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三篇

  《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是愛在昇華。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您喜歡!

  愛的教育讀後感篇一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如何做才是愛的教育?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通過閱讀本書,使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導和輔助作用——對知識感情的引導。教師引導的方法的好壞對學生的成長,甚至於對其以後的各個方面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是呀,只有真正對孩子們付出關心、愛心與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誠回報;也只有這樣才能啟發孩子,瞭解孩子;沒有“愛的教育”,哪有“美的回憶”。由此,我有了如下體會:

  1、在教育教學中,注重情商的培養,而不僅僅只是開發學生的智商。事實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對的成長、發展能起更大的推動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應該深入學生的心理,真正瞭解學生的感受,這將有利於我們更好得處理師生互動關係。

  3、生活如同一本書,其中蘊涵著不少的哲理和啟示。我們應該多加觀察,多加思考,從中得些人生的蘊涵,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獲得,更是一種人性的修養。

  4、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認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填鴨式灌輸。教師應該的重視學生存在,以情感去開啟學生的心智。

  5、我們應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把中國傳統美德傳授給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和協助學生,培養學生接受挫折的能力。

  6、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讚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挫折的容忍能力,是學生快樂成長。瞭解學生的感受,觀察學生的反應,聆聽學生的心得。

  7、用“愛”來感化學生,真誠地為學生提工服務,在生活中做學生的朋友。

  8、不要過分地執著於“立竿見影”,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身心健康。教育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是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多關心學生,富有愛心,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做好教學工作,進德修養,以達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愛的教育讀後感篇二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著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裡,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裡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篇三

  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而如今與書為友,享受這種溫馨的感受是難得的,讀《愛的教育》,我感到愛是心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師愛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得越深,奉獻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愛的世界生命之花處處開放,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師獻給學生的是自己的知識、智慧、時間、精力,我們所期盼的只是學生早日成長、成才,這種愛是高尚的,純正的。

  讀完《愛的教育》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小說主人公是三年級學生安利柯,但我認為與其說是安利柯,不如講是在他周圍的用全身心的愛傾注於他以及他一樣的孩子們身上的師長們。他們的言行中洋溢著愛的氛圍。所以,孩子們也變得可愛,純潔起來。如:安利柯的母親是個富於同情心的婦女。她會帶著孩子們送布給報上記載的窮婦人。而且她十分體貼他人,善解人意。當安利柯發現這戶窮人正是同學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時的強調:“不要做聲!”以免傷害到男孩的自尊。當克洛西看到他們,她又暗示兒子去與同學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動。她還很會藉機教育孩子。在告訴安利柯"萬聖節"的意義時,她也會告訴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紀念許多英雄。安利柯的父親似乎是從來都不對孩子"火"的,他總是會用很溫和的語氣來"訓人".當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態度不好"時,他給兒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並非有意,並且告訴他,要諒解別人的一時無禮,還應敬愛辛苦的先生.學期結束,他會提醒兒子去向朋友們告別,以及去向曾對不起的人謝罪請求饒恕。他也很關心其他所認識的人的情況,生活裡充滿歡笑。安利柯的先生當然也不能不提。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那麼關心,一點點的小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對犯錯之後又認錯的孩子從不多家指責,只是說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這種事了。他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家人,並告訴孩子們,這個集體是他們的又一個家。他對自己的行為從來都負責,自己犯了錯,即使是芝麻點兒大的事,他也不會忘記道歉說:"對不起。"還有許多的人:如,他們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們如何去關愛他人。整個世界充斥了一種叫作"愛"的空氣,輕輕飄蕩著,縈繞在每一個地方。這種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孩子們以及每一個人學會——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讓我們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為人師的同行們,讓我們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讓我們教育著並愛著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