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觀的文章

  大自然是人類之母,她賦予了人類豐富的物質和優美的環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雪的心事

  北方、冬日、弦月、霓虹,第一場雪開始飄散。

  一個人坐在一簾雪霧的背後,聽雪落的聲音。飄墜的枯葉很快被積雪掩蓋,如同一粒微塵瞬間消失,隨同我的記憶,一起沉淪。

  似乎每一年的冬天都是這樣度過,蜷縮在自己溫暖的小屋,點一盞嫋嫋的燈,聽著音樂,啜著熱氣騰騰的茶,讀著喜歡的書,看著窗外滑過的風霜雨雪,一年一年,周而復始。我願就這樣棲息在自己的城堡中,靜靜地看歲月年華,如水流逝。不知歲月的痕跡,是否已掛上了我的臉,是否已刻在了我的心頭。我知道終有一天,我的眼睛不再如雪花般清澈。多年後的一場大雪,是否會記取當年那個雪幕後的女子,曾經的過往,如雪的心事。

  抬眼望路上的行人,個個腳步匆匆。冬至還未到,此刻的寒冷尚不算刺骨,想必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看那些將落未落的殘葉飄搖欲墜,會感到稍許的淒涼,會頓覺家的溫暖,會不由自主加快了腳步。又想起了那句古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想到這,便不由得想笑,不是笑別人,而是自己。終日坐在屋中胡思亂想,真實與虛幻已模糊得分辨不清,許多情景明明從未經歷過,也永難實現,卻又不可名狀地熟悉與驚悸。仿若心中生出了翅膀,穿越時空,飄飄蕩蕩,替我飛過了一程又一程。原來想象也可以如此真實,也可以如此荒唐。

  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把情感收藏起來,讓回憶留下空白,忘了曾經擁有的過去,永遠永遠不再說愛……喜歡這些淳淳的老歌,隻言片語便解盡所有的憂愁。當年飄渺的諾言,能實現的會有幾句?不得而知,也無力證明。只是知道它再也帶不來絲毫的興奮或是暈眩,便如夜空中綻放的煙花,美麗屬於她只有一瞬,狂風吹散,繁華落幕,一切歸於空無。

  月色雪影搖窗而入,灑在窗畔桌前,灑上我的額頭,沁潤我的靈魂。指尖再度飛舞,傾訴她的寂寞。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只是這樣的遊戲規則無常,這樣的夢,看得到彼岸,卻無法泅渡。這場戲很精彩,該上演的時候上演,該落幕的時候落幕。這場遊戲很無奈,從清晰到模糊,從春花到秋露。如風一縷,雪一幕,隨意沉浮,不知方向如何,不知終點何處。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朱自清先生筆下的《匆匆》讓我嘆息不已,原來一切註定匆匆,窮我一生,也無法追逐。

  窗外的雪已住。我停在原地,像是一隻舞倦的蝴蝶,無力飛去。

  :煙雨江南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江南不是我的故鄉,卻是我值得一生銘記的地方。

  提起江南,便會想到那連綿不絕的雨。江南的雨洗滌了萬物的汙垢,還江南一片清淨,更洗出了我們靈魂的原色,還心靈以純潔。巴山夜雨,西窗紅燭,綿綿不斷的是情,也是雨。雨滴滴落入江裡,那是音符的躍動,是親情的召喚。靜聽雨聲,思緒是否會回到往昔,開啟陳封於記憶中的點滴故事。靜坐雨中,享受江南雨水帶給你的絲絲微涼,縷縷寧靜。海、江、河、川、溪它們都是雨的歸宿,或許“哀民生之多艱”的你便是看中了汨羅江的悲愁,綿延無盡。它有著江南雨一樣的身軀,純淨通透。朵朵落紅如破碎的心扉,奏不盡一曲《離騷》水長流,試問汨羅深處的靈魂可否將清江落雨看透?如此想來,雨承載了多少人的歲月,又承載了多少人的故事。浮浮沉沉,滴滴透心。

  水鄉自然有水巷,水鄉便緣來於雨。而“雨巷詩人”戴望舒就在這裡靜靜地詮釋了江南,詮述了雨巷,他用筆尖輕觸江南,留下了詩般的記憶。心中時常幻想能夠獨撐一把油紙傘,在寂寥的江南雨巷裡走過。煙雨濛濛,沉重的木屐踏過江南的雨季,屐過無痕,是離愁,也是別緒。也許我不會遇到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卻定能嗅著丁香沁人心扉的芬芳。雨巷,寂寥,悠長,我撐著油紙傘幽自走過,寂寞的背影點亮了誰的眼睛,又模糊了誰的風景。我聽見了木屐從青石板上踏過的聲音,如竹露滴雨,劃過歲月的甬道。眼角微澀,那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感覺,想讓淚水肆意與雨水交融,卻又找不到適當的理由給它一個流下的理由。這雨如薄命紅顏般轉縱即逝,似曇花一般光華乍現。多少樓臺,都覆滅於此,在這江南煙雨紅塵中。

  若把雨比作花實在恰當不過了,特別是江南雨。花開半夏,雨也落了半夏,花開了一季,落了一季,痴了一季,雨也如此,一朝漲一朝息。下過了季節更替,轉眼間滄海桑田,紅顏變白髮。江南雨是世紀的見證者,時代的守護者。難以忘懷的當數江南雨。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秋風入夜

  夜浩瀚,風廣博,一縷風寒一夜秋。花開花落,燕來燕去,雲捲雲舒,一切都不是定數。茫茫塵世,難尋一個同喜同悲的人,惟是隨時間空間漂流,任意東西。

  世事皆有可悲,皆有可喜;萬物皆有可愛,皆有可厭。

  這秋,往往撩起無限情思,卻又棄之不顧。於是思緒紛雜在心中,糾纏錯雜,亂了就再也解不開。

  悔亦無用,憶亦成傷,不如不悔不憶。

  只是人畢竟是感性的生物,不免惜時傷秋,懷風悼月,也不免徘徊悵惘於各種情景之間,又有誰解何去何從?

  偶爾一葉清風微冷,刺激了感官,心神也不免為之一驚,為之一醒。往往從心的糾葛中掙脫,驀地在現實中感知一切,方才道,天寒了。

  或是在暗夜中,獨依枕上,借窗外微光看掀動的窗簾,如水波浮動,因而心底也掀起波瀾。

  不是昏昏欲睡時的偶感而發。有秋風,那涼意讓人很清醒,非常清醒。而此刻心中每每反思每每難眠,只是輾轉反側。秋夜靜,秋風冷,這愈加地讓人清醒與理性。

  前些日子仿《轉調二郎神》的詞體作了一首詞,竟恰好印證了這種感覺,本是我這個年齡所不該有的感覺:

  客窗夜永。漏聲斷,風過無影。嘆世事何憑,無情圓缺,斂盡一庭淒冷。愁眉鎮鎖寒心結,但自傷新來多病。一杯皆是淚,濁酒難嚥,殘月孤明。臨鏡,不堪自省,回首煙凝。嘆昔人已矣,難追難憶,唯願一醉無醒。萬般罪孽,怎生償盡,無端懺悔誰聽?恨無窮,抉擇誤了,嘆息有淚如傾。

  是自責或是惋惜,我也說不清究竟。或者有時只是莫明因由地悲喜。隨緣,因緣;或是觸景生情,睹物傷懷。

  我本有知音,卻總難相聚。一葉知秋,不知而今,若人相隔兩地,兩心能否相知?偶爾憑欄聽風,倚窗望月,不免總是要問一下:秋依舊,風依舊,夜依舊,人依舊否?

  但這一生於天地而言不過只是一瞬,人生在世本就是命比風疾。其實本沒什麼天命註定,悲歡離合於世無奇,只有心才是悲喜的緣由。

  這秋,往往掀起思緒無數;這風,微微拂動心中波瀾。一驚一嘆一悲一恨之後,往往隨秋,隨風,隨夜化成不驚不懼的心神。

  想多了之後,心隨景豁然開朗。

  那是心的頓悟,情的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