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勵志日誌文章大全

  你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誌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慢慢來,你會看到你的未來

  媽媽小的時候沒有讀過書,我和姐姐出生之後,她最大的理想和願望就是希望我們能努力讀書,將來為祖國做貢獻。在她教育模式的薰陶下,我從小就立志當個科學家,至於科學家是做什麼的,小時候的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以為大概就是造飛機大炮,或者治病救人,總之是無所不能,值得尊敬的一類人。

  小時候我比較貪玩,無奈老媽教育嚴厲,我的成績一直還可以。順利升初中,然後讀高中,最後考大學。

  可惜高考考得不理想,最終我被調劑到了一個農業院校,當意識到以後沒有機會造飛機大炮的時候,我難過了很長時間。可後來得知我們學校出了個雜交水稻之父,我的科學熱情又滿血復活,夢想著可以成為下一個袁隆平。

  帶著這份熱情,我開始了大學生活,每天努力學習,牢牢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後來順利保送了研究生,如願以償地進入實驗室,期待去揭開科研的神祕面紗。

  讀了2年的研究生,我發現每天做的實驗並不能稱之為“科研”,因為我並不覺得我做的課題很高階,也沒發掘它有造福全人類的意義。於是放棄了直博,想要去尋找真正的科學之路,我要考中國科學院的博士。

  如果這是一部勵志電影,接下來的劇情應該是我順利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潛心學術數十載,最後成為一代名師。可現實卻是我連續兩年都沒考上,最後找了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循規蹈矩,唯唯諾諾,每天想著不去上班卻又總是按時端坐在辦公室裡,不卑不亢不驚喜。

  跟我在相同生活環境下長大的姐姐也有著偉大的科學夢想,不同的是,她已經是中科院的博士,並且依然相信並堅持著她可以通過科學改變世界的信念。

  我從來沒跟姐姐討論過彼此的理想,所以也不明白她在這條路上是怎樣的堅持。

  她這一年在清華的一個課題組裡做研究,前段時間我去北京,在她的博士生公寓裡借宿了5天。同宿舍的還有她的一個同門師妹,那個女生看上去很strong,目測170以上。走在路上,會讓人覺得她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傻孩子,可是第一個晚上,跟她徹夜聊天之後,我覺得這個女生真的挺不簡單,從她身上多少也瞭解瞭如姐姐這類的女博士,到底有著怎樣強大的內心。

  從我和姐姐的談話中,她知道我剛出了一本書,於是主動跟我聊起了讀書的問題。我們聊了很多個作家,很多本書。我發現她看書很雜,言情推理、玄幻紀實,來者不拒,結構鬆散,散漫到一個地步,連主題也不統一。以前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個理科生,我看過的書算多的了,可是跟她比起來,我才知道什麼叫博覽群書。

  她喜歡日本作家,喜歡他們的細膩,陰鬱而沉重。她說讓她讀到內傷的一本書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她把那本書放在床頭,每天晚上睡前讀幾頁。有時候,讀幾句就讀不下去,一陣突如其來莫名的悲哀,千鈞壓頂陡然罩了下來,感覺屋裡的氧氣好像驟然抽調,胸口一悶,令她窒息,她就要出去走一走,隔幾天再去讀。

  她說村上春樹曾經是名醫生,看慣了生死,生命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神祕,所以他能夠深層次地思考關於生存和人性的東西。她還喜歡的一名作家是亦舒,她也擅長寫人的思考和人生的價值。她建議我如果以後想堅持寫作的話,不妨多讀讀亦舒的書,她說任何作家的寫作風格,最後不能直抵人性的話,他/她的寫作之路是不會走得很遠的。

  聽她聊天,我覺得收穫很多,不僅敬佩她讀過那麼多書,更敬佩她有那麼多的思考。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所以,那些讀過很多書的人才更能認清自己,明確自己的方向。

  那個師妹,她堅定著她的科研夢想,即使我提出了一些我對科研的疑惑,以及我見過的科研的浮躁和學術的不純粹。她聽了之後只淡淡地說,她這一輩子一定要在科研上有所成就。

  聽了她的話,我沉默了許久。我佩服這樣的女生,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她都敢說出自己的理想。她們身上有一種讓人覺得她們一定會成功的力量。

  我很感激那個師妹,她替我完成了一個我曾經想要完成的理想。在她讀博之前,我們兩個的生活很像,貪玩,讀閒書,任思緒自由飛翔。可有一天我們都站在選擇的岔路口上,她依然堅持,我卻選擇了另外一個方向。

  曾經有個女同學,她非常聰明,從沒見她啃課本,可書上的知識她幾乎都知道。在她面前,我很自卑,沒有讀研之前,我曾想過如果她搞科研,那我就不搞了,不然在同一領域,我永遠不可能超過她。幸好後來她沒有讀研,揹著她的單反,去了北京。現在偶爾在網上看到她的生活,知道她依然過得很自我,很滿足。才漸漸明白,當初羨慕嫉妒恨她,不光是因為她的聰明,更是因為她的灑脫。

  以前我常常自卑,總覺得這世上比我聰明,比我成績好,比我更會搞科研的人太多,他們在學術的路上走著自己的路,讓平凡的我們無路可走。後來我漸漸明白,理想這個東西,是沒有對錯和貴重之分的。聰明的人,不是隻會搞科研,他們更會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記得姐姐跟我提起她的一個北大的師弟,他從小到大一直成績很好,高考的時候是他們省的狀元。讀研的時候,他特別喜歡動漫,每天來到實驗室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下載動漫,然後去做實驗,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他從冰箱裡拿出半塊西瓜,邊吃邊看動漫,邊笑得很***。父母為他取名“嬉笑”,可朋友們都喊他“傻笑”。

  他畢業後,留在了實驗室,繼續過著他做完一天的實驗,晚上迫不及待地看動漫的日子。他比很多人都聰明,但是他的聰明可能不會被太多人知道。

  在北京待了5天,這是我第一次來北京。忘記曾經在哪裡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愛一個人,送他去北京,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送他去北京,那裡是地獄。我不理解北京是怎樣神奇的一個地方,讓人又愛又恨。直到我離開,才大概懂得了那裡遍地的自信和希望,走在路上,我能感受這座城市的底氣。

  從北京回來,我又回到了簡單瑣碎的生活當中,沒有太大的抱負,偶爾冒出想變身超人拯救地球的想法,又很快放棄與忘記。我不知道自己現在還有沒有所謂的理想,或許夢想早已飛灰煙滅,誰曾想過我們可能會成為如此平常的人?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是不平常的,經常神氣兮兮地走在校園裡,像是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只是到達終點時才發現所謂經書不過就是凡俗的定律。

  如今的我過得很現實,只想自己過得好,有愛我的人,有去拼的勇氣,有要做的自己,就這樣全力以赴,會不會很酷?

  :你願不願意獎勵平凡

  每一個來劍橋面試的本科生,都有一點不願意平凡的衝動。

  我理解,現在看著滿院子的來面試的年輕人,看看自己本科的最後一年,也很知足了。

  每當這些年輕的學弟學妹跟我講他們不願意平凡的心願,我都很支援,至少,不動聲色。我不說他們莽撞,不擔心他們。我知道,劍橋是一張大網,是一個安全網。你已經落到這裡面了,你有多瘋狂的想法,也不會死的過慘。

  我為什麼反對過度膨脹的野心?

  劍橋鼓勵的是一種教育,他們要求你有夢想,他們認為夢想造就人才,從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對的,沒有夢想不會有傑出的人才。劍橋做的事情,也是其他許多學校正在做的事情,他讓學生dream high。他鼓勵學生傾家蕩產把所有的賭注都投到這局遊戲裡。

  這賭桌上有100個人,劍橋所做的是忽悠學生們有夢想,讓100個人傾家蕩產下賭注,然後抱走10個最傑出的孩子,把所有人的賭資用來培養這10個人,剩下那90個目瞪口呆留在那裡,不知何往。

  我不反對你想變賣家產去拯救世界,我不反對你在艾滋病村裡扎一輩子做赤腳醫生,我不反對你像甘地一樣一身長袍不抵抗走遍中國各地,我不反對你三過家門而不入做大英雄。

  因為你已經在劍橋了,你怎麼折騰,我都不怕。劍橋的文憑,可以在你最後一敗塗地的時候,給你一碗飯吃。

  我的教育哲學,關心的永遠是那90個剩下的孩子,那90個被社會給了幻想,天天幻想著自己是愛因斯坦,卻最後成了愛因斯坦墊腳石的孩子。

  這社會鼓勵比爾蓋茨,沒錯,因為成功的孩子,讓他越早脫離大學,做成大事的時間就越多。

  問題是,社會沒辦法知道誰是比爾蓋茨,於是委託教育系統來尋找。教育系統也無法發現,只有一個辦法:他把一百個孩子聚在廣場上,告訴孩子們,你們都是比爾蓋茨!於是孩子們紛紛輟學創業,都按照比爾蓋茨的方式去生活。

  最終,一個比爾出現了,從社會的角度講,這是成功的,從教育的角度講,這也是成功的:大家都知道,這個教育系統裡出了一個比爾蓋茨。你跟我說,不止一個啊!

  是的,可能還有一個楊振寧,一個李政道,一個一向鼓吹“文憑無用”的馬雲。

  全社會都看到了那四五個成功的孩子,大家永遠都不知道還有96個可能成為馬雲的孩子,因為輟學,失敗了。

  他們說完他們的話,帶著他們的贏家走了,就好像開完派對狂歡之後的一群人,意氣風發的從一個不屬於他們的房子裡走了。

  留下一地狼藉,給我們這些人來收拾吧。

  問題是如果最好的大學都在鼓動這種教育,會教出來一代一代怎樣的學生?我們的大學是不是除了獎勵傑出之外,也可以獎勵那些很有意義的平凡?所謂的名牌大學除了把一代代的年輕人洗腦成“不改變世界我就白活了”的之外,是不是可以站出來,承認教育系統成就的多樣性?

  我們的常春藤名校呢?你們是不是願意承認:只要你開心過一輩子,就是我們教育最高的目標?

  看看現在的中國,多少年輕人想創業。我總是想問:這正常嗎?這麼極端的方法,沒有別的出路了嘛?

  你們看到一個馬雲成功了,你們不知道在當年的深圳,像馬雲這樣的,不喜歡文憑喜歡幾個人貸款50萬的人,多如群蟻。自殺的,更是數不勝數。

  比爾蓋茨打電話給第一家PC公司推銷軟體的那天,也許有一百個人比惦記著這件事,打早了,公司接線員在吃飯,也許有一百個人因為開發軟體睡晚了,打晚了,公司下班了。

  你看到那一個成功者,卻沒看到那自此碌碌無為的200人。

  教育是極端嗎?教育一定要用刺激少數人極為風險的成功為代價,培養這些年輕人心裡無限膨脹的野心,in the hope that they can achieve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Some of them do. But what about those who don't achieve anything?

  我的教授說,教育之痛,不在於他的無知,而在於他知道了有一個那麼美好的世界,卻也同時知道自己無法到達。見到那張畫餅的人,可能比沒見到的人更飢餓。

  名牌大學,是不是也可以獎勵平凡呢?你是不是可以大膽地說,對學生們說:從資料學統計上講,你們大部分人都將一事無成!所以,別難過!

  劍橋總是聽不到這句話,拿著那10個人,走向了另一個象牙塔尖。

  將那90個剩下在原地目瞪口呆的孩子,扔給了我們,我們這些一代代同樣平凡的教育人。

  :真正的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許多人太急於成功,以至於他們願意選擇眼前能夠想到的任何一條捷徑。但事實上,捷徑通往的常常是失敗而不是即刻的成功。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在於按部就班地走完通向成功的每一步,而不是想方設法地投機取巧。無論你的目標是擁有豐厚的資產,健康的體格還是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都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我經常能看到許多易於輕信的人被那種“迅速致富”或“快速減肥”之類的宣傳吸引,花費大筆的金錢去購買其產品,到頭來卻發現除了騙取錢財以外,它們一無是處。

  為這種宣傳所騙,我的一個朋友購置了一臺“家用減肥裝置”,通電之後,它能自動刺激腹肌收縮,他以為有了這個工具,就可以毫不費力地邊看電視邊減肥了。然而,這位不願意在健身房通過努力鍛鍊來減肥的朋友,現在仍然體重超標。

  捷徑會導致失敗

  作為一名專業滑雪教練,我見過太多初學者不自量力地想挑戰他們明顯無法駕馭的坡道。他們連在初級滑雪道上都無法做到熟練地停下和變換方向。不知何故,這類人總是急於坐著纜車到山頂去挑戰那些非常陡峭高難的坡道,但結果卻總是站在山頂,嚇得呆若木雞。

  我不得不親自上山,營救那些早就嚇得一動不動的初學者們,還得一個個的把他們扛回山下。想象一下,這種情況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是有多尷尬,因為這通常是在初級滑雪道上三四歲小孩兒才會出現的狀況。

  如果那些初學者們試圖靠自己的力量從山頂上滑下來,多半都會陷入恐慌,無法集中,沿著坡道越滑越快停不下來,通常會以丟盔卸甲的摔個狗啃泥而告終。

  我們總是告訴他們,只有在初級滑雪道上做到熟練地停止和變換方向之後,才能坐纜車到高處去挑戰更難的坡道。要想變得熟練,只能通過利用業餘時間勤加練習才行。但一些人總是耐不住性子,在還沒有完全適應初級滑道之前就想要挑戰高難的滑雪道。

  他們總以為可以走捷徑,跳過應有的步驟。當他們坐著纜車到達山頂,向下望去,發現和初級雪道比起來,那裡即使是簡單的坡道也遠遠超過他們的力所能及,你能想象到他們那時該有多驚訝了吧!

  令人遺憾的是,這類初學者中的一些,因為曾經的恐怖體驗,永遠不會再次穿上滑雪板了。這多麼令人惋惜,因為他們最初確實是想要到戶外通過體驗滑雪的方式來享受冬天。如果他們再回來學一次,通常會是在下個冬天,那時因為完全不記得基礎技巧,他們早已失去了初學時的那股熱忱勁兒。

  走捷徑的想法卻導致了他們的失敗。這些可憐的傢伙們,都要從頭再在初級滑雪道上學一遍。和那些按部就班的學員們比起來,他們要花兩倍的努力去克服恐懼心理。

  追隨成功者的腳步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接受指導,參加課程是明智的選擇,這並不是走捷徑,而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學習成功所需的技能的方式。然而,你與教練和指導者在一起的時間,不能取代成功所需的必要努力。

  無論是在健身房中揮汗如雨,還是白手起家積累財富;無論是用心開始一段新戀情,還是在初級滑雪道上練習轉彎,你必須要下苦功夫去完成應該做的事。真正的成功沒有捷徑可走。

  我們想達成的許多目標已有無數前人早已完成。要以之為師,付出同等的努力。前進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次成功的累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會引你進入成功的殿堂,而投機取巧旁門左道卻會將你打入失敗的深淵。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