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是一種記憶

久藏心間的味道,那是一種記憶,只是久藏心間。

—題記

有人說,人口如窯門,意思是人要生存,就得吃東西,而且要吃很多東西,如同燒磚、燒瓦的窯門一樣,別看旁邊堆著小山似的柴火,用不了幾天就會本窯門“吃”掉。不知道有沒有人計算過一個人一輩子能夠“吃”掉多少東西,我猜想一定會是非常壯觀的,而一輩子就是一種旋律,一個足矣銘記,也會足以忘記的旋律,但是我想一個人對自己吃的食物會很快就會忘掉的,更不用說是什麼味道了,而我偏偏記住了那些熟悉的味道。

晚春裊裊炊煙瀰漫——雀舌子飯的味道

我的故鄉在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的青海,那裡是三江之源,有雪山、草原、長江、黃河、瀾滄江,青海湖,家鄉在農村,每到初春時節,伴著濃濃的空氣的清香,一切簡單的進行著自己的節奏,那是專屬故鄉鄉村的悠遠、深邃、靜謐,故鄉質樸的人們把這裡的平淡、簡單的生活過的簡簡單單,平平凡凡,似乎這裡是一方淨土,傍晚時分,晚霞照遍了這個熟悉的村落,將小小的村莊裝扮的金碧輝煌,宛若一幅山水畫,村外北川河川流不息的流淌最終匯入湟水河,最終流入黃河,蟲兒、鳥兒,也準備歸巢,一些不知名的鳥兒還在為日落之前專奏屬於它們的旋律,編織成了一章樂章,裊裊炊煙,瀰漫在空氣中,這裡不是落後而是這裡的人還是喜歡柴火燒的飯。

每到傍晚時分,這裡勤勞的人就會做晚飯,但是家家戶戶,最喜歡的莫過於雀舌子飯。

我家的親萊也莫過於晚餐吃雀舌子飯,鮮美的肉汁味加之清香的洋蔥味,構造了簡單而色想味俱全的晚餐,晚霞的餘暉照亮了這個寧靜而祥和的村落,裊裊炊煙瀰漫。

花香飄季——油菜花香的味道

藍天白雲,遠處雪山傲立群山,金黃碧浪的油菜花此起彼伏盪漾開來,麥浪一浪接過一浪的盪漾群山的懷抱,宛如仙境一般,遠處牧羊人的此起彼伏嘹亮的歌聲劃過整個天空,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清香,如痴如醉的感覺,宛如整個心靈被這眼前美景洗滌一樣,在想把美景擁入懷中,這個季節是農閒季節,有很多家庭式的自駕遊會卓入我們的眼簾,各家或是席地而坐,或是慵慵懶懶的伸個懶腰,或是簡單的在涼蓆上一座,都是那麼愜意,沒有都市的壓力,沒有爾虞我詐的人際交流,沒有對領導的各種恭維,沒有車水馬龍的車流,沒有燈紅酒綠的誘惑,有的只是簡單而又平靜,點點滴滴只是多了幾分舒適、閒儞的情懷。

宛如萬物在油菜花的比擬下一切都顯得那麼遜色,水天相接碧波盪漾,正正花香迎面襲來,蟲鳴鳥叫獨奏著專屬它們的音律,為這個夏季增添了幾分姿色,也為來到這裡的人們彰顯著最為淳樸動聽的音律洗滌淨化者這裡的每一個人。

濃濃民風——百花青草香味的味道

不覺有人一說味道,總會不約而同的抖出各種美味佳餚,那是我們的物質需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有些東西不是在物質也不是在精神中而是屬於更高的一層,記得小時候,每每到了秋季,那是對我別有一番韻味在其中。

早成迎著朝陽,伴著黎明女神的恩澤,雨露澆灌著整個大地,有點微涼的氣溫卻壓制不住這群精靈對大地的點綴,有人頗愛牡丹,因為它是百花之王,是富貴的象徵,在這個功名利祿牽絆的社會,誰不會為之動容呢?又聞周敦頤頗愛蓮,濯清漣而不妖的點郅情懷,正是周老的獨愛,亦有東晉陶潛自有菊之愛花之隱逸者也獨具一格,在那個年代亦有過多的煙雨風塵之事在絆羈著他們。

如今的生活,孰能抵制住多少誘惑呢?

如今我在大漠孤城,戍守著心中自己最寧靜的一片天空,還是喜歡深秋一切都是滿園凋零,唯獨此刻別有情趣,這裡有百草的香味兒和那悠遠的淡淡的棗香,和那滾滾黃沙,這是又一番無與倫比的美,大漠、孤城、朝陽,夾雜著那些點綴這座孤城的棗香,令人美不盛收,目不暇接的感覺猶然而生。唯獨,還是喜歡家鄉那種香味,秋天,麥秸稈、油菜籽秸稈、大豆秸稈、加之那些叫不上名的百草的香味,似乎奠定給了這裡的人一份安寧與吉祥。一陣微風拂過,夾雜著百草的香味,美美的吸一口氣,那種清香那麼深沉、寧靜。能讓你僵硬的身體放鬆下來,每次回家,都會讓爺爺帶著我去很遠的田地邊走走。然後抖落自己滿心的疲憊。

滴滴恩情——相傳“萬里”的味道

久居孤城獨霞照,一曲離歌滿心憂。

每每喜歡一種味道記錄著我生活的點滴,伴隨著我的成長之路,記得在很小很小的時候一直都是在父母爺爺奶奶的陪伴下長大的,不說是掌上明珠,卻是疼愛有加,但是世界上沒有誰能夠比父母瞭解我們的想法,漸漸地隨著時間,隨著流年的轉變,背起行囊選擇了去尋找自己的夢想,走出家鄉,走出故土,漸行漸遠的身影,而如今才明白,家人有多少個牽絆,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有多少個思念,有多少個不捨,亦有多少個歲月的等候。

現在才明白這種恩情的味道也是伴隨著我們的一生。相傳“萬里”。

味道能夠成為一種記憶,還能讓人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