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好牛牛的生長繁殖

  牛體型粗壯,部分公牛頭部長有一對角,牛能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如何養好牛是農民耕種的關鍵。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牛的飼養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牛的飼養方法

  1、育肥前期***預飼期***約為15天左右,也是架子牛轉入強化育肥的適應期。新購入的架子牛,在飼料搭配上以優質粗飼料為主,適當增加食鹽,並給予充足的飲水。從進場的3~4天起可餵給精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2%,每天喂1.5~2公斤,使其儘快適應舍飼育肥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

  2、育肥中期為50~60天。這個時期育肥牛已完全適應各方面的條件,採食量增加,生長速度快,應增加各種飼料的餵給量,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1%,精料日喂量3~4公斤,粗飼料自由採食,以滿足牛高速生長的需要。

  3、育肥後期為30~45天。這個時期脂肪沉積加強,應調整日糧的能量和蛋白質比例,增加日糧中的能量飼料,減少日糧中的蛋白質飼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0%,精料日喂量應在5公斤以上。育肥結束時體重要達到450~550公斤才出欄。

  育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飼2~3次,每次飼餵1.5~2小時。飼餵時按照每頭育肥牛應供給的營養所確定的飼料量來飼餵,不可任意增減。一般的飼餵次序為先粗後精,即先喂乾草***玉米秸稈***,再喂酒糟、精料、飲水。冬季每天在喂飼後各飲水1次,中午再飲1次。夏秋季除按冬季的飲水次數外,增加1次夜間飲水。

  架子牛的育肥管理 購入的架子牛在驗收前,要嚴格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嚴重疾病的牛應嚴禁入舍。健康牛入舍前,首先要稱重,然後按體重、品種、年齡及營養狀況分為若干組,並對每頭牛進行編號。架子牛在進場的3~5天內進行驅蟲、健胃。

  育肥牛採取短拴系,這樣可減少牛的活動。一般韁繩拴系長度為50~60釐米。

  肉牛的最適宜溫度為7~27℃,寒冷和暑熱均影響牛的生長髮育。為提高冬、夏季架子牛的育肥效果,牛舍必須冬暖夏涼,冬季實行舍飼育肥肉牛,舍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夏季防暑降溫,可在舍內安裝電風扇或用涼水噴灑地面的方法降溫。

  每頭牛每天必須刷拭2次,每次至少5分鐘。每天要定時清掃牛舍2~3次。牛舍、牛床、牛槽應每週消毒1次。育肥牛出欄後,下批牛入舍前要對牛舍進行徹底清掃、刷洗和消毒。

  育肥牛最好每月稱體重1次,以便了解牛的增重情況,根據增重情況分析飼料效果,以便調整日糧,達到最佳育肥效果。

  牛的生活習性

  牛的適應性很強,能夠較好的適應所在地氣候,其適宜溫度為15 - 25攝氏度;牛吃飽後會停止進食,但還會不住的反芻; 牛是素食動物,且食物範圍很廣,最喜歡吃青草,還喜歡吃一些綠色植物***或果實***,如水花生、紅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麥苗等。

  牛的生長繁殖

  牛單胎、雙胎率一般僅佔懷孕總數的1~2.3%。除高寒地區的犛牛因終年放牧,受氣候影響,屬季節性發情外,舍飼的牛一般均為常年多次發情,四季均可。發情周期基本都相似,平均21天左右,妊娠期約280天。牛屬中的4個牛種可相互雜交,其中有的牛種雜交後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種雜交後代***如犛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則不育。水牛屬中的水牛種相互間也可雜交產生後代,但與牛屬中的任何牛種雜交均不能受孕。根據這些特性,通過種間雜交創造新品種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種工作者的廣泛重視。美國用婆羅門瘤牛與歐洲的肉牛進行雜交,育成了適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的婆羅福特、婆羅格斯、聖赫特魯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種。澳大利亞用辛地紅及沙希華瘤牛與雜交,育成了耐熱、抗蜱的澳大利亞乳用瘤牛。美國還用美洲野牛***3/8***與海福特牛***1/4***和***3/8***進行三品種雜交,經過上千次雜交試驗,終於克服了***公牛不育的障礙,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飼、產肉多、肉質好、飼養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種“比法羅”。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與婆羅門牛***1/2***、夏洛萊牛***1/4***、***1/16***、海福特牛 ***1/16***進行多品種雜交,產生的種間***“卡特羅”生產效能與“比法羅”相似,對寒冷多雪的氣候尤具有良好的適應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中國和俄羅斯用普通牛與犛牛雜交,其種間***一代犏牛,不僅體型增大,役力更強,而且產奶效能也大大提高。

牛的生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