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早期症狀

  對於狂犬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主要是人被染病的動物咬傷或抓傷後,動物的狂犬病毒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發病的傳染病。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狂犬病病毒一旦侵入人體神經系統,將導致發病,發病後1~4日,臨床表現一般無特異性,但仍有一些蛛絲馬跡能能引起人勻的關注,此階段醫生稱為前驅期。有以下臨床表現:

  全身症狀有低燒、乏力、頭痛、咽痛、身體不適等。精神改變突出,病兒愛哭鬧、愛發脾氣、易發怒,大孩子表現焦慮、抑鬱,個別孩子認為自己快要不行了***即瀕死感***。下面三種情況最值得注意:

  1、已癒合的咬傷外重新出現疼痛及感覺異常,如感覺過敏、發涼感、燒灼感、麻木或發癢等,但年齡5歲以下小兒很難敘述這些感覺,只是有時要求父母撫摸或者搔抓原來的傷口外。

  2、對強光、大聲比較敏感,可出現流淚、出汗、流涎及全身性肌肉張力增高;家長常敘說病兒有易驚、遇有動靜即醒的現象。

  3、吞嚥食物有時有咽喉部緊迫感,一些病兒因此出現厭食,但尚能嚥下食物。

  儘管有上述症狀,但無特殊之處,往往使家長甚至醫生們忽略,以至於許多病兒出現下述症狀時引起注意:①間斷髮作狂躁和哭鬧;②病兒頻頻地唾液唾;③面色潮紅,發熱不退。

  實際上,上述三種臨床表現已屬於狂犬病興奮期的表現,而非早期症狀了。若出現痛苦而劇烈的咽喉痙攣、恐水***病兒不飲水,怕引起咽喉痙攣***、抽風、呼吸困難、精神失常、眼球震顫等,則說明病情已以相當嚴重了。另有極少見的"麻痺型",病兒沒有咽喉痙攣發作或恐水症,而是先有四肢麻木,而後逐漸發生錢幣麻痺,最後死亡。

  也許有人會問:得了狂犬病性命反正難以保全,左右是死,早期發現又有何益?其實不然,早期確診,首先可以早期隔離病人防止其唾液和分泌物染及他人,避免傳染狂犬病,同時會防止病兒因狂躁傷害自己或者他人。其次是可以儘早開始對症治療,減少病兒不心要的痛苦和及時治療各種危重症及併發症,最後,因治療早或者採用了新的療法,儘管分期付款獲救的機會,但也比治療太遲者尚存一線生還的希望,說到此,家長們對哺乳動物咬集體積累 的孩子,也不要杯弓蛇影,有問題及早看病,以解除恐懼和焦慮感。

  狂犬病毒的存活時間

  狂犬病毒的潛伏期可長可短,短的幾年,長達十幾年的也有,一般在1-3個月。因為狂犬病毒是厭氧病毒,在有氧環境下***空氣***存活時間很短,不會超過135秒。狂犬病毒也不耐熱,溫度達到50攝氏度時只能存活1小時,達到100攝氏度只用2分鐘即可消滅。但低溫卻是狂犬病毒很好的生存條件,在4攝氏度腦塊中的病毒可以存活幾個月,在-70攝氏度可以存活幾年,而且仍然有很強的傳播性。

  狂犬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並不強,一般使用消毒藥水、有機溶劑、氧化劑和表面活性物質,如肥皂、去汙劑等溶解,加熱和日光照射也會使其失去活性。

  儘管狂犬病毒的存活時間不長,卻是病死率高達100%的急性傳染病。我國每年的狂犬病病例高達1000例,屬於全世界狂犬病高發的國家之一。因此,感染了狂犬病毒不得輕視。專家建議,一旦被狗咬傷或抓傷,要立即用20%肥皂水反覆沖洗傷口,在傷口處塗2-3%碘酒或75%酒精進行消毒,並且到醫院狂犬病免疫預防門診接種狂犬病疫苗。被咬傷的當天、第3、7、14、28天各打1針。嚴重者在疫苗接種前,還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預防狂犬病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自我防範意識,養犬人士要定期給犬類接種疫苗,避免與犬類親密接觸。外出遛狗時要繫上鏈繩,以免誤傷他人。其實除了犬類,貓、兔子等溫血動物都可能會攜帶有狂犬病毒,因此在和動物接觸時都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