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書香誦讀經典徵文

  關於有哪些呢?隨著“國學熱”在中國大地的全面興起,“經典誦讀”成為當代中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現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篇一

  在寒假的某一天裡,我有幸看到了經典誦讀比賽節目《國學小名士》,它令我大開眼界,看著臺上的小選手們年齡都不大,甚至有些還不如我大,可是面對那麼大的舞臺,面對幾百觀眾,選手們全都淡定自若,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更是對答如流,我自愧不如。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深深地銘記在人們的心中,小選手們更是出類拔萃,雖然表面上變現的很淡定,也很冷靜鎮定地站在臺上,但我看得出來,有些還是很緊張,但我很佩服他們這種臨危不亂的精神,即使緊張,還能在舞臺上一站到底的精神和毅力。

  即使被淘汰了,也微笑著鞠躬下臺,落落大方,毫不做作。我知道,他們始終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

  雖然一場比賽只有短暫的四十多分鐘,但選手們各個都是人才,對於那些我只能說幾句,而且背得還磕磕巴巴的古詩來說,小選手們都能背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我從心底裡讚歎、佩服他們。

  前面兩個環節,“我愛記詩詞”和“舞文弄墨”,選手們的答題速度令我很震驚,我還沒來得及思考,他們就先輪完一輪了。第二個環節是成語,對於我來說簡單一些,我基本上都能說出來,可是選手們都是用毛筆寫的,媽媽讓我在旁邊寫下來,竟然還錯了幾個字,弄得我尷尬不已。心想:一定要好好學習。

  到了最後一個環節,臺上只剩下了三個人,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給出的短片都是矛盾的,有較大的相對性,似乎哪一方都對,又似乎都不對,正所謂“國學相對論”吧!但是這可讓我犯了難,我看的那

  個短片題目是“去與留”,是一個人有一個專門賣雞蛋的房子,但是面臨著危房拆遷的問題,很多村民手中還留有雞蛋票,但是都沒有來換取雞蛋,賣雞蛋的那個人就在那一直等著,自己都生病了還在堅持著,自己的家人,還有鄰居都勸著他回新家,可是他固執的還在那等。短片結束後,媽媽問我怎麼看。

  我認為,他應該繼續等,誠信為人之本分,他堅守的不只是雞蛋房,更是道德、 仁義。人無信則不立。可是媽媽說:“你看他都生病了,還在等,大冬天的又那麼冷,他扛不住了怎麼辦?”我的回答是和臺上的小選手們差不多的,比如,在周圍顯眼的地方貼上自己的***,借住在離雞蛋房較近的親戚或朋友家,取雞蛋的人一打電話便快速地將雞蛋送去或讓親戚朋友代管,自己先養好身體之後,再來接替。

  媽媽讚許的點點頭。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看了這個節目,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國學小名士》不但教給我很多道理,更交給我了一些知識,讓我的心理成長了許多。讓我走進從未走進過的世界。我驕傲,因為我是中國人!

  篇二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進入資訊化時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筆好字闖天下。”這句詩?現在我們都用鍵盤去寫作,也許將來我們考試的時候,就只用電腦打字,漸漸的提筆寫字的人也就都少了。時間一長,未來的孩子也許就不知道“筆走龍蛇”的意思了,喜歡書法的人也就少了。我們喜歡傳統文化,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我們想要做“國學小名士”為何不從書寫開始呢!

  書法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充滿美感。學習書法能夠鍛鍊情緒控制能力和增強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能提高我們的鑑賞能力,引導我們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字如其人”。對,字寫好了,能表現這個人的文化素養,也能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染力。現在有很多外國人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外國人也在學習寫漢語,也在學習中華文化。而我們呢,提起筆寫字,卻寫的比一些外國人還要差,這表明了什麼?表明了我們對中華文化,對漢語的不敬,我們已經全身全力投入了資訊化時代,為什麼外國人都能做到,我們卻做不到呢?其實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提起毛筆寫寫毛筆字,提起鋼筆練練鋼筆字,讓我國的書法傳承下去,讓將來的孩子也可以寫一手好字,傳承我國的文化,讓中華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通過觀看的這次比賽,我們可以看出每一位選手都有文化底子,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在只有一字提示的情況下,選手們能夠喚醒腦海中湧動的詩句,在僅有一條提示的情況下,選手們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從大腦深處找到答案。可想而知,選手們對理解中華文化下了不少功夫。

  在看這次比賽時,我感覺我突然比他們渺小的多,看到他們在短時間內看一段視訊就能解說的那麼厲害,在解說過程中,他們不僅說出了他們的想法,而且還運用了古學裡的知識,其實身為學生,也應該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加深理解,也應該積極弘揚中華文化,把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帶到全世界,讓其它國家的人們也可以學到。

  中國已經從侵略者的手中站了起來,中國已經走向富強,我們何必不從虛擬的世界裡走出來,去看看新聞,瞭解一些國家大事,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去關注社會,懂得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應該平等對待。當你已經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心中有無比的自豪感。毛爺爺曾經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是的,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未來將由我們來

  改造,我們應該帶著建設祖國的夢想,帶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沿著夢的方向,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讓我們朝夕品味經典,做新時代的炎黃子孫!讓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篇三

  偉大的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這裡孕育著文明,傳承著經典,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經典文章猶如一顆顆晶瑩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散發著彌久不散的幽香。從古至今那些文學經典被人們代代相傳,在書寫和吟誦中滋潤了無數心靈,使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得到昇華。

  我,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在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我從一個懼怕語文課、作文能力爛得一塌糊塗的後進生逐漸成長為一名喜歡語文,摯愛文學的優等生,而在經典誦讀學習過程中的經歷也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的。

  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要求各個年級根據同學的不同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學習和誦讀的經典內容,利用早讀書和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學習誦讀。老師為我們找來《論語》《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經典書籍,從中節選通俗易懂的內容教我們誦讀。一開始同學們對這個活動還蠻有興趣,能夠認真跟著老師抑揚頓挫地朗誦,然而幾天下來後,整天都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開始整齊劃一的琅琅讀書聲變得稀稀瀝瀝、鬆鬆散散,誦讀時我們的思想開始遊離於經典之外了。

  老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天特地組織大家召開了一個特別的班會,主題就叫“我愛經典誦讀”。在班會上,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史,讓我們懂得了誦讀經典的意義,併為我們展示了全國各地小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優秀視訊,老師告訴我們:“這些經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學者用盡畢生的精力完成的,裡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認真閱讀,仔細領會才會品味出它的意蘊,讀到妙處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即使背得滾瓜爛熟,卻並不理解其中含義,又有什麼意義?”通過這次班會,我們對經典誦讀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只有用心去讀,認真揣摩,才會領會經典中的精髓。

  從那開始,琅琅的誦讀聲又開始響徹教室,而這次我們不僅限於無意義地機械記憶,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團”,通過圖書查閱和網路搜尋,專門負責幫助同學們查詢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成立了“詩韻小舞臺”,由班裡的文藝骨幹帶領大家把古詩詞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大家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我們還成立了“新芽”文學小組,經常開展同題作文、作文互評、作文比賽等活動,讓大家把經典誦讀的感受寫出來,共同分享。從此經典誦讀不再是枯燥的功課,而是我們最喜愛的學習活動,我們在朝陽初升的清晨裡用清脆的聲音朗讀那悠長的韻律;我們在操場的樹蔭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圖文並茂的《詩詞賞析》,我們在課外活動的興趣小組裡自由交流與探討經典誦讀的精妙,我們在學校組織的經典誦讀展示舞臺上放聲吟誦,盡展班級魅力。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作文水平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我自從成為“新芽”文學小組的組長後,每天負責收集同學們的上報稿件,組織同學開展作文比賽和作文評析,我們還把好的作品列印成電子稿上傳到部落格裡和全國各地的同學進行交流,並試著向各種刊物投稿。也獲得了一些小小的榮譽:參加全國紀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佈實施十週年徵文評選,我的作品《美麗的語言,神奇的文字》榮獲二等獎,參加全市國防徵文比賽,我的徵文《心中那一抹生命之綠》榮獲一等獎,在學校組織的國防演講比賽中榮獲三等獎,班裡很多同學的作文也都陸續在各種報刊發表。經典誦讀活動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學識,使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美德、優秀文化的薰陶,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準則。現在我在班裡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在家裡是人人稱讚的好孩子,這一切都來自於經典誦讀。

  感謝經典誦讀讓我的少年時光如此豐盈,感謝經典誦讀讓我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我愛經典誦讀!
 


  看了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