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雪山遊記隨筆_關於玉龍雪山遊記隨筆***2***

  玉龍雪山遊記隨筆篇三

  雲南是早已去過的,十多年前,但只是去的西雙版納,還有更美的一條線路,就是麗江、大理和玉龍雪山。

  對麗江古城的瞭解,緣自中央電視臺對麗江的介紹,尤其是麗江文化和音樂的傳奇人物--宣科。對大理的瞭解,緣於電影《五朵金花》,對於玉龍雪山,緣於獨特的自然奇觀和走婚的民俗。看來,一個人物,一部電影,一種風俗,只要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就會聲播四海,名揚天下。這次有緣去這條旅遊線,算是圓了一個大夢。

  清雅,淡泊,這是我對人生的態度和追求。我人生的愛好,一是山水,二是文化藝術。一看見山水,就像投入母親的懷抱一樣,是那樣的有歸屬感。

  來到玉龍雪山--北半球最暖的大雪山,就來到了世外桃源。

  從麗江古城的柔軟旖旎裡出來,車行在彎彎繞繞的山路上,出古城大約 45公里,便到了位於玉龍雪山的東北山麓的犛牛坪。

  犛牛坪最美的季節在春夏,繁花似錦,長長的高原草甸上,星星點點綴著怒放的野花,流光溢彩。犛牛成群,安詳地吃草散步,彷彿世外桃源。

  低低的霧,從草色瀰漫的深處飄來,淺淺地在草上浮動。翻滾著,氤氳的霧氣裡,若隱若現那長長的棧道。木製的棧道散發著古樸的氣息,環繞在犛牛坪高高低低的山坡上。輕輕踏上棧道,犛牛坪的高原風情,盡收眼底。美麗而神祕的天堂,便隨著棧道的曲曲折折,在眼前次第展開。稍遠點,能看見山頂上的經幡群,經幡正隨風獵獵飄動,寄託著人們的希望與祈願。近處,則依稀可見霧氣中的木楞房,放牧的人家仍然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而無論在哪,都看得到那遠處綿延的山峰,披雲戴雪,彷彿微笑著看著人間。寒風吹來,彷彿也吹散了煩惱,心是溫暖的。

  在這一望無際的草甸上,也常常會在不經意間,突然遇見一棵孤獨的樹。它們的出現沒有規律,也不結伴,就那麼蒼茫而孤單地立著,綠意沉沉。想起納西傳說裡,犛牛坪,也是少男少女殉情的世外桃源。在這樣美麗的地方,既孕育生命,又結束生命,既是快樂的源泉,也是悲傷的終點。如果說這彎彎曲曲的棧道,是曾經的想念,千迴百轉,纏繞在世俗的禮節和目光中;那麼,這一棵棵形單影隻的樹,大約,便是執著的諾言,滄海桑田,無悔地在這裡等心愛的人。

  玉龍雪山,海拔4680米是玉龍雪山上目前遊客能到達的最高峰。你去看那山,青色的靜穆的山。你去看那雪,雪山無雪,而白雲勝雪。青天碧透,宛如一泓秋水,空氣清新沁涼。陽光下她晶瑩剔透,熠熠閃光,儀態雍容地站立在麗水金沙之畔。我們沿著窄窄的山路,去追尋藏在我們心裡的夢。山腳的曠野有納西民族的祭風道場,高高揚起的經幡,是在祭奠那因殉情而失落的靈魂。

  也許,這真的就是我們祖先的生活。寧靜、平和,愛與苦難一起在這雪山下,與碧水一起盪漾,源遠流長,流進每個人的心裡。

  附近有一個寺院,當中有一根粗大的石柱直指藍天,上面還扎著青黃紅綠的彩練。這兀立的大石柱其實就是納西人的生殖器崇拜。這種先民的崇拜,展覽在這蒼山碧水間,不正昭示著人的原始的慾望與征服的力量。

  但在這敬意之外,玉龍雪山,又能給人以一種特別的溫暖。它不像那些只有登山者才去得的人跡罕至的雪山,不要說攀爬,就是想要仰望,都很難。它像一個靜靜的守護神,離人類的家園如此之近。彷彿,你有什麼心事,都能向她盡情吐露,有什麼願望,也能與她悄聲訴說。

  那是一種大美,美到無需任何修飾,無需任何語言。那白雪皚皚下露出些許岩石的顏色,彷彿是雪山的微笑,溫暖著所有凝視她的目光。那純淨無暇的藍天反射著山頂聖潔的光芒,顯得那樣博大,彷彿是雪山的臂膀,擁抱著所有陶醉在這風景中的人們。

  玉龍雪上雖然是終年積雪,卻不是一片茫然的白,近看雪山,那白與黑的交融,像極了一幅水墨畫,詩情畫意,呼之欲出,因此得名“黑白雪山”。

  每個人,面對這雪山,都有不同的感觸,但卻有一點是相同的,那便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溫暖的。

  這便是玉龍雪山的魅力。在遠處,你看見她的優雅巍峨。在近處,你觸控到她的深厚雄偉,像母親般聖潔,像兄弟般堅強,像朋友般親切。哪一個人,在面對這樣的景緻時,不會想起“返樸歸真”?不會湧起一股回家般的溫暖呢?

  雪山上雖然終年雲霧繚繞,但傳說在每年秋分時節會有一米長的陽光照下來,而被這陽光照到的人就能擁有美麗的愛情。這,便是那“一米陽光”的故事。現在雖已過了“一米陽光”的季節,卻正欣欣然下著一場太陽雪。雪打在臉上,是冷的;而因激動湧出的淚花,卻是暖的。長年覆蓋積雪的山頭,是冷的;人們鮮豔的衣服與笑容,卻是暖的。白水河裡刺骨的雪水,是冷的;而為愛情堅守的心,是暖的;棧道邊枯去的草兒,是冷的;而突然映入眼簾的小花,卻是暖的。
 

遊記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