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

  腮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是腮腺淋巴腫脹出現發炎的情況。多發生在青少年時期。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為您詳細講解。

  

  中醫中藥治療:採用內外兼治。內服以普濟消毒飲方為主隨證加減。區域性外塗可用紫金錠或青黛散醋調外塗,每日數次,也可用金黃散、芙蓉葉各30g研末,菊花9g浸汁加蜂蜜適量拌和,2次/d外塗,或用蒲公英、鴨跖草、水仙花根、馬齒莧等搗爛外敷,可減輕區域性脹痛。

  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藥物無效。抗病毒藥物療效不定,干擾素似有一定療效,但不縮短病程;利巴韋林等可能有抗腮腺炎病毒作用,對危重患者似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尚無肯定效果,對重症或併發腦膜腦炎、心肌炎或睪丸炎等時可考慮短期使用。

  什麼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或流腮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為突出的病徵,病毒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關節等幾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腦膜腦炎、睪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狀。

  流行性腮腺炎的潛伏期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俗稱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見。是兒童和青少年期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徵,有時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見的幷發症為病毒腦炎、睪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腮腺炎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傳染源,通過直接接觸、飛沫、唾液的吸入為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後2~3周發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驅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觸痛。7至10天消退。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藥物,抗生素治療無效。一般預後良好。

  潛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症狀。有發熱、畏寒、頭痛、肌痛、咽痛、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全身不適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

  腮腺炎的症狀和預防措施

  腮腺炎的症狀:

  發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觸史。

  初期可有發熱、乏力、肌肉痰痛、食慾不振、頭痛、嘔吐、咽痛等症狀,但多數患兒症狀不重或不明顯。

  起病1-2d腮腺腫脹,一般先見於一側,1-2d後對側腫脹。腮腺腫脹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邊緣不清楚,區域性面板不紅,表面灼熱,有彈性感及觸痛。腮腺管口可見紅腫。患兒感到區域性疼痛和感覺過敏,張口、咀嚼時更明顯。部分患兒有頜下腺、舌下腺腫脹。同時伴中等度發熱,少數高熱。腮腺腫脹大多於1~3天到達高峰,持續4~5天逐漸消退而回復正常,整個病程約10~14天。

  預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預防性疾病,接種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兒童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1.5歲接種一針,6歲接種一針。15歲以下兒童均可接種。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風腮疫苗;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時,應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車上。

  治療腮腺炎的偏方

  鮮仙人掌200克,青黛50克,生大黃、赤小豆各100克,冰片5克,食用米醋適量。先將生大黃、赤小豆、冰片碾碎成細粉過篩,再拌入青黛,再將鮮仙人掌搗成糊狀,與上藥拌勻放入適量米醋。根據腮腺腫脹範圍大小,均勻塗抹一層藥物,蓋上紗布,用繃帶固定,每隔3小時換藥一次。

  鮮仙人掌適量,制泥敷在腮腺上, 每次2~3小時,每日2~3次,連用一週。包有仙人掌的紗布要始終處於潮溼狀態。

  取新鮮仙人掌1~2塊,在電爐上烘烤, 去除針刺,加白礬2~3克放入研缽中混合、搗爛製成糊狀。用溫開水清潔雙側面頰部面板,將仙人掌糊均勻塗布於無菌紗布塊上,塗布直徑要大於腮腺腫大的範圍,將塗布好中藥的無菌紗布覆蓋於腫大的腮腺上,膠布固定。對合並頜下腺腫大者,外敷面積要擴大至頜下;對於一側腮腺腫大者,也給予雙側同時外敷,每日換藥3~4次,也可根據病情增加外敷次數,直至腮腺恢復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