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議論文滿分作文

  高考作文是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種載體,學生需要掌握議論文的寫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成功不難,改變習慣而已

  我們很難靠說服去改變一個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固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這個門只能由自己去開啟。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都可能形成習慣。有的人怕幹活,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懶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順心的事就會煩惱,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煩惱;有的人遇上一點小事愛憂慮,時間一長,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憂慮……通常人們只是把人的外在表現,比如走路的姿勢、個人衛生、吸菸、喝酒等稱為習慣,其實人擁有很多習慣。好的習慣有誠實、勤奮、熱情、節儉、快樂、自信等等;壞的習慣有虛偽、說謊、自卑、懶惰、憂鬱、驕傲、膽怯等等。說白了,這些行為也只不過是人們給習慣起的別名而已。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一個人一旦有了好習慣,那它帶給你的收益將是巨大的,而且是超出想象的。”這是他親身體驗得出的結論。富蘭克林青年時期,發誓要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他給自己制定了克服13個壞習慣的計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為了改正自己正在形成的誇誇其談的壞習慣,他給自己選擇了“沉默”,要求自己做到於人於己有利之言才談,避免了自以為是的空談。他為了保證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在計劃的“程式”一條裡,規定自己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閱讀,使生活有條不紊。後來有朋友說他常常表現出驕傲情緒,他又把養成“謙虛”的好習慣列入計劃。他每週選出一種缺點進行矯正,每晚必須作自我反省,每天記錄自己努力的結果。有時壞習慣沒有徹底改變,尚未達到自己理想標準時,就再延長矯正一週,直到好習慣代替了壞習慣為止。一個人只要改變了身上的壞習慣,就能換來帶給自己走向成功的好習慣。富蘭克林能成為引導美國走上獨立之路的愛國者,能成為著名的科學家,能成為最受美國人尊敬的人,這與他改變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分不開。

  人生是一種優勝劣汰的競爭,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良好的習慣常常是獲得成功的捷徑,即便是很小很小的好習慣,也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有個大學畢業生,到一家公司應聘。面試時,外邊等了許多人,看起來個個躊躇滿志,應試者一個個被叫到經理辦公室,一個個又表情嚴肅地走出來。當叫到他時,他沒有像別人那樣慌忙推門而進,而是先敲門問:“我可以進來嗎?”經理說了聲“可以”,他才進去。進門後,他又輕輕地關上了門。幾天後,他被意外地聘用了。兩年後,他工作出色,升為業務主管,與經理接觸的機會多了,才把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當初有人學歷比我高,為啥要聘用我?”經理說:“說實話,你哪一條都不比別人強,我就看中你進門時很有禮貌,懂禮貌說明你有教養,有教養的人,先不說能在公司有多大的作為,起碼不會給公司製造亂子。”可見好習慣處處受人歡迎,能使自己受益無窮。

  大家過去普遍認為,人最難改變的是習慣,有些權威人士也認為改變習慣是一個艱苦漫長的過程,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時間內有很大的改變。這些觀點和認識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對有些人來說,改變習慣的確是很難很難的事,因為他們太過於原諒自己,太過於遷就自己,太過於開脫自己,太過於嬌縱自己。要說改變不難,也真不難。只要你改變一下你的想法,改變一下你的態度,你就可以很快改變你的習慣,因為你的想法和態度是可以改變的。對此,我有切身體驗。一次我騎自行車上街,被三輪車撞倒,路邊的人都責怪那個騎三輪車的人違反了交通規則。我爬起來正要發火時,我的想法提醒我:“千萬不要發火!”接著我便用提早準備好的“滅火器”:一邊默想“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一邊讓自己的舌頭在嘴裡轉了幾圈。這個過程前後不到30秒鐘,一肚子火氣就全消失了。一個人有了改變自己的想法時,也就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只要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壞習慣就容易改變了。儘管原先的習慣是經過成千上萬小時形成和鞏固的,現在你就用不著再花成千上萬個小時去改變。一件事如果能堅持做21天,就會形成習慣。

  小朋友跳皮筋時唱道:“小汽車,嘀嘀嘀,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十一這個神奇的數字,不是我瞎編的,有好幾位世界著名的成功大師都認為:“一種新的習慣,如果能堅持21天,你再做這件事時,就會覺得容易多了。”無論是戒菸、戒酒,還是減肥,參加運動,一開始總覺得枯燥無趣,不習慣,但只要堅持21天,感覺就大不一樣,如果第22天突然中斷,你又會覺得不舒服,不對勁,缺了點什麼。原因很簡單,一件事你經常反覆練習,做起來就容易多了;一件事變得容易做的時候,人就喜歡去做;一旦喜歡去做,就必然會變成一種習慣。

  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生,這裡面隱藏著人類本能的奧祕。因為習慣的養成不只是動作的重複,也是腦神經指令的積累。一件事你做的次數越多,腦神經所受的刺激和記憶就越深,人的反應也會越來越熟練,到一定時候習慣就會自然形成。

  人們過去只知道“知難而進”是成功者的一種良好素質,卻很少有人知道“不知難而更好進”也是一種成功的好習慣。

  我們看舉重比賽時發現,賽手們都是先從自己舉得動的重量開始,然後慢慢地增加重量。有經驗的拳擊經紀人都為他的拳擊賽手先安排容易對付的選手,然後逐漸地讓他們和較強的對手交鋒。這是為什麼?為的是把成功的模式,成功的感覺先注入賽手的大腦中,賽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不知難的感覺,獲得成功的信念和習慣。

  某中學的一位數學教師每天給他的一個學生出三道數學題,作為課外作業,讓他回家後去做。這個學生每天都能認真完成。有一天,這個學生回家後,發現老師今天給他出了四道題,而且最後一道似乎有些難度。他想,以前每天的三道題,都順利地完成了,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老師早該給我增加點分量了。於是,他滿懷自信地投入到解題的思考中,天亮時分,他終於把最後一道難題也解答出來了。但他還是感到有些內疚,認為辜負了老師的多日栽培,一道題竟然做了好幾個小時。誰知,當他把這四道已解的題一併交給老師時,老師看完後驚呆了。原來最後那道題竟是一道在數學界流傳百年而無人能解的難題。老師把它抄在紙上,也只是出於好奇。結果,不經意把它與另外三道題混在一起了。這位高三的學生卻在不明實情的前提下,把它攻克了。

  這位學生能解答出數學界無人解出的難題,似乎有些荒誕,但仔細想想,卻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個學生過去每天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從而養成了良好的成功意識和成功習慣,同時又因為不知道這是一道百年未解的難題,所以遇上時,就“不知難”而“更好進”了。

  哈佛大學校長艾略德,以“成功的習慣”為題,作過一次演講,他說:“很多小學生在學校功課不好,成績失敗,是由於沒有給他們足夠數量可能成功的功課,以至於他們沒有機會去養成'成功的習慣’。”他鼓勵老師們在教低年級時,為學生安排一些容易成功的事。艾略德博士說:“小小的成功,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感覺,引起成功的興趣,這在他們日後的工作中,會有無價的幫助。”我們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或感受,那就是從小培養一種習慣比將來改變一種習慣更容易得多。小時候聽過的故事“狼來了、孔融讓梨……”過了好多年,還深深地記在心裡,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良好習慣。這就像刻在小樹上的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變越大。

  哲人說:“種下行動便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穫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穫命運。”習慣的力量往往是強大而無形的,一個好的習慣一旦定型,它所產生的影響是很難想象的。好習慣的報酬是成功,成功的人生和成功的事業就是好習慣延續的必然結果;而失敗的人生和失敗的事業,則是壞習慣導致的惡果。巴爾扎克說得好:“要斷送一個人,只消叫他染上一種嗜好。”仔細琢磨,這話實在深刻。只要你是一個神智清醒的人,就應該經常問問自己:“我的習慣使我得到了什麼?既然這種壞習慣對我不利,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如果你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決心時,就馬上行動起來,既不要找藉口,也不要等待別人來動員督促你,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固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這個門只能由我們自己去開啟。

  :挫折也是一種力量

  在人的一生中,充滿了坎坎坷坷,也正是由於這些坎坷,使我們成長。挫折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痛苦,但挫折同時也磨鍊了我們的意志,激發了我們的鬥志,讓我們看清楚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用最佳的方法去創造輝煌的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難。”在漫長的歷史中,多少人在與挫折的鬥爭中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居里夫人是著名的法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她發現了化學原素釙和鐳,是放射學的奠基人,對原子核科學和原子能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她成功的背後,她已經歷了多少痛苦心酸,那是常人所不能想像的。在她的童年,她經歷了親人的離去和國家的侵略,但是她不屈不撓,在戰火中艱難的生存了下來。在青年時期,她又經受了失戀、喪夫以及社會上的流言蜚語的打擊後,仍不放棄,不向命運低頭,向挫折發出挑戰,於1987年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元素,也曾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居里夫人的一生可謂是多坎坷,但她在經歷之後,獲得是力量,而不是自暴自棄,正是這樣,居里夫人才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談遷是我國明清之際的歷史學家,他從29歲時便潛心著書,歷時27年,終於完成了《國榷》這部500萬字的鉅著。然而,一天夜裡他家被盜,書稿不幸也丟失了。30年的心血毀於一旦,談遷肝膽欲碎,但他冷靜下來,又從頭寫起,9年後,他又寫成了這部傳世鉅著,這次,書稿比前次更加完美。

  挫折帶給談遷以撕心裂肺的痛苦,但這痛苦並沒有打倒他,而是帶給了他新生,使他的著作聞名於世。如果沒有那次失稿,如果沒有他的重振旗鼓,如果沒有他的不斷完美。或許,我們今天並不能看到這部鉅著。挫折能使人生走向完美。關鍵看我們能否戰勝它。

  相比之下,身在福中的我們衣食無憂,我們所經歷的磨難比居里夫人、談遷要少的多。但我們中仍有一部分中學生不滿足於現狀,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我們是不是該捫心自問:“我們的人生該怎樣度過?”

  中國有句老話叫:“蚌病成珠”。如果說珍珠是蚌艱苦磨練的結晶,成功就是我們在接受著一次次挫折後所應得的獎賞。就像爬山,當你在半山腰克服了疲憊,當你在後悔時選擇了堅持,等待你的將是山頂上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景。

  “挫折是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人生確實如此,要敢於直視挫折,因為挫折永遠在我們的身邊,隨時隨地都可以出現,我們要在挫折中奮起,樹立起偉大的理想:我們要在挫折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因此,挫折是一種力量,讓我們乘風破浪,成為生活中的勝者!

  :快樂的真諦

  “什麼是快樂?”我問自己。這幾天,一連串的打擊在我身旁,還沒擺脫一種困境,另一個打擊猶如巨石一般,砸在我的頭上。我的心情,此時像壓了一塊鉛似的,無比沉重。我抬頭望望,天空如秋天綿綿的薄霧那樣迷濛,久久不見晴朗。

  自暴自棄的我問:“快樂到底在哪?”帶著這個問題,我要在生活中尋找,找尋我所需要的快樂。

  我來到書桌前,望著放在書架上的書,書給我帶來了快樂。每當買一本新書時,我都會如飢似渴地貪婪閱讀,彷彿每本書裡都有我心中的一個祕密。書也使我學會了做人,我和書交上了朋友,它讓我更充實。啊!快樂事在書的海洋裡遨遊。

  我來到操場上,尋找我的快樂。站在操場上,我回想起在這個操場上,我們曾經笑過,也哭過。記得那次比賽我們輸了,所有的隊員都哭了,同學們那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深深地打動了我。在春天裡,我們像剛出來的小草,迫不及待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奔跑著、歡笑著、我們望著對方的小臉,傻氣地笑了。啊!快了是那美好的童年。

  我走進教室,翻了翻中隊教育日誌。“為災區捐款活動。”此時我的心中有一種喜悅之感,心中湧出一種暖流。我彷彿看見在區人民得到幫助,臉上露出了笑容。我多麼高興,能為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啊!快樂是無私地奉獻。

  我站在講臺上,面對全班同學和老師,我膽怯了,不敢說話。轉念想:我是最棒的,沒有困難能打敗我!我舒坦了,成功地進行了演講,隨著迎來的掌聲,老師的臉上露出了讚許的微笑。啊!戰勝自我,有信心乃是一種快樂。

  此時,我終於明白了快樂無處不在,處處都在,我們又應該怎樣時刻擁有快樂呢?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渴望追求生命的快樂。其實,這種快樂就來自我們的心境:善解人意、包容別人的心,哪怕被他人誤會,也從來不抱怨,用廣大的胸懷去理解,去寬容。對待挫折,我們應該慶幸,把挫折理解程自己成長的經歷,把挫折當成一種財富。欣喜地去迎接每一天,這樣我們就會快樂。

  我們應當把自己從不快樂的心境中拉回到快樂的世界,還自己心靈世界的一個快樂、寧靜、幸福——快樂市每一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生活是多麼廣闊,生活是多麼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讓我們在心中種下快樂,細細品味,似品味一杯純正的茶,有滋有味。

  讓我們欣喜地迎接每一個早晨,去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清鮮的空氣、綠葉、花朵,欣賞生命帶給我們的快樂!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