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範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根據大學生活不同階段面臨的主要任務以及心理的動態變化制定,著眼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層次性》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和關注,但目前普遍存在教育內容單一、層次性不強的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根據大學生活不同階段面臨的主要任務以及心理的動態變化制定,著眼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重點處理好普遍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的關係,立足學生的現實心理特點,因人制宜,因事制宜。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178-02

  近十年來,校園惡性事件頻頻發生,國內幾起比較著名的校園殺人案的殺人動機都是“瑣事”。“瑣事引殺機”看似難以理解,其實這樣的動機並不是孤立的存在於這起案件的。1997年北大投毒案是因為王某與朋友關係趨冷,便起殺心;2007年中國礦大的投毒則是因為常某對三名同學心生不滿;2012年年底的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砍殺案也是如此;2013年3月復旦大學醫學研究生因生活瑣事向室友投毒並致其死亡;剛剛發生在南航的案件起因則是被害人蔣某敲門打擾了袁某玩遊戲……一系列校園惡性事件,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和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研究中心在2002年一次大規模調查中發現:有16.51%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十年後,據《2010—2011年度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分別有27%、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或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近九成學生心理出現困擾。採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進行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一類學生即有一定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的學生比率在12%左右。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凸顯,國家也明確規定高校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各高校也都成立了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門,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部分高校還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體系,不少學校存在用活動代替教育,用單一講座代替課堂的現象,對心理健康教育搞“一刀切”,忽視年級間的心理差異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變化,教學內容單一,無系統,不規範,沒有系統的教學計劃,沒有全面的教育規劃,無主次,無重點,無層次,缺乏針對性,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適應、成長成才、擇業交友等熱點問題聯絡不緊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過於單薄。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層次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全方位、多格局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根據大學生活不同階段以及各層次、各學科門類學生、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著眼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各年級學生所面臨的主要任務以及心理的動態變化,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大學一年級是人生的轉折期,也是人生的一道新的起跑線。調查資料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表現和暴露在大學,根子卻在中學,甚至小學。應試教育使學生被學習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中小學生青春發育期的諸多心理矛盾和衝突被應考這個“中心”任務所掩蓋。由於缺乏全面的教育引導和培養鍛鍊,許多問題並沒有得到相應解決,到了大學,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這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先天不足後天難補”的挑戰,因而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對大學生自身心理髮展的不同階段,還是對中學和高等學校的兩個不同教育層次,都起著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一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放在讓學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上來,幫助他們儘快轉變學習方式、適應新的環境,學會獨立安排學習和生活,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個層次。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二至四年級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往往與一年級的適應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絡,能否有效地處理和控制一年級出現的各種心理適應問題,不僅有利於一年級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會降低高年級心理問題的發生機率。第二層次為大學二、三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學生進入穩定發展時期,他們基本適應了大學生活,建立了新的心理平衡,但也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情況,要求不斷地做出抉擇,這一時期充分展示了大學生極強的可塑性,是每個人按自身獨特方式塑造自我的時期。這一階段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幫助他們掌握心理調適技能,處理好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困惑為重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引導和培訓,幫助大學生做好學業規劃;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提高學生意志力,挖掘潛能,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開展專題講座,圍繞學生關注的學業問題、戀愛交友問題進行專門的心理輔導。要著力構建教室、宿舍、校園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心理健康教育進教室,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的學科教學緊密聯結起來,不斷化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壓力和各種心理問題,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這不單有助於改變各科教學的現狀,也將是實現大學生身心素質全面與和諧發展的根本途徑;心理健康教育進宿舍,建立起一支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共同參加的專職諮詢隊伍,以宿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單位,充分發揮朋輩諮詢的優勢,宿舍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安慰,降低心理壓力,緩解情緒緊張等,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功效,有效地化解大學生生活當中各種難以應對的壓力;心理健康教育進校園,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的文化活動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生活充實。要充分發揮各種大學生社團、群眾組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積極向上、樂觀、和睦、輕鬆的氛圍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廣泛交友與合作中,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促進優良心理品質的形成,培養健全的人格。第三層次為畢業生。對於畢業生,要配合就業指導工作,對他們進行求職心理訓練,幫助他們客觀分析自我職業傾向,正確認識職業特點,樹立自信心,做好就業心理準備。以開設就業心理活動課或專題知識講座的形式廣泛開展心理潛能訓練,挖掘職業潛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專業實習中,同時進行適應性教育以利於畢業生能較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個別輔導與團體訓練相結合。一方面針對個別大學生,如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等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實現專業化的指導;一方面加強學校和學生家長的聯絡、溝通,發揮合力,共同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度過求職擇業期。

  三、加強層次性教育要關注的幾點

  1.處理好普遍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的關係。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教育不能因為層次性、特殊性教育而削弱,層次性教育也不能替代普遍性教育。普遍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常態,通過普遍性的教育使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礎知識,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掌握簡單的心理調適技能,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徵,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而針對某一階段、某一層次的教育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幫助學生處理好特殊時期的心理困惑。普遍性教育與特殊性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普遍性教育為特殊性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特殊性教育能更好地鞏固普遍性教育的成果。

  2.層次性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立足學生的現實心理特點,不能絕對化。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全程化、全方位的教育理念,要看到層次的劃分是相對的,各層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側重點是相對其他層次而言的,不是固化的、絕對的,各層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相互促進的。第一層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直接關係到其後兩個層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進行,第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關係到整個大學生涯的質量,而第三層次的就業心理輔導是前兩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體現和昇華。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層次性內容立足於學生現實的心理特點,並隨現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當面臨重大的生活事件時,如近期出現的系列校園室友投毒、刺殺等惡性事件,各層次的重點都應是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諧人際關係的教育,因而層次性的教育應是具有強大靈活性和廣泛適應性的教育。

  3.在每一層次的教育內容上,還要注重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教育的普遍原則,因材施教。教育內容的確定要依據教育物件的特點,在每層次內要針對教育物件的不同特點,側重不同的教育內容,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山東科技大學2012級學生為例,scl-90症狀自評量表顯示,男、女生在抑鬱、焦慮、恐怖、其他和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抑鬱、焦慮、恐怖情緒體驗高於男生,總分也明顯高於男生,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可能與女生的思維特點、應對方式有關係,女性的思維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情緒、情感波動比較大,容易思維狹窄,而男生的思維相對理性一些、豁達一些,更注重事物的大方向、善於變通不固執,這決定了女生的心理負荷要大於男生。另一方面,我校以理工科為主,對學生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及動手實際操做能力要求更高,這使得女生在轉變學習方式、適應大學生活上面臨更大的挑戰,造成了她們對未來的焦慮、不安。這就決定了在開展新生大學適應教育時,要根據學生性別特點,分別開展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還要針對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開展專題教育,關注經濟困難學生、學業困難學生、邊遠地區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等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質的基礎,只有心理健康,大學生才能全面發展,只有心理健康,也才能夠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要有效地發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避免心理問題的積聚和爆發,必須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既要立足全域性又要抓重點、抓關鍵、分層次、有系統地解決學生普遍關注的心理問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鄒廣萬.試論生態系統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赤峰學院學報,2010,***01***.

  [2]宋敏.教室、宿舍、校園──構建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等教育.

  [3]付玉華.大學生就業心理準備與輔導[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07***.

  [4]屈正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06.

  [5]嚴由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2006-10.

  [6]黃粦,李剛.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考察──由馬加爵殺人案想到的[J].財經科學,2004,***增刊***:217.

  [7]2010—2011年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DB/OL].大學生雜誌社,中國大學生網,2011-03.

  作者簡介:馬娟,應用心理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卞西春,學生工作處副處長,主要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