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症怎麼治療

  大部分女性天生柔弱,因而常常出現一些心理恐懼症,其實這是女性心理症狀的一種表現。那麼女性如何應對心理恐懼?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恐懼症的方法。

  治療恐懼症的方法

  脫敏療法

  逃避恐懼將使你無法克服它。相反地,當你逐漸讓自己接觸害怕的東西,學習面對它們,你將發現你所害怕的事物並未真正發生,使你漸漸地消弭對它們的恐懼。例如你害怕蜘蛛,在這種脫敏療法的訓練中,你將開始面對你的恐懼。通常在有人陪伴的情況下,你學習接受照片上的蜘蛛。當你適應之後,可以試著目睹死蜘蛛,接著是活蜘蛛,你甚至可以學著用手捉蜘蛛。每一次你可能仍感到一些恐懼,但當你知道所擔心的事並未發生,你將漸漸習慣它。同樣道理,對於公共場所的恐懼感也可以採用此方法治療。

  轉移注意力

  當你被恐懼侵襲,不妨做點心理活動以轉移注意力。你可能做心算、閱讀、朗誦或深呼吸。當你投入這些活動中,可以減少恐懼的想法及影像。你的身體將平靜下來,不會失控。

  逐步克服

  試著逐步克服恐懼,比起完全抹煞恐懼的方式要實際、可行。透過脫敏療法的訓練,可逐漸建立自信心,改善失控的狀況。

  多活動

  當恐懼感襲來時,身體會分泌過盛的腎上腺素,而當你活動時,會消耗腎上腺素。因此,你感到恐懼時不要坐著不動,而應當起身走動,才能消耗腎上腺素。 若你無法走動,不妨試著收縮及放鬆各部位肌肉。收縮大腿肌肉,然後迅速放鬆。這種一緊一鬆的肌肉運動也能消耗腎上腺素。

  確應對9種心理恐懼症

  1、過橋恐懼症

  假設你得到一份待遇極佳的工作,但最後卻因為每天開車上班要經過一座橋而不得不放棄,那麼你就是得了一種女性十分常見的“過橋恐懼症”。這種心理疾病的患者都會感覺,過橋就如同去送命。但是,心理學家卻認為“過橋恐懼症”或其它恐懼症的表象背後往往隱藏著對其它事物更深的恐懼。例如,“過橋恐懼症”患者實際上真正恐懼的卻可能是橋那端那份需要自己經常拋頭露面的工作。

  2、害怕蜘蛛

  讓男友、父親甚至鄰居幫忙滅掉那隻又大又醜的蜘蛛並不表示你就是膽小鬼。研究顯示:女性先天就害怕蜘蛛一類的爬行動物。研究人員發現,男嬰和女嬰觀看同一幅蜘蛛照片時,女嬰就更容易產生恐懼的表情。除非特意要擺脫這種恐懼進行克服訓練,一般可以認為是正常心理。

  3、嘔吐恐懼症

  “嘔吐恐懼症”往往源於某次不快的經歷。例如,一位女子在餐館就餐途中突發不適,眾目睽睽之下,在飯桌前嘔吐起來。此後她開始迴避一切外出吃飯和社交活動的機會。因為她擔心自己再吃進什麼不對勁的食物,然後吐出來。但是,心理學家指出,如此做法只會強化這種恐懼。如果“嘔吐恐懼症”已經影響到你對食物的選擇或者社交生活,那就需要尋求專業治療了。

  4、鳥類恐懼症

  還記得希區柯克電影《鳥》中的場景嗎?心理研究顯示,女性更容易出現“恐鳥症”。由於擔心有鳥衝進門來,有的症狀嚴重者甚至不敢邁出家門一步。可能是看到鳥以後潛意識地聯想到某種在鳥身上反映出的特徵,引發了心理恐懼。這是恐懼症的一般表現,可以採用系統脫敏療法進行治療。

  5、電梯幽閉恐怖症

  對於一些“幽閉恐怖症”患者來說,封閉狹小的電梯間就如同一口棺材,會讓人產生一種茫然無助的感覺。

  但事實上,“幽閉恐怖症”還是有藥可治的。下列方法適用於情況極端的“幽閉恐怖症”患者。你不應再像往常一樣爬九層樓梯上樓,而應走電梯。第一天,按住電梯的上行健,然後離開。第二天,走進電梯,開啟電梯門並用手攔住,如此數到十。第三天,和一位朋友手拉手坐一層電梯。如此方法,每天進步一點點,你會發現恐懼在一天天離你而去。

  6、飛行恐懼、恐高症

  飛行恐懼也稱“恐高症”,有時症狀會非常強烈,但也是可治的。心理專家建議患者購買相關的治療書籍和DVD,或嘗試系統脫敏療法。另外,一些航空公司對有飛行恐懼的乘客也會有一些特別的服務措施。乘客可以在購票前做出說明並提出有關要求。

  7、雷電恐懼症

  對於大多數女人來說,也許只有和戀人一起蜷縮在溫暖的毯子裡時,雷電天氣才不會讓自己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對於“雷電恐懼症”等和天氣有關的焦慮症,有的女效能夠自我調節,有的則不能,那麼就需要專業人士來幫助了。

  8、恐犬症

  狗究竟是女人最好的朋友還是最大的敵人?在女人們的眼中,狗既可能是友善、忠誠的朋友,又可能是愛吼叫的野獸。人類“恐犬症”多數源於早年被狗咬或被攻擊的經歷。如此可怕的經歷和記憶會延續到人成年。因此,成年後的患者即使遇到一條對人友善的狗也會心懷恐懼。

  心理學家表示,希望走出心理陰影的“恐犬症”患者可以從接觸狗寶寶開始。見到毛茸茸、總是睡不醒的六週大的狗崽,人的恐懼感定會一掃而光,並且反會心生憐愛。

  9、不潔恐懼症

  門把手、淋浴頭、影印機……幾乎每天我們都會聽到一個關於致命細菌的新的發源地。這算不算是“不潔恐懼症”的一大誘因呢?

  心理專家表示,講衛生的確是一個好習慣,但是不能過度。如果寄希望於將所到之處的細菌全部消滅,為清除細菌把手都洗破了,就有些過頭了。他建議人們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