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常規計劃

  新的學期新的挑戰,大班教師如何制定常規工作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

  篇一

  在本學期里根據本班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以及孩子們不同性格,我制定了以下幾點常規計劃來改正和提高孩子們的道德行為。

  一、生活活動:

  1、堅持回園洗臉和手,衣著整潔,愉快入園,主動接受晨檢,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

  2、能迅速正確地洗手,會正確用餐,學會粒粒皆辛苦。不掉飯,如不小心掉了,不要撿來吃,把它丟到垃圾桶裡。並保持安靜文明的進餐。

  3、值日生協助老師抹桌,清掃地面。

  4、幼兒養成大小便自理,沖廁所,便後正確洗手。

  5、使用自己的口杯喝水,做到活動過後、口渴時隨時飲水,不浪費水。

  6、能安靜就寢,睡姿正確。

  7、幼兒獨立、較迅速、有擺好自己的鞋子進睡實入睡,睡前不帶小玩具上床,養成右側臥或仰臥,不矇頭的習慣。

  8、能獨立、迅速地整理床鋪。

  二、戶外活動及早操:

  1、積極參加老師組織的戶外活動。遵守規則。

  2、會根據氣溫、活動量及時增減衣服。

  3、掌握基本動作:走、跑、跳、爬、攀登、鑽、投擲和拍皮球、跳繩等

  4、做操時,動作到位正確,有節奏,會調節步頻和距離。

  三、集中教育活動:

  1、舉手發言,不插嘴,不告狀,不做小動作。知道互相幫助對方改掉不好的壞毛病。

  2、基本形成正確握筆、書寫、看書的良好習慣。

  3、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能自我控制,在老師的指導啟發下,逐漸養成動腦、動手和手腦並用的習慣。

  4、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或提問。不干擾別人,不和小朋友發生爭執,不影響活動秩序。

  5、看電視時保持距離,學會保護自己的眼睛。

  四、區角活動:

  1、懂得不越區活動。在禁止內玩。

  2、能在各區角內安靜活動,互不干擾。並知道正確的擺放物具,不到處亂放。學會收拾好才離開區角活動區。

  五、遊戲:

  1、在遊戲中,幼兒間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學會互相謙讓。

  2、正確使用玩具、道具,愛惜玩具。

  3、在遊戲中遇到困難,初步能積極思考,想辦法克服。在角色遊戲中會扮演角色,遵守遊戲規則,豐富遊戲情節。

  4、較迅速地整理收拾玩具、材料和場地。

  5、愉快地參加自己喜愛的遊戲活動、體育活動或其它活動。

  以上是本班這個學期幼兒的常規,它即是一個班集體形象的展現,也是我這個老師當班級管理水平的體現。我想,只要有愛心,擁有恆心,一個班集體一定會積極健康地發展,成為每個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園。我希望在我的計劃中,孩子們能夠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

  篇二

  常規是指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安排順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個環節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所以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常規教育的重要性。那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的常規呢?

  本班存在常規的問題:

  1.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活動中都表現出很強的參與熱情,自我約束能力還要進一步的提高,從日常的學習生活觀察,還不能從始至終地堅持良好的表現,經常出現控制不住自己的現象。如:急跑,不能認真傾聽,說話嗓門大等缺點。

  2.集體意識不強。由於全班絕大多數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非常地疼愛,許多時候都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導致孩子不會為別人著想,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對同學或集體帶來什麼,沒有自我約束的動力。

  3.在區域活動和桌面遊戲,規則比較死板。自選遊戲中,則要保證給與幼兒充分的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的權利。

  常規教育的目標:

  發展學習適應能力幼兒入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以讀、寫、算為主導。我們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永續性的培養,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1.區域活動常規:能安靜地參加活動區活動,能實現同伴間的交流合作,並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2.坐的常規:

  ***1***、會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託椅身,輕拿輕放,轉椅子時要拿起椅子擺好再坐下。放椅子時不能有聲音,知道愛護桌椅。

  ***2***、上課坐姿:雙腳自然併攏平放。雙手自然擺放,長時間坐著可以輕輕靠在椅背上。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