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禮知法黑板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說,你將來無論成家立業,還是安邦定國,都要先修養自己。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相關資料1

相關資料拓展:作文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源遠流長。古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被譽為禮儀之邦。禮,不僅是禮儀,更是道德。明禮知恥,我們需得穿越時空,尋找歷史長河中散落的珍珠。

若說,讀一本好書,是與作者對話;那麼,讀千年歷史,讀一段文明,就是與聖賢對話。

河水清清,綠草茵茵,柳枝搖曳,春光明媚。我站在河岸邊。忽聽見一老人的聲音:“克己復禮為仁。”我望那聲音傳來的方向,不遠。一老人立於河邊,一些人圍繞他身旁,或站或坐。一個男人站在老人面前。我不由得走近,只聽老人繼續道:“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男人說:“請問其目。”老人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男人似了悟似迷茫:“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我一愣,這不是《論語》中孔子與顏回的一段對話麼?“克己復禮為仁”是一千古名句,意思是“剋制自己,一切按照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克己”就是約束自己,克服種種不良習性和私心,可以說是“戰勝自我”;而“復禮”的“禮”,宋代朱熹認為,這不僅是禮節,還泛指天理。

莫非這是孔子?我不禁走上前問:“何謂仁?”孔子溫和地說:“愛人。”愛人,仁愛,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孔子把“仁”看得極廣,看作是最高道德原則、標準和境界,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包括孝、悌、忠、恕、禮等。我又問:“如何仁?”孔子又曰:“為人由己,而由乎人哉?仁乎遠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倘若要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那取決於自身的道德修養。且,仁並不遙遠。我陷入沉思。

恍惚間,眼前景象變幻。我一抬頭,一位面色莊嚴的老人立於前,他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也。”這是孟子?我喃喃問:“義?”孟子又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這裡的義,指原則,變通的底線。義者,道義、正義。處世待人接物,心存正義,才能推動正氣壓倒歪風邪道。

又一恍惚間,場景變化莫測。各種聲音充斥。“誠者天之道也,誠之這人之道也。”“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只敬則一心便一。”“敬則萬理具在。”“大凡學者必先理會‘敬’字,‘敬’是立腳去處。程子謂:‘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知’,此語最妙”“善事父母曰孝”“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最終,場景匯聚於一人身上,他威嚴地說:“懶,即好吃懶做,不思進取;貪,即貪圖享受,惟利是圖;奢,即驕奢淫逸,揮霍無度;浮,即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愚,即愚昧無知,迷信盲從。”

“仁、義、誠、敬、孝,是為五禮;懶、貪、奢、浮、愚,是為五恥!”

“哐”我的心被狠狠撞擊。在這個社會上,“扶不扶”都成了問題。“禮儀之邦”這塊美玉上已經有細細裂紋。梁啟超先生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要改變這現狀,必先“從我做起”,從少年一代做起,明禮知恥,與聖賢對話,與歷史對話,與文明對話!

相關資料2

相關資料拓展:作文

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良好的文明習慣要從小抓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雷鋒日記》相信每個人不會不熟悉這句話。雷鋒精神像春風一樣拂過了同學們的心靈,播下了樂於奉獻、樂於助人、爭做文明使者的種子。

先人倡導的“仁愛和諧、正義奉公、尚禮守法、崇智求真、誠實守信的道德規範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政、刻苦耐勞和精忠報國的優良素質,在傳統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傳統美德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同時,優秀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傳承傳統美德的重任。我們的先賢用他們的思想和智慧為我們這個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古有程門立雪的尊師,有孔融讓梨的尊長,有三顧茅廬的恭敬,有負荊請罪的謙讓團結等等。其實,做到講文明、講禮儀並不難。其中一部分同學身體力行,已經成了我們學校一道明禮的獨特風景線。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以一顆明禮的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人,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約束我們的言行,做一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好學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禮儀之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美德世代傳承,明五禮、知五恥,對個人是品德修養,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維繫社會正常生活和良好風氣的豐厚滋養。

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為精神引領,講道德,樹明禮向善之風,做正直友善的人;講學習,樹艱苦奮鬥之風,做勤勞節儉的人;講健康,樹崇文尚潔之風,做健康開朗的人;講誠信,樹誠實守信之風,做正義坦蕩的人;講秩序,樹禮讓和諧之風,做遵紀守法的人;講奉獻,樹互助友愛之風,做熱心志願服務的人。

個人榮辱事關國家興衰,我們切不可“以恥為榮”,更不可“以榮為恥”,要“恥榮分明”。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不能混淆,我們要知榮明恥。“清官執法,不貪權貴。剛正讓誰人都平易近人,潔淨讓誰人都卓爾不群。這成了立在人們心中的豐碑。”——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希望每個人積極努力,為樹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作出積極貢獻。讓我們共造和諧新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