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生活的小故事精選

  人的一生就像一條長河,停滯不前的唯一結果是被庸長的的生活暗浪淹沒,只有不斷的否定過去,才能面對新的挑戰,而每一次的選擇與放棄是為了實現夢想,也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喝彩。我希望我能對我的人生有所交代。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皇帝與牧童

  上古時代,黃帝帶領了六位隨從到貝茨山見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們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黃帝上前問道:“小孩,貝茨山要往哪個方向走,你知道嗎?”

  牧童說:“知道呀!”於是便指點他們路向。

  黃帝又問:“你知道大傀住哪裡嗎?”

  他說:“知道啊!”

  黃帝吃了一驚,便隨口問道:“看你年紀小小,好像什麼事你都知道不少啊!”接著又問道:“你知道如何治國平天下嗎?”

  那牧童說:“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樣,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黃帝聽後,非常佩服:真是後生可畏,原以為他什麼都不懂,卻沒想到這小孩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在公司,有許多領導或者“老前輩”,總喜歡倚老賣老,開口閉口:“以我十幾年的經驗……”,來否定新人的創見,以為後輩太嫩,社會閱歷不多,絕對要對他們服從。其實,領導或“老前輩”的經驗值得後輩學習,但年輕一代的新見解、新創見,不也是值得領導或“老前輩”研究及重視的嗎?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兩代人的思想交流,一定可以惠及大家。

  一個人的工作也許有完成的一天,但一個人的教育卻沒有終止。

  篇二:學會有風度的待人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詩人。他的詩大多富有禪理,令人回味無窮。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有人辱罵我,分明瞭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充滿了為人處世的機智。平白無故地被人辱罵,當然很不樂意。但應該知道,這種張口就罵的人,一般都沒有修養,沒有風度,有什麼必要與他們一般見識,爭論不休呢?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種處世方法,也是一種高尚情操。

  一個優秀的領導,是受人尊敬的。但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是這麼複雜,有人尊重你,就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看你不順眼。無中生有地給你捏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特別是在一些大的團隊,因為你的優秀掩蓋另外一些人的才華,難免有人會想出各種毒招來陷害你,怎麼辦?

  篇三:感化的效果

  有一個宰相妻子非常重視兒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辭勞苦地勸告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要忠於國君等。而宰相卻是早上離開家去上朝,晚上回來則看書。愛兒心切的夫人終於忍不住說:“你別隻顧你的公事和看書本,你也該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兒子啊!”這宰相眼不離書地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兒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會上有數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錯。自己是一條蟲卻希望孩子成龍成鳳。這不是笑話嗎?在一個組織裡,領袖當然是眾人的榜樣,你的言行舉止都看在眾人的眼裡,只要懂得以身作則來影響下屬,管理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了。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來都比嚴酷的打罵大不止一百倍。

  篇四:無慾之人

  慾望人人都有。即便想“無慾”的人本身就懷著一種強烈的慾望。所謂“存天理,滅人慾”,做得到嗎?

  慾望和慾望物件之間,有一種互相強化的關係,尤其是在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前更是如此。所以,隔絕慾望和慾望物件,便有助於將慾望維持在一定的“度”中。一個無法抑制自己慾望的人,會因為缺乏自制力而難以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就是一個能主動隔絕慾望物件的典型例子。有一次,令尹子佩請楚莊王赴宴,他爽快地答應了。子佩在京臺將宴會準備就緒,就是不見楚莊王駕臨。第二天子佩拜見楚莊王,詢問不來赴宴的原因。楚莊王對他說:“我聽說你在京臺擺下盛宴。京臺這地方,向南可以看見料山,腳下正對著方皇之水,左面是長江,右邊是淮河,到了那裡,人會快活得忘記了死的痛苦。像我這樣德性淺薄的人,難以承受如此的快樂。我怕自己會沉迷於此,流連忘返,耽誤治理國家的大事,所以改變初衷,決定不來赴宴了。”

  楚莊王不去京臺赴宴,是為了剋制自己享樂的慾望。由於楚莊王能注意與慾望物件保持一定距離,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後,“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成為一個治國有方的君王。

  現在有很多領導,因貪圖錢財而受賄,結果被送進班房;也有的領導,因迷戀女色誤信枕邊風而斷送前程。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強烈的慾望,有慾望並不可怕,關鍵是不要被慾望牽著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慾望,那麼,你最好遠離那些令你迷惑的物件。

  辦企業是一件天長日久的事,必然要有一種持久、穩定、明確的指導思想。如果只想混個吃吃喝喝,可以趁早關門,開個小百貨店,一樣養家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