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人物事蹟***2***

  青春勵志人物事蹟篇三:畢加索

  在西班牙南部海岸的馬拉加旁,1881年10月25日的一個晚上,天空依然是閃著光綢感的鈷藍色,平靜的地中海海面顯現出一種沉甸甸的灰藍色,十分迷人。隨著幾聲哭啼聲,畢加索來到了這個具有文化歷史底蘊的城市。也許,這早已是安排好的。這天堂般的城市環境和父親的教育影響塑造了畢加索。

  畢加索的父親是一位學院派的素描教師,在畢加索極其幼小的時候,便拿著小畫筆,學著父親的樣子畫小甜餅。學會走路之後,他跑到沙堆上畫了許多可愛的鴿子,畫得非常生動、逼真。父親覺得他是繪畫的天才,便把他帶進畫室,開始教他畫畫。後來又把他帶到鬥牛場看鬥牛,這樣,8歲的畢加索畫出了《馬背上的鬥牛士》這樣優秀的油畫作品。父親感嘆說:“你的藝術才能已經勝過我了!”有父親的正確引導。也有畢加索自己對畫的熱愛與執著,他很快便在繪畫上顯現出很高的才能與成就。

  畢加索隨父母遷居巴塞羅那。就讀於美術學校,已是他16歲的事了。他回顧自己的這段歲月時說:“對於在巴塞羅那學習的那個時期。我感到深惡痛絕。”後來他考入了馬德里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希望在馬德里會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會得到解脫,得到發展和探索的機會。從巴塞羅那去馬德里需要—筆很大的開銷,幾乎所有的親戚都向他伸出了支援的手,他們把他視為家族的光榮和希望。從叔父到姨母。大家每人每月支援他一個比塞塔。但是感恩的心情使他心理負擔很茁,更加沒有自由感,於是,他竭力貶低這種支援。可見,畢加索是個自尊心很強、渴望獨立的人。

  他並不能適應學院遏制自由精神的生活,於是他病倒了。病中的畢加索顯得很憔悴,兩頰深陷,眼中流露出對前途的憂慮和迷惑。病情剛有一點好轉,他很快就同馬努、巴拉斯一道離開了巴塞羅那,來到了巴拉斯的老家,一個叫荷爾它的山村。在那裡他不僅恢復r健康,而且度過了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8個月。他日後對人說:“在荷爾它,我學會了一切。”他學到了有關自然和動物的知識,學會了劈柴、做簡單的飯菜,到瀑布下衝澡;他還學到了過去不曾懂得的愛的真諦,並學會了如何認識dl己。幾天之後,畢加索與馬努,還有一個吉普賽少年,一同出發到山裡探尋自然的奧祕。他們先在聖塔巴勃拉的一個山洞裡住了一宿,然後踏上更為崎嶇的險途,爬上毛斯特拉峰,來到了一個石洞前。這個石洞附近有一哏甘泉,環境極佳,他們就在這裡住了將近一個月。每隔幾天,馬努的弟弟薩爾瓦多、列特就會給他們送來一些新鮮食物。他們的床是用草鋪成的,到了夜間,他們就升起一堆熊熊的篝火來取暖。吉普賽少年比畢加索小兩歲,也是個畫家。他們三人每天大部分時間用來作畫。不久,畢加索就能區分各種不同的樹木,就像能夠區分各種不同形態雪花的愛斯基摩人一樣。那些日子,他們幾個人之間建立了一種真摯的牢不可破的友誼,無論是在洞中還是回到村裡,他們總是形影不離。

  回到學校後,畢加索那豐富的、自由的想象很快使他對學院派保守的教學方法不滿,於是他又回到巴塞羅那。當時的巴塞羅那對西歐各種新文化思潮反應敏感。著名的四貓咖啡店是文化界人士聚會的沙龍,畢加索是這個藝術沙龍中年齡最小的常客。當時流行的各種藝術思潮,對他都有吸引力。他還在巴塞羅那接觸到社會下層,在一群失意、潦倒而又極富于思考的同行中,呼吸到籠罩著整個西班牙的社會氣息。在複雜的社會矛盾面前,他內心充滿憂慮。他曾對友人說:“憂鬱創造藝術。”

  這段學校的生活奠定了他堅實的繪畫基礎,他在美術學院接受了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一方面,面對學校的遏制創新,他想象力更加豐富,更加嚮往自由;另一方面,他在校外天馬行空地畫畫,並關注下層人民。

  1900年至1904年,是畢加索創作中的所誚“藍色時期”,他採用低沉、不明朗的藍色調錶現充滿著孤寂、荒涼的情緒,畫中人物多半是貧困者、殘疾人、病人、老人和孤獨者,而這種題材在歐洲象徵主義和“新藝術"中幾乎是不會出現的。優美、細長的線條表現的常常是淒涼、深藍色的人影,著墨於他們的抑鬱神情。比如他畫的《擁抱》《熨衣女人》《喝苦艾酒者》《老猶太人》《塞萊斯蒂內》和《人生》等。這些作品線上條、圖案以及色彩搭配上,得益於“現代風格”的各種傾向的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快他有了自己的初戀。畢加索的畫裡出現了柔和的淡黃褐色成粉紅色,或者說是淺藍、粉紅和紅褐色,主要描繪馬戲、演員和江湖藝人或者藝術家生活的場面,這一時期的創作被稱為“粉紅色時期”或者“玫瑰色時期"。《雜技演員之家》、《演奏吉他的老人》等可以看出他的畫風變得日益明快,柔和的粉紅色調開始出現在他的畫布上,併成為主要的顏色。他的早期作品屬於批判現實主義範疇,但含有西班牙民族藝術的特徵和20世紀的時代氣息,有較濃厚的悲劇成分和神祕色彩。

  只有瞭解畢加索的為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創作。《亞威農少女》的創作,標誌著立體主義的開始。這幅油畫不僅在美術上,還在芭蕾舞、舞臺設計、文學、音樂上,都引起了共鳴,也成為20世紀最初15年中視覺藝術上的三個偉大復興運動之一的標誌。為創作此畫,畢加索用炭筆、鉛筆、水彩和油畫,畫了30多幅草圖、和人物速寫,表現了他對處於社會邊緣人群的生活的關注。

  畢加索在德國納粹佔領法兩期間,依然保持愛國氣節,在巴黎閉門作畫,拒絕法西斯的利誘。1944年,他參加了法國共產黨。他表示“繪畫絕不是為了裝飾住宅,它是抵抗和打擊敵人的戰鬥武器。”戰後,畢加索創作大幅油畫《屍骨存放所》,描寫法西斯集中營內的餓殍,表示他對法西斯獸行的憤恨和譴責。

  除了拒絕法西斯的利誘外,畢加索也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運動。他的一幅描繪鴿子的版畫,被在巴黎召開的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作為會標,人們親切地稱它和平鴿。畢加索懷著對世界和平的嚮往,創作/油畫《朝鮮的屠殺》以及《戰爭》與《和平?,前一幅反對美帝同主義對朝鮮的侵略,後兩幅則以象徵性的藝術語言,一幅表現戰車和惡神在黑色幽靈的伴隨下踐踏人類文明;一幅表現人類歡樂、幸福的和平景象。

  畢加索晚年長期居住在法國南部。他根據普桑、大衛和德拉克洛瓦等人的作品,創新加以發揮,畫了一些隨意的、富於想象的油畫,創作了不少梢美的版畫和書籍插圖,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巴黎總部大釐創作了裝飾性繪畫。這時的畢加索也不限於繪畫領域,他懷著對知識的憧憬,吸收民間製陶藝術的經驗,創作了一批很有特色的彩陶小陶塑和彩陶器皿。畢加索曾經說:"對於我來說,一張畫既不是結束,也不是成就,而是一次幸運的機會和藝術體驗。我試圖表現我已經發現的東西,而不是我正在尋覓的東西。我不尋覓,而是發現。”這正是他狂熱的創造和豐富的才能的體現。

  畢加索的一生還有許多有趣的智言趣語與軼事。在偽造的畢加索作品還不是很多的時候,有一次一位朋友把一幅小作品拿給畢加索鑑定,以便出售。這幅作品是一個貧窮藝術家的,畢加索說:“這是假的。”這位朋友從另外一處拿來另外一幅作品,後來又拿來第三幅。每一次畢加索都說“這是假的"。這位朋友指著第三幅作品說:“你聽我說,我親眼看見你畫了這幅畫。”畢加索回答說:“我可能畫了假的畢加索作品,正像其它人一樣。”然後畢加索以四倍於那個貧窮藝術家所希望賣出的價格買下了朋友第一次帶來的那幅作品。1969年,88歲的畢加索以其火山爆發般的能量,創作了165幅油畫和45幅素描。提到他為何有如此充沛的精力時,畢加索在年近90歲時說:“每一個人的年齡都是自己決定的,我已經決定再活30年。”

  不難看出,畢加索是一個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命運和前途的愛國者和無私奉獻者,他又是一個反獨裁、反侵略的國際和平戰士,這就是他的人品,這就是他在國際社會上窺得讚譽的基點。畢加索曾經說過:“我不怕死,死亡是一種美,我所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那是浪費時間。”他的一生沒有浪費時間,也從未放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