到了他……

  一次課間,同學乙頂著額頭上的大包,哭著跑來向我告狀,說他只是在走路時不小心輕輕碰了一下甲,同時也跟甲說了對不起,可甲仍然揮舞起有力的拳頭朝他砸去。我及時找來了甲,問他:“為什麼別人向你道歉了,你卻沒有接受,還要打他?”甲皺起眉頭,一臉全天下都和我作對的表情,說:“他是故意撞我的,我明明好好站在那,他就是故意撞我的!”說著說著他也哭了起來,哭得很凶。我想,他心裡也很委屈,這些委屈終於隨著眼淚被髮洩出來了。我知道這是一個好孩子,只是性格、思維和其他小朋友有些不一樣。我安慰著他,儘量使他平靜。我說:“你看乙額頭上的大包,疼不疼?”他淚眼婆娑的點點頭。“如果今天這個大包跑到你的額頭,你會不會疼?你的爸爸媽媽看到會不會心疼?你會不會還手,打還那個送你大包的小朋友?”他看看我,認真思索了一會,繼續點頭。“但是今天乙同學卻沒有出手打還你,而是選擇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忙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這是對老師的信任,老師覺得很高興;其次,被打時,他肯定也很憤怒,也很想還手,但他及時控制住了這股憤怒,這是你第一個應該學習的地方。”他看看我沒有說話,同時也漸漸止住了哭泣。“剛剛我已經跟周圍同學確認過了,乙在拿美術材料時經過你邊上,不小心碰到了你,而且馬上跟你說了對不起。這是第二個你應該學習的地方,學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及時為自己犯的錯誤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法。”他看著我,已經沒有哭得痕跡。我想,他在心裡慢慢領悟。於是,我給了他一節課的時間好好思考,當時如果他不那麼衝動,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冷靜一下,那他還會選擇揮拳砸向自己的同學嗎?

  下課鈴響起,他立馬來向我彙報他的反思成果。“我不應該去打他,因為他已經跟我說了對不起,我應該做一個寬容的人原諒他……但他不應該來碰我。我明明好好的站在那啊!”聽到這裡我又好氣又好笑,“這是你第三個要學習的地方,懂得角色互換。學校和家裡是不一樣的,家裡可能就你一個小朋友,還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加起來一共才五六個人,所以在家裡沒有人會撞到你。但是到了學校班級裡,有五十一名學生,五十一張課桌椅,一到下課,走廊過道就會顯得擁擠,即使是老師這麼大一個人站在那,有時候也會被來來往往的小朋友碰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有一天你走路時在和別的小朋友打打鬧鬧,你能保證你不會撞到任何一個人嗎?”他眨著大眼睛說:“有,昨天我就不小心撞到了某某某,我跟他說了對不起,他也沒有打我。”孩子是最天真的,說得一點也沒錯。“那今天換做是你被撞到了,你就想不明白了?就好像在玩角色互換的遊戲,本來你是撞人的那個,現在你要演被撞的那個了。”他若有所思的走了。

  莎士比亞說過,無言的純潔的天真,往往比說話更能打動人心。這句話,用在甲身上再合適不過。每個孩都是一朵純潔的花,而我希望這個孩子是這樣一朵花,無論陽光明媚,還是風雨交加,他總是能平和、安穩,微笑著面對這個世界。於是我開始為他訂製定一些小制度,比如安排他做班級的“護花使者”,主要任務便是照顧班級裡的花花草草。每次課間,我都能看到他擺弄花草的身影。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方面是可以減少課間嬉戲打鬧時他跟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的機率,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慢慢有的有耐心和友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他真的開始改變了。和同學發生摩擦,他雖然會一臉怒氣,但是再也沒有揮舞拳頭,我知道,他在學會壓制自己的憤怒。

  給孩子時間,他們會回報驚喜;給孩子耐心,他們會贏得掌聲。

  作者|徐欣凡

公眾號|玉峰文苑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