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蟲吃出創業專案

  如果小編說吃蟲吃出了創業專案,你信嗎,下面小編帶來這個小故事讓你大開眼界。。

  如果你在餐廳吃飯,美味菜餚中出現一條扭動身體的白胖蛆蟲,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尖叫?作嘔?黃智然的第一反應是,這可以做成一道好菜,取名為“金色浪漫”,把這條白胖的蛆蟲和黃瓜、小番茄、葡萄乾、肉鬆一起熱炒而成,“賣相好,營養價值高,就看你敢不敢吃了!”這個21歲的年輕人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藥學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從2013年6月開始,他發起和成立了一個名為“食虫部落”的校園社團開始做起在武漢高校推廣吃蟲的“大專案”,而他的目標遠不止步於“吃”而已:幫助至少5家昆蟲養殖戶、引入具有市場前景的8種食用昆蟲、在武漢地區開辦1至2間食用昆蟲主題餐廳、開辦3個食用昆蟲小吃驛站,“食用昆蟲足以支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是我的目標。”

  “我們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各種專業的都有,但我們的共同點是——吃貨,是狂熱的食蟲愛好者,來到武漢後卻發現,這裡根本沒有食蟲這回事……”2013年6月,14名蟲友組成一個名為“食虫部落”的團隊,這個團體只有一個活動目的——吃蟲子,不但自己吃還要帶動大家一起吃,計劃發起者、華科學生黃智然的口號是“消滅傳統偏見,世界屬於吃貨!”

  吃貨力量大自建團隊吃蟲子

  黃智然來自河源,作為一個資深吃蟲人士,黃智然坦言,小時候就已經開始吃蟲子了。“我小時候住在鄉村,吃自己上樹掏蜂巢吃蜂蛹是常有的事情!當時就是生吃,覺得味道很好,老人也說有營養。”後來稍大一點,黃智然也經常到樹林裡捉黃粉蟲、竹節蟲吃,“一般這些蟲子都是油炸著吃,畢竟蟲子也屬於野生動物,有些有細菌和寄生蟲。”

  然而從自己愛吃蟲子到成立團隊推廣吃蟲還是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2013年5月19日,《世界週刊》釋出了一條‘食用昆蟲,改變世界’的視訊倡議,當時很多媒體都轉載了這條新聞,我看了也覺得深受啟發。”既然聯合國糧農署都推廣吃昆蟲,於是乾脆幾個人一合計組成一個“食虫部落”的團隊,讓武漢學子們知道吃蟲的樂趣和好處。

  去餐廳推廣

  拒絕對我而言是家常便飯

  黃智然和蟲友們開始了執行他們的“偉大計劃”,既然要做就要朝“專業”的路子走。組建團隊不到一個月,團隊決定把食用昆蟲計劃作為正式專案進行立項,臨近考試的黃智然一邊複習應對考試,一邊見縫插針擠時間拿出了第一個《食虫部落初期計劃書》。這個長達12頁的專案計劃花了黃智然一個星期的時間,長達8000字的計劃書分為九個部分,可謂做得有板有眼。

  計劃書做好之後,如何拉贊助成了黃智然最頭疼的問題,根據他的計劃,初期活動經費大約需要5500元左右,大家都是大學生,自己出錢做專案有悖專案推廣的宗旨,於是黃智然開始為拉贊助四處奔走,一開始,他把目光鎖定在學校周圍的一些餐廳,雖然這些餐廳衛生條件也是一般,但是每當黃智然提出希望餐廳配合製作一些昆蟲食品並且贊助他們的“吃蟲大會”時,大部分老闆都斷然拒絕,“有個老闆一聽說我們要做蟲子菜,連連搖頭,還說,你這個年輕人怎麼這麼噁心,我們平時菜裡有蟲子,顧客還嚷著要退錢,你現在還要我做蟲子菜,想想都噁心!”

  後來,黃智然在不斷被人拒絕中我也鍛鍊了自己:“原來別人拒絕我,我會覺得很難堪,現在,拒絕對我而言是家常便飯,我已經完全適應了!”

  開吃蟲大會

  吃著不覺想著挺噁心

  2013年12月1日,在黃智然和團友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場“吃蟲大會”正式在華中農業大學拉開帷幕,為了籌備這次大會,黃智然和團友們不但四處收集昆蟲食譜,上網購買食用昆蟲,還組織小夥伴們親自下廚製作蟲蟲大餐:蜂蛹壽司、蟲蟲拼盤、燒烤螞蚱串、竹蛹三明治、爆炒蛆蟲、乾煸黃粉蟲……這場“吃蟲大會”在華中農業大學桃園食堂前火熱“開吃”。

  活動開始後,吸引了不少大學生的關注,長約15米的活動區內擠滿了人,同學們現場烹飪各式昆蟲,黃智然們購買的50餘斤昆蟲全部是從雲南空運過來的食用昆蟲,其中螞蚱是15元一公斤、蠶蛹12元一公斤、黃粉蟲20元一公斤。團隊還為這些蟲蟲大餐取名“青原一點紅”、“青蟲泛舟”、“五穀豐登”、“陽春白雪”、“金色浪漫”……

  “當時,很多蟲子都被大家吃得差不多了,但是一道由蛆蟲製作的菜餚'金色浪漫'卻沒人敢動筷子!”

  “最後是華農的昆蟲學專家周興苗教授親自試吃,才有同學閉著眼睛吃了一口,實際上這些蛆蟲是人工飼養的無菌蛆蟲,但是品嚐者仍然說吃著不覺得,想著挺噁心!”黃智然說,“這個事情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在你的努力下,人們去做了一些其實很正確但是以前不敢做也不會做的事情,感覺很棒。”

  看好昆蟲餐

  畢業有條件就創業

  黃智然發現武漢的昆蟲養殖戶不多,但他覺得食用昆蟲的市場還是有的,他們曾經在華中科技大學做過一個小範圍的昆蟲食用推廣問卷調查,當時發出了112份問卷,問卷結果顯示,91%的被訪者認為“昆蟲味道還行,可以接受”,其中有34%甚至認為“味道很好,喜歡吃”;受訪者中,75%表示在品嚐過一次昆蟲餐後希望以後再吃到昆蟲菜,82%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學校旁邊開了昆蟲小吃檔或餐廳會光顧,“這說明,推廣昆蟲食用並非那麼困難,大家之所以不吃還是因為沒有嘗試過!其實在廣東和雲南,昆蟲食品早有成熟的產業鏈。”黃智然對此信心滿滿。

  黃智然告訴記者,雖然推廣吃蟲的專案做了大半年,並沒有獲得太多經濟效益,但是讓他對創業萌發了濃厚的興趣,“我學的是藥學專業,但是這個專案讓我對創業有了全新的認識,畢業後,如果有條件我會選擇創業,如果不行我就先工作幾年,但是將來肯定還是會選擇創業的,雖然蟲蟲食品目前市場還不太好,但是世界變化這麼快,將來怎麼樣,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