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和諧家庭事蹟材料

  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家和出凝聚力,出親和力;困苦時,家和出親情;悲傷時,家和出慰籍;重壓時,家和出力量。家是甜蜜,是溫馨,是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驛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我叫魏玲,今年46歲,高中文化,平橋辦事處平電社群計生專幹;丈夫黃萬明,44歲,中共黨員,專職志願者。我們的家庭是四口之家,是一個非常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而是用我們自己辛勤的努力守望著家的幸福,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夫妻恩愛,同舟共濟

  家庭,不僅僅是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長相廝守;不僅僅是尊老愛幼,其樂熔融的和諧氛圍。家,意味著責任、奉獻、寬容和理解。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1994年我與丈夫結婚,一年後生育了一個女兒黃婧。當時儘管我們工資微薄生活窘迫,但我們夫妻相互關愛、相互支援,一起承載生活工作的重壓,使我們婚後的日子過的和諧而溫馨,我倆不管是誰上班出門前,總會聽到另一半溫馨的祝福。2012年夏天,丈夫在南方得了腸梗阻病生命垂危,在武漢手術後,我一個人忙前顧後護理精心照顧我的丈夫,經過一個多月的陪護使他轉危為安,是我給予丈夫第二次生命和生活的希望。20年來我倆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夫妻恩愛,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

  二、尊老愛幼,家庭和睦

  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我公公2000年有病去世,婆婆喜歡清靜一人生活。婆婆身體好,懂禮數又能幹,我很喜歡。有人說“婆媳難過”但我不這麼認為,經常把婆婆接到我家居住,逢年過節總要帶上禮物到婆婆家中看望。婆婆每次有病住院我都會到病榻前侍奉;平時還不斷給婆婆買衣服、送零花錢、為她過生日,婆婆逢人就誇我孝順。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以身作則,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所以我們總是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談舉止,當好女兒的好榜樣。一有空閒,我就會叫女兒去幫奶奶揉揉肩、捶捶背,讓老人美美地享受一把天倫之樂。

  為了培養女兒成才,我與天下大多數父母一樣,對孩子,我們總是無怨無悔地愛著。但對待孩子,光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由於丈夫工作忙,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兒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和學習輔導工作,基本上全有我一個人承擔。所以我不但悉心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還隨時關注著她的心理成長,鍛鍊她獨立解決問題和樂觀生活的能力,並引導她養成勤儉節約、嚴謹做事的良好習慣。2013年,女兒不負眾望以優良的成績考入上海師範大學。

  三、互幫互助,鄰里和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我們夫妻近二十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我是一個熱心人,對鄰居總是以誠相待,每天見了面主動打招呼問個好,鄰居家有事兒總忘不了主動幫忙。從老家帶來一些土產品也不忘分一些給鄰居,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總要拿出點心水果給他們吃。真心待人是我們全家的處事態度,我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貧困的家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熱愛公益,回報社會

  在大病初癒後,丈夫也由衷地感到生命的脆弱,便立志做一名全職志願者,以此來回報社會。2013年3月份在身體稍微恢復一點後,我和丈夫、女兒便一同加入了信陽公益志願者聯合會,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

  為推動志願者工作,全家經常在一起探討如何更好開展志願服務,在丈夫的提議下,2013年5月份,我們在平電社群成立了全市首家民間社群志願者服務站,全家也成為志願者服務站的第一批志願者。我們濟貧助學、扶老愛幼、義務獻血、服務環保,積極做善事、做好事,遇到了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義務為她們捐助生活必需品並長期提供經濟資助,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2015年,我丈夫黃萬明被平橋區區委、區政府評為“平橋區十大道德楷模”、“信陽市文明市民”榮譽稱號,丈夫並把所得獎金5000元人民幣捐給了信陽公益志願者協會。

  五、崇尚科學,勤儉持家

  我們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我和丈夫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如:水龍頭壞了,換個皮墊、加個螺帽就廢物利用起來;全家人的洗衣水總是用盆接起來拖地或沖刷廁所;家中進行垃圾分類等料;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還在在房前屋後都種植了樹木、花草,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幸福是什麼,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重也不一定幸福,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一個幸福的家庭,應當是一個和諧的家庭、勤勞的家庭、學習型的家庭、環保型的家庭。今後,我要繼續加強學習,嚴於律己,不斷提高充實自我,用自己的言行去帶動更多的人,建設幸福和諧的社會主義大家庭。

  篇二

  在舒莊鎮大顧村張寨自然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但無數點滴卻匯聚成一個愛心之家。他們就是姜志靈、張孝俠家庭。姜志靈,現年52歲,是舒莊鎮大顧村黨總支書記。妻子張孝俠,現年50歲,他們與88歲的老母親、三個兒子,兩個兒媳,三個孫子女組成了美滿幸福、四世同堂的十一口之家。家庭成員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團結鄰里、攜手並肩共擔生活中的風雨。

  一、互敬互愛,和諧持家

  由於夫妻兩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姜志靈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與別人喜歡熱鬧,將時間花費在喝酒打牌等娛樂活動上面相反,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子女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妻子張孝俠一直站在姜志靈的身後,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不但獨自承擔起家中10餘畝承包地的耕作,而且照顧著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以此默默支援丈夫在外的事業。

  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姜志靈與愛人張孝俠在生活中他們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結婚多年來,幾乎沒有因為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父母言談舉止,一點一滴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大兒子姜偉大學畢業後進入聯通公司工作,現在是界首市沙南片負責人,大兒媳在郵政儲蓄銀行上班。二兒子在外務工,二兒媳在家開了一個小型超市。三兒子尚未結婚,在外務工。兩個兒子一直沒有分開另過,而是和睦相處,婆媳間、妯娌間從未紅過臉。由於姜志靈、張孝俠夫婦平時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了三個兒子養成獨立的品格,孝親敬老,尊重他人,做事嚴謹,謙虛謹慎,有遠大理想,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搞好鄰里關係,熱心社會公益。

  姜志靈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村中的紅白喜事,大家都會找姜志靈張羅,節假日主動走訪鄰里,街坊鄰居關係融洽。樂於為鄰里辦實事,辦好事。哪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有他們夫婦忙前忙後的身影,用一腔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該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鄰里關係,尊重鄰居,能帶頭做好村裡要求的有關事項。積極參與村裡的各項活動 ,配合村裡開展相關工作,熱心公益事業。在自己的位置上,盡職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和諧家庭,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以身作則,愛崗敬業

  姜志靈同志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愛崗敬業,勤奮務實。他參加工作後,先後擔任過村計劃生育專幹、村主任、村黨總支書記,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基層崗位埋下頭、紮下根,幾十年如一日,認真細緻兢兢業業。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令法規及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工作制度及流程,從未出現一次差錯,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

  篇三

  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和我,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我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溫馨,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志同道合 和諧維家

  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我和愛人都在農村長大,有過共同的生活經歷,為改變生活環境,經過各自的努力,我和愛人都走上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同時也為夫妻恩愛奠定了基礎。共同的經歷,使我們的心貼得更近,使之倍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結婚20年來,幾乎沒有因為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同事、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二、愛家敬業 比翼齊飛

  我不僅深愛著自己的家庭,更加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有了家庭的支援,使我更加放手在工作中一展身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注重教好學生外,還堅持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己。在家庭中做稱職的妻子,在社會做文明的公民,提倡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完美統一。

  多年來,因為工作突出,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先進,家庭多次被評為五好家庭。

  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在家裡時常交流工作體會,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援,不管社會上的環境如何變化,走自己的路,堅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三、尊老教子,關愛社會

  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由於愛人工作在部隊,老人年紀已大,於是把父母接到身邊,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以便孝敬他們,安度晚年。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們為了讓我能從山村走出來,時時的教導我,培養我。而我沒也有辜負父母對我的培養、教育。我的成長也映射出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家庭,給我帶來了無盡的精神食糧。我們總結了幾點體會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是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要以身作則,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二是對孩

  子即要嚴要求,又要交朋友,要學會傾聽,關注他的感受,鍛鍊他思考問題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三是在生活上不要溺愛,要養成勤儉和獨立的品格;四是教他做人要坦誠,做事要嚴謹,要樹立遠大理想做社會有用的人。

  真心待人是我們全家的處事態度,我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貧困的家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丈夫是一名軍人,在部隊屢立戰功。在面對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和汶川大地震時,我們全家積極踴躍地捐款,為災區的人民獻上了一點微薄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嚴格遵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做到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