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鵝的兒童故事精選

  隨著時代的發展兒童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重視的事情,對於孩子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兒童故事表演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兒童故事表演能力不僅代表著兒童的智力發展,也代表著兒童父母對孩子的關照和教育。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天鵝的兒童故事篇一:驕傲的天鵝

  一隻藍孔雀飛過來,張開全身的絢麗羽毛,圍著天鵝,表示著友好。天鵝側轉頭說:“你的這身打扮讓我覺得你很妖豔。”孔雀一聽,開屏的羽毛一下子收了回來,它疑惑地看了天鵝一眼,悻悻地走了。

  烏鴉聽說有新朋友來了,便舉家出動前來探詢。遠遠地看見白天鵝悠閒地慢步,就發出鳴聲,飛快地朝白天鵝跑去。

  白天鵝看了它們一眼,漫不經意地說:“我還以為你們到這裡這麼久了,羽毛已經變成白色,原來你們祖先的黑色你們還在繼承著沒有脫去啊!”烏鴉一家聽了,張口結舌地說不出一句話。

  野雞來了,被白天鵝斥訓為野性難改;麻雀來了,白天鵝說它們難成大氣;貓頭鷹來了,被白天鵝搶白成“故作深沉,招搖撞騙……”森林裡的鳥往往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幾個月後,森林裡的鳥搞聚會,百靈鳥在輕輕地歌唱,鸚鵡在呢噥喃語,鴿子在咕咕地交談……鳥們歡愉的情緒,使得整個森林都熱鬧起來,大家都忘記了天鵝的存在。

  天鵝只能站在遠遠的地方,暗自流淚。

  這時,飛來一隻不起眼的小麻雀,它歡快友好地對天鵝說:“來參加我們的聚會吧!”天鵝聽了,非常羞愧,它後悔當初不該自恃驕傲。從此以後,它變得謙虛友好,和朋友們快樂的生活在了一起。

  關於天鵝的兒童故事篇二:鵝大哥出門

  鵝大哥一搖一擺地走出門去,來到池塘邊,看見自己的倒影,心裡樂滋滋地說:“瞧,我多漂亮啊,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誰也比不上!”

  鵝大哥真神氣,大步大步往前走。看見一群小雞,它大聲嚷嚷:“讓開,讓開!你們這些小東西。”看見一群小鴨,又大聲嚷嚷;“走開,走開!你們這些小不點。”

  鵝大哥越來越神氣,它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腦袋抬得高高的,眼睛望著天,連前面有個大泥坑也沒看見,“撲通”一聲,掉進了泥坑裡。大白鵝變成了大黑鵝,這一下,它可就神氣不了啦!

  關於天鵝的兒童故事篇三:可愛的小鵝

  小松的媽媽看見了,對小松的爸爸說:“哎!買這個幹什麼!哪有時間喂啊?”

  小松放學回到家裡,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籮筐兩隻可愛的小鵝,連忙說:“媽媽,讓我來喂吧。”說完放下書包,就跑出門,給小鵝找吃的東西去了。傍晚,小松的妹妹——小麗麗從幼兒園回來了,她看見哥哥有兩隻小鵝,也吵著要。

  爸爸說:“你和哥哥一起喂吧。”

  小麗麗扭了扭身子:“不嘛!我要自己喂,我自己會喂。”說著,就跑到哥哥的跟前,纏著要小鵝。可是,哥哥哪肯給啊。他對妹妹說:“我比你大,小鵝應當叫我來喂!”

  小麗麗不服氣了:“你比我大,可我比你細心啊!我一定比你喂得好。”

  就這樣,他倆吵呀吵的,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讓誰。後來,只好把小鵝分了,一個人一隻。小松用紅墨水,把自己那隻小鵝的頭塗上一個紅點,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紅頭鵝”。小麗麗用藍墨水,把自己的那隻小鵝的頭染上了一個藍點,也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藍頭鵝”。

  晚上,該睡覺了,小松找來一隻小木箱,把“紅頭鵝”放在裡面,對它說:“你就住在這裡吧,這就是你的家。”

  小麗麗找來一個紙盒,把“藍頭鵝”放在裡面,對它說:“你就住在這裡吧,這兒是你的家。”

  小松把小木箱放在自己的床底下。小麗麗把紙盒放在自己的小桌邊。

  媽媽下夜班回來了,不小心把小麗麗吵醒了,小麗麗馬上想到了自己的“藍頭鵝”。她揉揉眼睛,爬起來,去找她的小鵝。可誰知,小鵝不見了,小麗麗急得哭起來:“媽媽,我的小鵝不見了。嗚!嗚!”

  小松被妹妹的哭聲吵醒了,也從床上跳下來,拉出床底下的小木箱,一看也急了:“呀!我的小鵝也不見了!”

  媽媽一邊幫他們倆找小鵝,一邊說:“可別是讓老鼠吃掉了吧?”

  一聽說小鵝可能被老鼠吃掉,小麗麗哇地大聲哭開了,小松呢?光這兩隻腳丫,在房間裡找呀找,找了半天也沒找著。哭的哭,找的找,爸爸被吵醒了,他一聽說小鵝不見了,就坐起來,準備下床幫助找,可是,爸爸一隻腳剛剛伸進布鞋,就“啊”地叫了一聲,又把腳縮了回去。

  媽媽以為出了什麼事,朝地上一看,笑開了。原來兩隻小鵝躺進爸爸的布鞋裡了。媽媽把它們捉出來,放在地上,它們不停地叫著,好像在說:“我們是兄妹倆,幹嘛要把我們分開呀!”

  爸爸看了看小松床底下的木箱子,又看了看小麗麗桌子邊的紙盒,什麼都明白了。他笑著說:“叫它們住在一起該多好啊,為什麼要把它們分開呢?”

  沒等爸爸把話說完,小松就捧起自己的“紅頭鵝”,把它放進原來那隻竹子編的籮筐裡,小麗麗也捧起自己的“藍頭鵝”,放進這隻籮筐。

  “紅頭鵝”和“藍頭鵝”又在一起了。它們緊緊地靠在一起,高興地叫著,好像在對小松和小麗麗說:“謝謝你們!我們又在一起了。”

  看過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