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

  民間藝術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之一,普查與記錄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傳統文化嗎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_傳統文化手抄報內容,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欣賞

  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1

  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2

  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3

  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4

  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5

  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1

  1、我愛祖國的文化。有時我朗讀中國詩歌中的名句,體會到其中最細微的感情,捉摸到其中耐人尋味的思想,想像到其中優美的圖景,感觸到其中鏗鏘的節奏、婉轉悠揚的韻律,領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韻。當我讀到得意的時候,就不覺反覆吟哦,悠然神往。當它觸動到我心靈的襞褶的深處時,我就不覺流下了眼淚。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3、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4、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6、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宋·陸游《隴頭水》

  7、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8、古老的中國曾經歷經坎坷,直到上個世紀中葉,我們才從長久處於國家分裂與抵抗外侮的艱苦磨難中迎來了新生。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在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之後,中國將一個充滿活力的嶄新形象,呈現給世界。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國,已經不是往日意義上的那個中國。作為世界公認的大國,我們的心態理當更加開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國家核心利益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們表達愛國熱情的正確態度。

  9、我懷念我的母親。她用她的乳汁餵養我,她用大巴掌撫摩我的頭。直到今天,我的身上還能感到她懷裡的體溫。

  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2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節日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中秋節和農曆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慶祝方式

  中秋節在新加坡是相當熱鬧的。節日降臨前的一個月,月餅燈籠就開始上市了。月餅,不僅滿足人們的口福也用來祭祖拜月,更是親戚朋友互相饋贈的節日佳品。除了月餅,中秋節的另一種節日佳品是“柚”。

  對年輕人而言,令他們感到興趣的是各式各樣製作精美的燈籠,他們也趁著節日的機會,展露製作燈籠的才華,大人們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燈籠製作比賽及花燈展覽會上盡情娛樂。

  新加坡人也可以參加由民眾聯絡所或會館主辦的中秋晚會。一家人一起賞月也是一件美事,在家中擺上瓜果、月餅,再添上孩子們的燈籠,就是一個溫馨、和諧的中秋夜。

  為了使中秋佳節的氣氛更濃,慶祝活動更普遍,我們可以建議在公共場所張掛燈籠,同時主辦猜燈謎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