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群圖書館論文

  社群圖書館是一項公益性的政府社會事業,它向社會奉送的是公共的文化精神食糧服務。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探討社群圖書館建設

  摘要:闡述了社群圖書館是現階段大中城市社群文化建設的重點,對如何做好圖書館的社群服務工作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圖書館;社群圖書館

  隨著我國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正向小區化方向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發展新型的包括社群圖書館在內的社群文化建設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社群圖書館作為伴隨現代都市人聚居形式變化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圖書館形式,它在完善社群文化服務功能、加快社群精神文明建設、陶冶社群居民情操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創辦社群圖書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學習型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習型社會以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全民教育、全民學習為基礎。建立學習型社會就是讓社會的每個成員都能自覺學習,都有實施終身教育的途徑。社群是社會構成的基本元素,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群圖書館立足於社群居民住地,是居民看書學習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圖書館工作者只有將圖書館服務拓展到社群,才能將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學習型社會落實到實處。這是新時期歷史賦予圖書館工作者的神聖使命和重任。

  2.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

  社群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系統的子系統,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是現代社會城市發展的必然產物。日本政府早在1997年“定居圈方案”中就規定了社群圖書館建設的要求,居民徒步15分鐘之內必須有一個圖書館。西方發達國家對此也都作了相應的規定。而我國社群圖書館才剛剛起步,從地域上講一個城市一所圖書館遠遠不能滿足所有讀者的閱讀需求,在各個社群提供一塊空間建立和發展圖書館,可以緩解廣大社群讀者的求知渴望,滿足社群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3.社群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群建設的不斷完善,社群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上的服務已越來越周到,而社群精神文化層面上建設還未被重視。事實上,在社群規劃建設中,圖書館與商場、園林、綠化同等重要,雖然在前期資金投入會大一點,但對整個社群而言,提高了社群整體環境和文化品位,也就提升了整個社群的層次,業主們在權衡各個社群的環境時,為了學習、休閒和娛樂,更傾向有圖書館的社群。這不僅體現出社群建設注重精神層面,更反映了社群對業主的人文關懷。事實證明,缺少圖書館服務的社群不是一個完善的社群。

  二、如何發揮圖書館在社群文化建設中作用

  首先要為公共圖書館注入“經營”理念。全世界經濟大潮風起雲變,其他文化教育機構與圖書館競爭日益激烈。圖書館要生存,首要任務是學習其他各行業的“經營”管理經驗,運用經營手段和原則,開發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內容,才能有效地發揮圖書館的社會作用。

  1.建立社群分館。

  圖書館可以在社群通過各種關係開辦分館,圖書館將館藏圖書、工作人員以及工作設施分出一部分建立社群分館,或定期、定點、定時將圖書送到社群圖書館,也可贈送一部分圖書充實為社群圖書館。這樣既保證了辦館所需條件的適應性、合理性、科學性和針對性,也便得社群各項工作在短期內步入正軌。社群分館是社群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發揮大圖書館難以發揮的作用,解決了大圖書館輔助面窄的問題。因此建立社群圖書館是十分必要的。社群圖書館規模小、靈活方便,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又因為在居民身邊,容易聽取居民意見,隨時調整服務,使圖書館的利用率提高。

  2.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讀者服務工作。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和資訊網路時代,社群圖書館是社群公益文化事業,是社群精神建設基地,是社群居民的終身學校,也是社群廣大居民休閒娛樂的場所。基於此,社群圖書館必須採取各種服務方式才能起到傳播文化知識,倡導社會讀書,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的作用。建立社群分館,首先要深入社群,深入瞭解、調查和分析社群居民情況,掌握居民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如社群中的老年人,他們大部分安享晚年,讀書看報是為了充實生活,瞭解新知識,自娛自樂。圖書館可定期召開老讀者聯宜交流會,老年人書畫交流會,為老人們提供新知識、新觀念。我們可以配合社群中的中、小學校聯合開展素質教育大體驗,為學校提供工具書、音、影、印等資料、裝置、設施,組織開展各種培養青少年能力的有趣、有益活動,把社群圖書館真正變成青少年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

  3.開展社群資訊服務。

  社群資訊服務的目的是為社群居民生產、生活經營等提供幫助。這就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深入調查瞭解當地居民各類服務設施,以及人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涉及生活、健康、服務、法律、住房、理財、交通、旅遊等各方面。圖書館工作人員要配合社群居民需求,提供資訊諮詢服務,能根據需要指導讀者利用網路資源或編制一些網上導讀系統,為網上資源編制索引,組織和下載有關資訊,為居民提供文獻服務。對加工而來的新產品收取一定費用,貼補圖書館分館的正常工作,彌補經費不足,增加分館的收入,不斷提高社群館資訊資源開發和綜合服務能力。使社群居民可通過社群館藏網查閱自己所需的書刊資料或其他文獻。

  三、加快社群圖書館 發展的思路

  1.抓特色。

  社群圖書館服務,是圖書館與讀者和社會聯結的主要橋樑,是讀者認識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的視窗。圖書館的價值,是通過讀者利用圖書館來實現的。每個社群的 經濟條件、 政治條件、社會條件以及 歷史文化傳統、居民職業結構各不相同,各個社群的文化便形成了自身的職業結構特點,社群圖書館就要根據社群讀者的特點優化館藏結構,建設特色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社群居民知識面廣,需求多樣,要想提升社群圖書館的價值,就必須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即從 文獻單元向資訊單元和知識單元轉化。在任何一個階段,圖書館服務都必須與讀者的需求相適應,才能促進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圖書採訪要針對讀者需求購進,圖書分類編目後,要設立新書閱覽室,做到像商店賣東西一樣方便讀者。根據讀者素質調整和做好自己的服務,積極適應資訊社會中讀者對圖書館的利用需求,在社會公眾面前經營好自己的形象,要在自身的特色上下功夫,找準圖書館自身的特點並經營好自身的特色“產品”。

  2.開拓創新,多渠道建構。

  社群圖書館可以說是辦在民眾家門口的圖書館,如何保持它的可持續發展勁頭,探索出一條具有 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當前問題的關鍵。筆者認為,社群圖書館的建設必須將之納入到城市建設的軌道上來,把它列入到地方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去,制定建設及達標標準。比如對多大規模的社群必須建立社群圖書館,必須有所在區域政府的重視和政策支援,保障社群圖書館的動作經費、裝置設施、服務等基本要素的規定,公共圖書館負責技術上的指導和人員的培訓,制定和完善社群圖書館內部規章制度等。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通過規劃、資金的支援和嚴格的巨集觀控制與管理進行引導,政府應每年給予圖書館一定的發展資金,幫助社群圖書館不斷完善服務配套設施並每年增加一定量的新書。同時社群圖書館也要擴大自治的能力,建立 科學的籌資機制,規定籌資的合理比例,充分整合社群內機關、部隊、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資源,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從而使社群圖書館動作經費有一個最基本的保證。

  向社會融資,開展有償服務,也是社群圖書館經費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調動社群民眾參與圖書館的建設,鼓勵和動員那些資源擁有者參與社群公共事務,如將自己收藏的圖書捐給圖書館,義務參與圖書館的管理,通過休閒、培訓和諮詢服務等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等,都是發展社群圖書館的有效途徑。

  3.儘快制定社群圖書館的工作條例

  過去,對社群圖書館的經費、人員、藏書及業務工作等方面都無一定的規定和要求。由於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社群圖書館能否鞏固和發展及工作開展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區街、領導的重視程度。如果有一個社群圖書館工作條例,並爭取得到各區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使它具有一定的 法律效力,不管區、街領導如何更換,因為有章可循,都不會再把圖書館當成可有可無的了。上級業務部門做起輔導工作來也好辦多了,社群圖書館工作人員也能依條例提出合理的要求。當然,任何條例都不是萬能的,但有了條例還是可以解決部分問題。北京、深圳等城市近幾年已由市人大通過了《圖書館工作條例》,其中對社群圖書館建設和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一定的標準和條件,極大地促進了這些城市社群圖書館的發展。

  在未來的資訊資源共享的社會,圖書館必須不斷拓展服務手段及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有效地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尋找圖書館在新形勢下的生存機遇,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亞男,社群圖書館的建構與發展《圖書館雜誌》2002***1***.

  [2] 馮長美 社群圖書館建設探討 《圖書館學刊》2005***4***

  [3] 戴卓萍 社群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建設》2005 ***3***

  下載篇2

  淺探社群圖書館功能

  摘要:文章在闡明社群與社群圖書館內涵的基礎上,探討了社群圖書館的特徵,分析了當下我國社群圖書館的七大功能,即社群圖書館是社群居民的學習中心、資訊家園、教育殿堂、交流園地、記憶中心、文化傳播陣地和休閒娛樂場所。

  關鍵詞:社群;社群圖書館;公共圖書館

  21世紀以來,隨著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及社群各方面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各地的社群圖書館如雨後春筍般發展了起來。社群圖書館距家較近,方便靈活,最接地氣,常被社群居民笑稱為“身邊的圖書館”。但囿於方方面面的原因,與國外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社群圖書館相比,我國各級各類社群圖書館在數量上雖已達到5萬多家,但發展瓶頸凸顯,有些甚至出現了生存困境。

  1 社群以及社群圖書館的內涵

  社群***Community,德文為Die Gemeinschaft***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學者斐迪南・騰尼斯先生於1887年在他的社會學專著《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提出來的。作為一個社會學術語,社群的定義林林總總,見仁見智,學界並沒有一個公認的界定。20世紀30年代,知名學者費孝通最先將社群這一概念引入到中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而城市人口中很多職工因失業被迫由“單位人”嬗變成“社會人”,“社群”一詞方開始為我國社會大眾所熟悉與周知。綜合《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的觀點以及一些知名專家的意見,筆者認為不妨這樣表述社群這一概念:社群是指居住在城市或鄉鎮的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交往比較密切、生活相互關聯的社會生活群體。社群是除了家庭、小組以外的最為基本的社會單元或者社會組織。

  而社群圖書館無疑屬於傳統的公共圖書館的範疇,是公共圖書館的末端、延伸,也可以稱其為微型公共圖書館。它是建立在某一社群之內,專門為該社群居民提供公益性文獻資訊等服務的極富特色的縮微版的公共圖書館。

  2 社群圖書館的特徵

  社群圖書館既是社會文化進步的體現,也是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文化、教育、經濟、政治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與一般的公共圖書館相比,社群圖書館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質。

  2.1 微小

  社群圖書館與一般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公共圖書館相比,其館舍可以只有一兩間房子,建築面積不過幾十平方米或者幾百平方米;藏書量也可以只有千餘冊或者數千冊;工作人員數量可以只有1~2人或者2~3人,甚至可以是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相結合。

  2.2 便捷

  公共圖書館由於歷史久遠,大多建在一座城市的中心地帶,而新建的公共圖書館又因為規模巨集大,往往被佈局在遠離市區的偏遠地帶,給讀者借閱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而社群圖書館在這方面與公共圖書館相比大有優勢:社群圖書館建在居民區之內,步行即可前往,居民足不出“區”就能坐擁“書城”。

  2.3 高效

  一般公共圖書館的手續複雜,讀者眾多,有時需要長時間排隊,而社群圖書館程式簡約,人流分散,讀者一般無須排隊等候。另外,諸如新書上架、活動通知、時間安排等資訊,居民均能在第一時間及時獲知,便於高效借閱和利用。

  2.4 靈活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因為社群圖書館規模小、親民,所以能夠根據居民所提的意見和建議,隨時調整和增減書刊及音像製品的品種和數量,滿足社群讀者的閱讀需求,提升了書刊和電子讀物的利用效率,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圖書館一直難以克服的書刊零借閱率的問題。

  3 社群圖書館的七大功能

  3.1 社群居民的學習中心

  社群圖書館微小、便捷、高效與靈活的諸多特質恰到好處地吻合與適應了社群居民進行終身學習、接受終身教育的需求,是踐行全民閱讀、打造學習型社群最為理想的首選場所。社群圖書館完全可以在資源共享上多做文章,除了與兄弟社群圖書館或其他公共圖書館開展館際互借之外,還可以鼓勵社群居民和社會人士積極捐贈書刊和音像製品,從而更好地服務社群讀者,滿足大家終身學習的要求。國外的一些社群圖書館除了為居民提供常規的書刊借閱之外,還為社群裡的低年級的學生提供學業輔導等,這一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鑑。

  3.2 社群居民的資訊家園

  當今社會是資訊時代,為社群居民提供各方面的資訊服務,社群圖書館責無旁貸。社群居民老、中、青、少、幼俱全,職業、秉性、履歷與文化層次千差萬別,他們的資訊需求也就大相徑庭。相對而言,養老保健、醫療衛生、天氣預報、法律法規、家政服務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資訊需求較為集中。社群圖書館要根據社群居民的需求,有目的地提供與此相關的各種資訊,滿足社群居民豐富多彩的資訊需求,提高社群居民的資訊素養。

  3.3 社群居民的教育殿堂

  圖書館一向被稱作“沒有圍牆的大學”,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拓展,擔負著廣泛開展社會教育的重任,社群圖書館也概莫能外。且因為近在咫尺,社群圖書館自然成為社群居民進行繼續教育、接受終身教育的最為理想的場所。社群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的文獻資訊資源,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社群居民,特別是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外來務工人員及子女等特殊群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開闊大家的視野,進一步提升社群居民的生活品質與綜合素質。

  3.4 社群居民的交流園地

  社群圖書館應當成為社群居民品位較高、書香氣息濃郁的公益會客廳和聊天室。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這顯然不利於和諧的鄰里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建立。社群圖書館可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發揮自己的作用,拉近社群居民的心理距離,融洽社群居民的鄰里關係。

  3.5 社群居民的記憶中心

  社群圖書館可以而且應該將社群發生的重要的歷史事件的原始記錄儲存保留下來,建立社群檔案,以反映社群的歷史變遷,為社群將來的發展規劃提供借鑑,同時也能增強每一個社群居民的歸屬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3.6 社群居民的文化傳播陣地

  正如《公共圖書館宣言》所云:公共圖書館,作為人們尋求知識的重要渠道,為個人和社會群體進行終身教育、自主決策和文化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堅信公共圖書館是傳播教育、文化和資訊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們尋找和平的基本資源。社群圖書館通過舉辦讀書大賽、書法觀摩、攝影繪畫展、歌詠比賽、親情遊藝及健康講座等多種形式與層面的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社群居民積極參與,為社群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生機和活力,構建積極向上的文化軟環境,增強社群的軟實力,使社群文化更具吸引力、親和力與凝聚力。

  3.7 社群居民的休閒娛樂場所

  休閒娛樂一般是指在業餘時間內以各種玩耍的方法獲得身心的放鬆和愉悅,以恢復體能、享受人生。休閒娛樂的方式有健康與非健康,文明與非文明,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只有健康、文明與科學的休閒娛樂方式,才更加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隨著社群居民經濟收入的日益增長,大家的休閒娛樂意願也愈發強烈。社群圖書館理應充分利用館舍資源,發揮社群居民的主動性,群策群力,積極開展為社群居民所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休閒娛樂活動,引領與滿足社群居民的休閒娛樂要求,不斷提高社群居民的思想品位與生活質量。

  4 結語

  社群圖書館在我國從無到有,由少到多,人們對其功能的認知與界定也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社群圖書館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借鑑國外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社群圖書館成功執行的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國情與社情,走創新之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發揮好社群圖書館在社群居民的工作、學習、生活、休閒等方面的作用,為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國夢做出其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玉波.國外圖書館社群服務的進展研究[J].圖書館,2008***5***:55-56,79.

  [2] 郭韞麗.美國公共圖書館社群資訊服務典型案例:北星網服務模式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0***1***:67-70.

  [3] 朱丹.國內外社群圖書館的概覽與思考[J].圖書館論壇,2011***1***:161-163.

  [4] 於林海.圖書館網路社群資訊服務模式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1***:41-45.

  [5] 袁輝,楊新涯,周紅.圖書館虛擬知識社群建設的實踐與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12***3***:80-83,79.

  [6] 吳建中,金曉明,徐強.消除數字鴻溝提高資訊素養:以上海社群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誌,2002***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