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農業農村工作知識基礎知識有哪些***2***


  14、黨對農村的基本政策是什麼?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明確規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濟制度;以勞動所得為主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

  15、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是什麼?

  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國家對農業的支援保護體系為支撐,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

  16、農業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為了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17、新階段我國農業科技工作的方針與原則是什麼?

  新階段農業科技工作的方針是:推進新的農業技術革命,實現技術跨越,加速農業由主要注重數量向更加註重質量效益的轉變,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

  新階段農業科技工作應遵循的原則:既要加大力度,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企業、農民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的新型農民科技創新體系;既要提高學術水平,更要注重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問題;既要適應世界農業科技的發展趨勢,又要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加速先進技術的組裝配套和大面積推廣;既要努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又要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農業技術與經驗,縮小我國農業科技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既要統一規劃、避免重複,調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調動部門、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民等多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8、農業科技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是什麼?

  農業科技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建立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初步解決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等科技問題,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再用10年左右的時間,健全完善與我國農業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使我國農業科技躍居世界先進行列,促進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農業科技發展要通過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加強政策措施的保障,實現科技跨越。

  19、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目標是什麼?

  努力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的生產力,開發、利用農村勞動力、土地和各種資源,增加農產品的有效供應,滿足人民生活和社會經濟開發的需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增加農業勞動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設共同富餘的文明的新農村,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

  20、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措施是什麼?

  ***1***發展水利實業。

  ***2***發展農用生產資料工業。

  ***3***發展為農業服務的各項實業。

  ***4***獎勵對發展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

  1、國家實行農村土地 ***承包經營***制度。國家保護承包方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依法、自願、有償***

  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 字方針是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3、“三農”問題是指農業問題 、農村問題、農民問題_。

  4、被稱為“天下第一村”的是華西村。

  5、新型農民的三個界定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

  6、2 009年 7月11日—18日 廣西師範學院三農問題研究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地點是廣西崇左市天等縣上映鄉桃永村和南寧市隆安縣都結鄉榮朋村、

  7、“希望我和一些支農同志的吶喊不再孤獨,希望有一天所有的大學生都以支農為新潮,希望整個社會都會談農興高采烈。最後希望我的這三個希望都不只是希望”這句話是白亞麗說的。

  8、2009 年是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或“十一五”***規劃實施的第四年。

  9、2006 年1 月1 日起中國農民徹底告別了繳納農業稅的歷史。

  10、改革開放,被稱為我國農民的三大歷史性創造是家庭承包責任制,村委會和鄉鎮企業

  11、為了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權利干涉農民的土地承包經驗權,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用了三個不得,這三個不得是: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12、九年義務教育在全國城鄉範圍內全面免除在2008 年秋季學期開始實行、

  13、我國始終堅持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位、

  14、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在2001 年 2 月開始,當年獲得該獎項的是袁隆平,吳文俊、

  15、 1984 年10 月1 日,參加國慶遊行的一群北大學生打著寫有“小平您好”字樣的橫幅走過天安門廣場,成 為26世紀8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衷心擁護改革開放政策的象徵。

  16、2009 年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於10 月20 日在南寧市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17、2004 年中央一號檔案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抓住了“三農”問題的核心,2005 年中央一號檔案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題,抓住了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關鍵,2006 年中央一號檔案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 ,抓住了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三個一號檔案,三個主題:農民、農業、農村,形成了新時期“三農”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

  18、“土地流轉”指的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 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19、 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

  定》提出了"五個統籌"的要求,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20、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近年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抓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同時,制定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1***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針,繼續減輕農民負擔。一是減免農業稅;二是加大對農民補貼力度。

  ***2***完善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一是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援;二是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三是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四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2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22、 2008 年12 月22 日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決定》中提到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完善信貸擔保、貸款貼息、用地用電等扶持政策,逐步增加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專項資金,支援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品牌建立和生產基地建設。

  2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近年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抓好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同時,制定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1***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針,繼續減輕農民負擔。一是減免農業稅;二是加大對農民補貼力度。

  ***2***完善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一是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援;二是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三是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四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24、三農問題成為熱點問題的原因是影響社會穩定、 就業壓力大、

  25、2009 年中共中央頒佈的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檔案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 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6、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

  27、2005 年度三農人物大獎:草鞋書記--劉銀昌

  28、2009 年10 月 1 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當天我國在北京舉行了建國以來第十四次閱兵,這也是新世紀我國的第一次閱兵

  29、2009 年10 月4 日到8 日,來自廣西大學三農學會、廣西民族大學情繫三農協會、廣西師範學院陶行知研究會、廣西師範學院三農問題研究會、廣西農業職業三農問題研究會等五個廣西地區涉農社團的11 名代表參加了由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組織的 “廣西地區支農骨幹學習班”

  30、2009 年 7 月29 日,來自全國30 所高校的近60 名同學在北京參加了由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舉辦的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支農調研交流會”。

  31、今年是廣西師範學院三農問題研究會成立五週年

  32、 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國 際農產品價格紛紛下跌。農民工返鄉,務 工收入減少,農產品收入是農民最後的保障。2 009年,穩 定農產品價格水平,對 農民增收、

  農村發展至關重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平均每斤分別提高0、11元和0、13元。

  33、 房子是農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資料,一旦在地震等自然災害中損毀,農民將損失慘重。”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副縣長白鳳芝建議,政府支援農民為房屋統一購買保險,以增強農民抗災自救能力。

  34、 2009 年全國兩會期間,“三農”問題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網民熱議的話題。

  35、農村土地政策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土地承包、土地流轉、土地糾紛***山西省新農村建設、

  圍繞一大主題:新農村建設要緊緊圍繞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這一主題。這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

  創新兩大機制:一是全面推進城鄉配套的體制改革,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機制。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和政策的執行中,把城市和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作為整體來規劃,充分考慮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市民和農民等方面的綜合利益,建立起城鄉平等、和諧協調的發展關係。二是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和科學的政績觀,形成統籌協調、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

  明確三大目標:就是分三個階段推進山西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全面體現小康社會水準。其目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方向上是一致的,應當統籌考慮,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五年規劃”。鑑於此,新農村建設應分為三個階段梯次推進。第一階段,到2010年,在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建設等一些重點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基本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框架思路、政策舉措和工作格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第二階段,到2015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初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城鄉體制基本接軌、城鄉空間佈局一體、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城鄉社會事業統籌發展、城鄉社保基本對接、城鄉基礎設施聯網,基本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面貌明顯改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穩步推進;第三階段,到2020年,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基本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初步成型。

  突出四大戰略:一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二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要把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程序的關鍵。三是統籌城鄉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要把統籌城鄉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四是統籌城鄉社會發展。要把統籌城鄉社會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抓手。


最全農業農村工作知識“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