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飾行業的文化傳承與創新

  當代中國室內裝飾從業者,必須融會中西文化精華,才能實現傳承創新,這不是某種風格的表面抄襲和膜拜,而是從生活本質入手,去發掘更多尚未被我們發現的傳統文化優秀寶藏,從而開創中國室內設計未來新的輝煌。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中國建築行業的特徵

  在世界範圍內,尤其在發達國家,建築的實用功能與審美是高度統一的。但長期以來,中國建築行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導致行政強勢,一定程度上影響和破壞了建築行業的生態,加上當時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運營狀況,行業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受到限制。觀念的缺失,造成我國“缺腿”的建築業態。

  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築業提出“建築三原則”,即“實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美觀。”這個原則在今天看起來,嚴重違背建築行業的基本規則,因為它將審美與建築的本質與功能作為對立的二元來判斷和思考,如此便可引出“假使條件不具備,就可以不要審美”的結論。

  繪畫、雕塑、建築原是藝術和科學互為支撐的整體。但中國在1952年將建築學劃歸工科,造成了此後的一系列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中國的“建築學”變成了“建築工程學”。

  中國建築業包含四種業態:房屋建築業、土木工程建築業、建築安裝業、建築裝飾業。作為學術概念,建築裝飾這個概念並不能成立,因為它的存在本身與建築是“對立”的,認為建築先行缺失了藝術,後者來替建築補充藝術。就此含義,我將建築裝飾業稱作“逆流而上的中國建築裝飾業”。

  中西文化傳承的本質

  搞清楚中西文化傳承的本質,是實現室內裝飾行業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前提。

  首先比較一下中國和西方歷史中的“時空”和“文化”。

  中華民族的時空座標是千年文明一脈相承,特徵是統一的集權文化;而西方文化的時空座標指向多國的千年文明傳承,其特徵是文化多元。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圖》將當代國家統一羅列出來,放在歷史座標下比較。我們可以藉此很清楚地認識到中西文化時空積累的差異。

  中國華夏文明以穩定社會為基礎。華夏文明延續兩千多年,主要在一個國家內完成,且前後三個階段相對穩定:秦漢持續400~500年,唐宋延續600~700年,最後是明清。清代中間以1840年為標誌分成兩段,此後經民國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方版圖上,羅馬帝國及宣稱為其繼承者的神聖羅馬帝國前後延續的時間相當長,從公元前27年延續到相當於中國清代的19世紀初。但羅馬帝國及神聖羅馬帝國,卻是由眾多城邦和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及自由城市構成的。

  從世界版圖看,華夏和羅馬是唯一可以堪比的兩大文明體系。

  華夏文化中穩定的時間段非常長,秦漢穩定的時間達440年,唐宋相對穩定660年,明清相對穩定470年。從世界版圖看,中國的統一也至關重要。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建立秦朝,泰晤士版本地圖顯示,秦代時向西北方向延伸的領域已經形成中華文明與西方交流的通道,到唐宋時,華夏文明達到空前高度,而清帝國則奠定了多民族國家的基礎。

  神聖羅馬帝國由眾多小國構成,西方文化長期的動盪社會導致各種風格產生,先後有公元紀年前後的古典風格、公元500~1300年的中世紀風格、1300~1700年的文藝復興風格、1700~1800年的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以及1800~1900年的古典復興風格,社會的變動,成為不同風格出現的主要原因。

  室內裝飾行業的創新

  要實現我國室內裝飾行業的創新,首先要衝破單線傳承的圍城。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實際上是多元綜合的思想體系,這應該成為我們傳承的基礎,而不是侷限於儒家綱常禮教與等級制度等糟粕。

  室內裝飾行業的創新關鍵是觀念轉型。我們應一反過去對宮廷裝飾風格的一味追崇,將民間裝飾源流發揚光大。宮廷裝飾源流是影響華夏文化現代觀念形成的障礙,其糟粕應該徹底被拋棄。

  要實現我國室內裝飾行業的創新,我們還要立足下游產業資源整合。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大的從農耕文明跨越工業文明進入生態文明文化形態的社會,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觀念存在現代轉型問題。由於我們在本質上缺少對工業文明的繼承,直接導致了狹隘的專業觀。因此,我們要借鑑國際優秀案例,努力實現中西文化精華的融會創新。

  室內裝飾要基於環境觀念,具體來說,就是立足下游產業的資源整合。室內設計還需要與工業設計聯姻,以生活方式的變革來引導我們的設計。在這方面,瑞典的宜家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