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中藥物有哪些

  研究證實,有些中草藥具有非常強的抗病毒作用,那麼你想了解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抗病毒的中藥物

  1、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抗病毒中藥

  1.1、常用:金銀花、柴胡、黃芩、魚腥草、黃精、黃芪、天花粉、甘草、五味子、淫羊藿、夏枯草、苦蔘、白扁豆、荊芥、牡丹皮、白芍、升麻、青蒿、紫蘇葉、板藍根。

  1.2、次常用:西洋參、山羊角、樹果、商陸、穿山龍、斑蝥、鴉膽子、香薷、牛黃、孩兒茶、蘆薈、紫河車、大蒜、人蔘葉。

  1.3、罕用:石蒜、雲芝、五靈脂、白毛夏枯草、海藻、烏蘞莓、豨薟、蒼耳子、海南粗榧、空心寬、香菇、刺五加、紅芪、羊心、苦瓜、蓼大青葉、槐耳、金盞菊花、獼猴桃根、蟾皮。

  2、肺部疾病的抗病毒中藥

  2.1、常用:金銀花、黃芩、夏枯草、甘草、魚腥草、連翹、地骨皮、石韋、大青葉。

  2.2、次常用:大蒜、蘆薈、孩兒茶、大薊、腫節風、火炭母草、平地木、敗醬、荔枝草。

  2.3、罕用:白毛夏枯草、酸漿、苦木、野竹蘭、鐵色箭、五葉藤、扛板歸、毛蕊花、蜜桶花、白花射干、萊菔、雞掛骨草、燕窩、大葉桉葉、野甘草。

  3、常見抗病毒的兩大中草藥

  3.1、板藍根

  中醫學認為板藍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板藍根含有吲哚苷、靛紅、芥子苷、水蘇糖、靛苷等化學成分,對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志賀氏桿菌、弗氏桿菌、腸炎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對鉤端螺旋體殺滅的作用。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傳染性肝炎等。

  3.2、黃芩

  中醫學認為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溼、止血、解毒和安胎之功效。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芩含黃芩苷、漢黃芩苷、漢黃芩素、黃芩新素等化學成分,對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PR8株有抑制作用;在體外有抑制阿米巴原蟲生長和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此外尚有解熱、鎮靜、降壓、利尿、利膽和保肝等作用。

  抗病毒的藥物

  1、病毒唑。作用機理:為合成廣譜抗病毒藥,可能是抑制磷酸肌酐脫氫酶,使鳥嘌呤核苷酸不能合成而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對流感病毒***A型、B型***、DNA和RNA病毒均有效,但對乙肝病毒作用不明顯;對病毒性肺炎、甲型肝炎、皰疹、麻疹有防治作用,但臨床評價不一。國內已證實對流行性出血熱特別是早期療效明顯,有降低病死率、減輕腎損害、降低出血傾向、改善全身症狀等作用。

  2、鹽酸金剛乙胺。作用機理:為一全身抗病毒藥。功能:臨床用於預防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對其他型流感病毒作用甚小。

  注意事項:肝功能不全者對金剛類藥過敏者禁用。

  3、脫氧無環鳥苷地昔洛偉。作用機理與阿昔洛韋相同。本品為阿昔洛韋前體藥物,口服吸收好,與a一干擾素聯用,在治療過程中能抑制所有乙肝病毒標誌物。其餘見阿普洛韋。

  常見的治病中藥物

  1、穿心蓮治風熱感冒:夏天很容易被風熱感冒纏上,新研究指出,穿心蓮能很好地緩解因風熱感冒引起的咽喉腫痛、流鼻涕、疲憊等。

  專家,穿心蓮性寒,可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常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的治療,但脾胃虛寒、大便稀者不宜使用。新鮮的穿心蓮可藥食兩用,酷暑時節,用於涼拌,可消暑解熱,但不宜多吃,否則傷胃。

  2、大蒜預防癌症:大蒜幾乎是廚房裡最廉價有效的“藥物”之一,它含有大蒜素等70多種植物化學物質,有殺菌、抗氧化、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保護肝臟等多種功效。

  研究發現,適當食用大蒜,能減少體內癌細胞數量,對胃癌等消化系統腫瘤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日本臨床研究證實,服用一年大蒜汁後,患者結腸息肉數量明顯減少,結腸癌風險有所降低。常章富表示,大蒜能散腫痛、除風邪、防毒氣、去風溼、療毒癬、健脾胃,但內熱和患有眼疾的人不宜多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