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節日隨筆

  很多節日包含文化,感受節日就是感受文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一說起節日,我的心都會激動不已。節日的背後,該有怎樣美麗而神奇的傳說和豐厚深邃的文化底蘊,又有多少美好甜蜜的嚮往與期盼?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伴隨著一聲聲爆竹的炸響,又迎來了一個新春。春節是歡樂祥和的象徵,每一個春節都向我們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容;每一個春節過去,就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春節到來了,便是我們人生的又一個新陳代謝,又一次除舊佈新。生命在成長,世界在變遷,我們在年年期盼中長大,父母在年年忙碌中變老,生活在年年更替中變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吃雞蛋,盪鞦韆,到田間踏青,去陵園祭奠……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大人們虔誠地祈願逝者在天國能夠過得快樂,表達對親人的無限哀思;孩子們高興地感受萬物復甦的春天氣息,放飛春天的希望和夢想。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只為屈原的那縱身一躍,只為那位聖賢的瞬間壯舉,便有了這個壯烈的節日,“波濤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為不忍見大好河山斷送在奸佞之手,卻又無力迴天,何不一死了之,換個眼不見為淨?“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滿腔憂國憂民的熱血無處濺灑的悲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月圓人團圓,深深勾起客遊他鄉的人們對故土、對親人的眷戀。在一個漫漫長夜,蘇東坡長嘆一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在吃月餅,慶豐收的氣氛中快樂成長。

  洋溢著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發著勃勃文采精華的氣息,閃爍著古國文明的燦爛輝煌……它是節日,它陪伴著你、我、他,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在傳承民族精神的節日裡長大……

  篇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化連綿不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題記

  節日,如流水般劃過;節日,如豔陽般溫暖;節日,如白雪般純潔。

  你,裝點了我曾經年幼的夢;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如細水長流,裝點了稚嫩的臉頰,讓童年充滿笑語歡聲。

  你,點亮了我成長的夢想;讓夢想揚帆起航。如豔陽般高照,照耀著我年少的思想,給少年時代插上翅膀。

  如春天般溫暖;如夏日的炎炎;如秋天般涼爽;如冬雪般潔白。

  來到春天,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忙種;感受農民播種的辛苦,流盡了汗水,只為那一粒粒發芽的幼苗,感受到來年豐收的喜悅。

  來到夏日,感受“六一”帶給我們一顆顆稚嫩的心靈的甘甜雨露,帶給孩子們的歡樂和喜悅。

  來到秋天“金黃的季節”到來了收穫的喜悅。一片片花燦燦的麥田,一片片金黃色的花海。一粒粒豐滿的果實,讓秋季在本來平常的日子裡充滿生機,帶來希望。

  來到冬日,“瑞雪兆豐年”農民伯伯吧種子潑灑到雪裡,讓種子進過瑞雪的洗禮,在來年的季節更好的發芽,收穫出更好的果實。象徵著來年豐收。

  節日,如同潺潺雨露,滋潤心田;節日,如同大山巍峨,給我依靠;節日,如同大海,可容納百川。

  而中華節日,象徵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華如一條巨龍,正昂揚在世界之上,正已飛速的發展,讓世界人感受到它的存在。

  中華節日。歷久彌新,連綿不絕!

  篇3

  隨著時代的步伐,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也湧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而節日,恰恰是文化的精髓所在和體現。

  節日,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就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而西方傳入的節日又有:情人節、父親節、聖誕節等。可中國人最重視的還是春節。

  春節又被稱為“年”。據說是這樣的:我國有一種動物,叫“年”。它凶猛殘暴,常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傷人。於是便派了一個威武的壯年去為民除害。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便稱之為“年”。

  同時,為了慶祝這一喜事,人們便放煙花炮竹、貼上新的春聯,辭舊迎新。這一直流傳到今天。

  終於到春節了,人們臉上都洋溢位喜悅。是啊,平常的時候,總是因為工作等原因而不能團聚,而春節剛好為人們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豈能不悅?

  飯後,一家人坐在一起敘敘舊事,談談各方面的情況。平時總是忙碌的爺爺奶奶也坐下來,一起談笑風生,露出了難得一見的輕鬆笑容。

  看著爺爺奶奶的笑臉,我不禁浮想聯翩。爺爺奶奶已年邁體衰,可兒女都不在身邊,他們內心的空虛和寂寞是常人所無法體會的。雖然他們不愁吃、不愁穿,卻少了一份天倫之樂。他們渴望春節的到來,可他們真正所渴望的,難道真的只是春節嗎?

  節日,可以說是一個藉口,一個父母讓孩子回家的藉口;也可以說是一份成全,對父母渴望團聚的成全,也是對孩子回家的成全。

  表面上,過的是節日;實質上,過的是心情!


節日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