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回的隨筆寫作

  :畢業之後回到曾經學習的地方感慨自己的學生歲月,看看自己的師弟師妹們,一股感慨湧上心頭,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故地重回》。

  因了大學一位好兄弟——建國,才得用“故地重回”四個字。

  十四年前,初入蕪湖,孤身一人,異地求學。認識家在宣城的建國,便在第一個國慶節到他的家鄉遊玩。常年身居北方的我對南方景象有種莫名的喜愛,看一切都覺得新鮮。

  蕪湖離宣城很近,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沿途美景便美不勝收。汽車在連綿的丘陵穿梭,一會兒爬坡一會兒下坡,人的心也一會兒鬆弛一會兒緊張,很有意思。路兩邊的小丘陵上滿是茶樹,茶樹上似有點點露珠,晶瑩剔透,在初秋早晨煙霧環繞下,似如仙境。

  宣城便在這仙境中建市,因其地勢,城中並不平坦,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站在高處俯視地處,行人,車輛,盡收眼底。也許是我家鄉也是個山中城,一入宣城就有異常親切之感。一路走來,一路體會,在宣城沒有停留多久,隨朋友到他的家裡,那更是個美麗的地方。依山環水,青山坐落在視線不遠處,家在壩埂另一邊,爬上樓頂,視野開闊,一望無際的湖面呈現在眼前,微風輕撫,波光粼粼,漁船穿梭,悠悠盪盪,一個地方,有山有水,如此的接近自然,身臨其境,有種久違的迴歸之感,這山山水水怎能叫人不留戀?建國一家熱情好客,地方特色的飲食,令人垂涎三尺,淳樸憨厚的大伯,善良親切的大媽如我父母般,建國的姊妹猶如我自己的姊妹。這人間真情怎能不令我眷戀?短短几日,隨建國走親訪友,下田抓蟹,暢談過往……

  時間便如溪水悄悄流逝,流回了蕪湖,流到了快畢業。

  十一年前,臨近畢業,五一節有幸跟隨建國再到宣城,這次,建國攜妻和一起處得較好的好友,一行五人,浩浩蕩蕩。龐大的隊伍似乎也沖淡不了即將離別、各奔東西的憂傷。也許是畢業在即,事務繁雜,少了幾分玩的心情,多了幾分看望親人後即將遠行的悲壯。

  近三年不見大伯大媽,他們蒼老了許多,依然是那樣的親切,依然是那樣的忙碌,依然是那樣的可親,令人看了多了許多的不捨。逗留幾日,在阿姨一再挽留下,我還是決絕地離開了。只知道獨自回程的路上,心裡只有空虛,空虛的令人窒息,這一別不知何時再相見。

  心裡只在默唸:親人們,多保重!

  畢業紀念冊上,朋友在那一頁上寫滿深情。只一句,便叫我不論何時翻開這一頁時都忍不住黯然落淚:“朋友,當我遠行後,你能不能抽空去看看我的父母?”朋友已然遠行,而我也到了異地他鄉,多年來,魂牽夢繞,總想回去看看他們,無奈總是被無聊的理由牽絆,一次未曾成行。遺撼之至,慚愧之至。

  2010年,更是讓探望的機會從眼前劃過。我和妻7月5日一早從工作地出發,下午3點到達宣城,待辦完事務後天色已晚,只在宣城逗留一晚,第二天便悄悄離去。

  2010年,去宣城的路依然是那樣的親切,一路上思緒翻滾,多是“近鄉情更怯”。

  車站依舊靜默,馬路依然喧鬧,未曾細細體會,與在宣城工作人員相見,一番寒暄,安排妥當,去建國家的願望已然落空,只在這辦事期間匆匆一覽謝脁樓、惶惶一登敬亭山。

  謝脁樓上嘆太白,懷謝亭中懷謝公。

  今宣城,乃古宣州。史上有名的詩城。我想這一定源自南齊山水詩人謝脁。謝脁曾任宣城太守,醉心於此處山水,便在這陵陽山頂建一室,取名曰:“高齋”。加上謝脁本人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愛戴,唐朝時為紀念這位好官詩人,在高齋舊址修建一座樓。名曰:北樓。至此文人墨客多會於此,憑欄遠眺。吟詩作對

  仕途失意,人生詩意的太白,一生仰慕謝公,想來大去之日不遠矣,孤獨殘年,秋登北樓,眼觀奇景,百感交集,寫下詩作《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晚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夕陽西下,霞光萬道,對映到美麗的江面上,一片綺麗萬分的美景令人驚歎。“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湖面如鏡子般清澈透明,彎彎小橋橫跨江水,如彩虹一般。

  歲月流失,悠然千餘年,如今登上謝脁樓,多少煙雲鎖重樓,昔日風景全然消失。謝脁和李白想不到,烽火不斷,流芳歲月,謝脁樓也遭遇不測。重建後的謝脁樓繁華已逝,憑欄遠眺,視線狹隘,“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景象只望在夢中重現,再也沒有詩人為他歌詠,只留下三三兩兩的凡夫俗子在玷汙她的秀麗,只有四圍的古城磚在默默訴說這千年變遷。

  “魂牽夢醒尋春秋,花開花落水東流。多少煙雲鎖重樓,如今風景全看透。”期期艾艾的音樂對這一切的只有哀怨。如果彼時的太白登上今日的謝脁樓,《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也許會寫得更為悽慘,更為催人淚下吧。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那個下午,我追隨太白的步伐,獨自登山。泉水流淌,嘩嘩作響,似風吹竹葉,沙沙摩挲。人生也許有太多的不如意,人生又有太多自然的恩賜。清冽的泉水,滿山的樹木不會領會人的愁苦,一個歡歡流淌一個極力向上,那佳木吸取日月之精華,又毫不吝惜地奉獻濃郁之綠色。大自然是綠色的!生命的本色也應該是綠色的!我感受到太白一定被這濃濃的綠色陶醉了,他一定忘卻了心中的煩惱,魂歸山林,一切變得空靈起來,腦海裡唯一的念頭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我彷彿看到,李白就這麼一個人坐在今天“太白獨坐樓”的地方。時而眉頭緊蹙,時而閉目沉思,“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過去的就過去吧,是順,是逆,一切的浮華與追求都成為過眼煙雲,一切的一切都該釋然了吧。我的眼裡只有靜默的敬亭山,就讓滿山的秀麗景色帶我回歸吧。

  浪漫的太白,應該是這樣想的吧。

  匆匆下山,泉水依然流淌。

  2016年大學畢業十週年同學聚會結束,我們一家再次跟隨建國一家驅車要到宣城看望二老。

  當晚我再次來到十年前曾到過的堤壩上,抬頭望天,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圓月,散著皎潔的月光。月光照射在一望無際的湖面上,激起盪漾水波。涼風疾馳,吹拂著這片美麗的土地,月光是那麼的明亮,夜是那樣的靜謐。我們的周圍陌生而和諧,我們就在這片安靜而和平的福地裡,就在她安靜的臂彎裡,愜意,抒情。我已是第三次來到這裡了,又像回到了家裡。親切,還是親切!每一次的到來,就像是一次迴歸,那些似乎已經遺忘的記憶都會被悉數找回,並且經過歲月沉澱之後,變得更加醇香,更加令人不捨。每一次的到來,都有每一次的變化,都有每一次的知足。

  不知建國的父母是否還記得,十年前,他們的兒子和一個淮北的同學曾來住過幾日。建國的父親就在堤壩上,操著不太難懂的方言自豪地跟我講著這片土地上的美麗故事,那神情,安詳,自豪,彷彿一位將軍正得意的指點江山。我反正還記得歲月那條河流過這裡潤溼的點點記憶。

  翌日,將要離開這裡,我們經過了歲月的打磨,心不再那樣脆弱,即使那樣脆弱,我們還是能表現的那麼平靜,裝作若無其事。十年前的我也會毫不顧忌的流眼淚,今天,歲月讓我們堅強。

  只是我們的後輩忍不知分離,哭的稀里嘩啦。

  這一別又不知何時才能重回故地。

  公眾號:又見櫻花雨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