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教學課程的計劃有什麼

  因為烹飪行業的逐漸發展,烹飪學校現在已經成為人們首先學習的學校了,那麼學校裡面的烹飪課程教學計劃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烹飪教學的計劃,希望能幫到你。

  烹飪教學的計劃

  一、說教材

  前面已經學過了掛糊、油炸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生能按照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在麵包豬排製作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與小組工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務--—魚排的製作,並且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合作與團隊意識。

  通過專案任務的完成,拓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基於著力提高學生專業能力與方法能力在內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思考,確定如下的學習重點與學習難點:

  學習重點: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務——魚排的製作。

  學習難點:菜餚製作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協調性。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掛糊的作用。

  ②知道色彩對菜餚的影響。

  2、能力目標:

  ①學會掛糊、油炸等工藝的綜合運用。

  ②能調製果味、茄汁等調味汁的製作。

  ③恰當應用圍邊點綴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合作學習與小組工作,形成良好的合作與團隊意識。

  ②通過專案任務的完成,拓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三、說學情

  1、學生所在班級為二年級烹飪專業的學生,目前已完成掛糊油炸部分內容的學習,本課涉及內容學生已有所瞭解,為此在本課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知識作為鋪墊,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度。

  2、學法指導:在本專案的學習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主要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是學生提高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在本專案的實施過程中要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開展這種學習形式。

  第二,探究學習過程。探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構知識,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探究中建構起來的知識才真正是學生自己獲得的知識。

  四、說教學程式與教法

  1、教學準備:相關理論、原料及裝置和工具的準備

  2、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本專案教學採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主要的設計思路有以下幾個環節組成:

  展示任務資訊-------制定專案工作計劃-------任務的實施------探究與改進-----評價與提高

  3、教學流程與教法設計:

  ***1***創設活動情景:向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的專案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

  ***2***制定計劃:採用小組工作的形式,討論完成本專案的工作步驟,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的工作步驟。

  ***3***任務實施:學生通過分工協作完成菜餚製作,旨在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合作工作的能力。任務實施為本專案學習過程的重點。自己討論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內化為真實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從文字中走出,以人為本。

  ***4***探究改進: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菜餚進行美的設計、製作,這一環節旨在促進學生先會後懂。

  ***5***評價提高:評價有學生的自我評價與教師的評價兩部分組成,旨在促進學生對專案完成過程中自我的表現、工作的成果做出恰當的評價,並通過反思總結成功與不足之處,為以後的專案學習積累經驗;教師則可以通過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併為學生以後的工作確定目標。

  烹飪社團的教學實施方案

  一、學情分析

  工業發展迅速,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都較高,因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要求較高;學生由於見多識廣,因而對學校的課程安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現代家庭中,獨生子女佔了較大比例,他們作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基本不做家務;有些家庭母親在家幾乎包攬了所有家務,學生在家也很少參與家務。由於沒有生活實踐與體驗,出現諸如煮熟的雞蛋不知剝皮吃;管麥子叫韭菜;不會洗衣做飯;不會待人接物等等問題。基於這些問題,我校成立了“廚藝社團”,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會生活、會欣賞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2、飲食文化、禮儀介紹,美食欣賞和製作;

  三、課時、教學形式和地點:

  每週星期五下午二、三兩節課,第一節課以觀看視訊為主,第二節課以現場烹飪為主。活動地點:教室。

  四、教學內容:

  本學期通過觀看《舌尖上的中國》來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通過教學一些家常菜來培養學生基本的烹飪技能。

  五、學生評價方式:

  每節課考勤,對學生作品採取師生品評,期末組織廚藝展示,綜合而定。

  六、課程拓展和成果展示:

  1、邀請部分家長和老師走進課堂;

  2、學期末組織一次烹飪展示活動;

  七、要點說明:

  烹飪社團是課程整合的特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為主,因而老師應以鼓勵和讚許的態度為主,應更多的給與學生肯定和讚美,培養興趣和自我成功感,使其能擁有在其學習過程中“不可多得”的成就感,有利於消除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挫敗感,有利於其健全人格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