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的藥物有哪些怎麼選擇感冒藥

  感冒了怎麼辦?渾身一點精神也沒有,再加上天氣又炎熱,胃口就更不好了,對於感冒的人來說真是一種折磨。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趕緊吃藥,儘快好起來。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感冒的一些藥物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感冒藥物有哪些

  感冒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方面

  1. 非藥物治療:為了發揮自身的抵抗力,應在家中多加休息,保持安靜,保證充分的睡眠,防止體力消耗。營養與水分補給也不可少。患感冒時,食慾和消化吸收能力降低,所以應吃些米粥或湯等溫和易消化、水分多的食物。為補充因出汗所失去的電解質,可以飲用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室內的溫度和溼度也要特別注意。溫度和溼度低,感冒病毒容易活躍。而且,冷空氣會刺激鼻腔和咽喉黏膜,導致炎症。可配合使用暖器與加溼器,保持適當的室溫與溼度。如果沒有發燒,一般來說可以洗澡。但為了避免過度消耗體力,不能長時間洗澡,而且要注意洗澡後不要著涼。發燒時要避免洗澡。外出時,儘量避開人群擁擠的地方,早點回家休息,確保充分的睡眠。為了防止繼發細菌感染,回家後徹底漱口和洗手也非常重要。吸菸會刺激咽喉的黏膜,所以感冒期間必須禁菸。據臨床經驗,上述措施可明顯縮短病程,防止病情遷延,利於早日康復。

  2.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包括以下幾類:

  ***1***退熱藥:在感冒後不要急於使用退熱藥。發熱是人體正常的防禦性反應,可幫助機體更快地殺死入侵的病菌。因此感冒患者的體溫若沒有超過39℃,不必急於使用退熱藥或採取其他退熱措施。在體溫超過39℃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退熱。在退熱時應首選物理降溫的方法,如進行冷敷和酒精擦浴等。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未能使體溫下降,可聯合使用退熱藥來降溫。

  ***2***感冒藥:目前市場上的感冒藥一般均為複合製劑,由以下幾類藥物組成。①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和乙醯水楊酸,通過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起退熱、止痛作用。②縮血管藥物,如鹽酸偽麻黃鹼,收縮鼻粘膜血管,緩解鼻塞症狀。③鎮咳祛痰藥,如右美沙芬,抑制延髓咳嗽中樞起鎮咳作用。④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對抗組胺,減輕微血管擴張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緩解流涕、流淚、打噴嚏、咽部發癢等症狀。⑤抗病毒藥,如金剛烷胺起抗病毒作用。

  ***3***抗病毒藥物

  大多數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導致的,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因此感冒患者在發病的早期不必使用抗生素,而應使用抗病毒藥進行治療。常用的抗病毒藥有以下幾種:

  ① 利巴韋林氣霧劑:又叫信韋林,具有以下優點:能對抗多種病毒;可直達病灶部位,將此藥噴入鼻腔和咽喉以後,該藥的有效成分可直達病灶,從而可迅速阻止病灶部位的病毒複製;不良反應少,感冒患者在使用此藥時,吸入的藥量很小,從而可避免因大劑量靜脈滴注或口服藥物所導致的各種不良反應;而且攜帶和使用均很方便。

  ②金剛烷胺:每次100 毫克,每日2 次,常見副作用有精神不集中,出現幻覺、失眠、厭食及吞嚥困難等,停藥後上述症狀便可消失。

  ③病毒唑:每次100~200 毫克,每日3 次,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有效,但在動物實驗中有致胎兒畸形作用,故孕婦禁用。

  ④中成藥:在我國,中藥預防感冒有相當長的歷史和顯著療效,與化學藥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如射干、金銀花、連翹、黃芪、貫眾、茵陳、柴胡、蒲公英、板藍根、大青葉等多種中藥,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都具有抗病毒作用,且中藥抗病毒不是隻針對某幾種病毒,而是有著廣譜的抑殺作用,通俗表達為“通殺”。但中醫治感冒強調辨證論治,分清寒熱虛實,選擇相應的藥物,並非簡單選用抗病毒中藥。冬季及初春多為風寒感冒,此類感冒應選擇性偏溫,發汗力強的性溫解表藥,如: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正柴胡飲顆粒等。春季及初夏多為風熱感冒,此類感冒應選擇藥性偏寒涼,善透表散熱的辛涼解表藥,如銀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雙黃連口服液、銀黃口服液等。盛夏季節及梅雨季節多夾暑溼,此類感冒應選擇藥性偏溫,既能發表散寒,又能化溼和中解暑的祛溼解表類藥,如暑熱感冒顆粒、藿香正氣軟膠囊、保濟丸等。此外,夏季因久處空調室內或貪涼冷飲,用藥應參考風寒感冒類。秋季多兼燥邪,此類感冒應選擇兼有宣肺或潤燥之功效的藥物,如桑菊感冒片、川貝枇杷露等。

  ***4***慎用抗生素

  許多孩子一得了感冒,家長就急切地要求醫生給孩子吊鹽水,用抗生素,而且“越高階越好”,個別醫生也認為“用總比不用保險”。實際上,抗生素對於病毒性感冒並無作用,大量的醫學研究結果也表明:應用抗生素既不能縮短病程,也不能防止細菌性併發症的產生。而過多地或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還容易對人體產生一些毒副作用。只有明確有細菌感染,如出現扁桃體炎、流黃膿鼻涕、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及中性分類增高等現象時,或是出現了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併發症,才考慮使用抗生素,且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5***服用藿香正氣類感冒藥時的注意事項

  夏季久坐“私處”易感染 如果對症服用,一般2~3天后,症狀就會緩解,即可停藥。如果沒有對症,比如只出現咳嗽、鼻塞等症狀時,再怎麼吃藿香正氣類感冒藥,效果也不會好。另外,臨床常見有的患者雖對症服藥,但症狀得到緩解後,還繼續服藥以鞏固療效。對此,李醫生堅決反對,他解釋說:“很多人覺得藿香正氣等中藥副作用少,多吃點沒關係。事實上,病症好了,再吃藥根本不能發揮其藥效,而且對身體有傷害。”

  服用藿香正氣類感冒藥時,最好不要吃甜食,包括水果、飲料等。因為甜食有生溼作用,而藿香正氣類感冒藥是解溼的,兩者作用相互抵消,藥效會降低。 其實,選感冒藥時不妨以嗓子疼痛為參考。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中醫內科楊國華主任醫師這樣建議。嗓子疼和鼻涕、痰為黃色的感冒,可選用帶解毒字樣的感冒藥,如銀翹解毒片等。而嗓子不疼、鼻涕和痰是白色的、怕冷,可選用帶有清熱字樣的感冒藥,如感冒清熱沖劑。

  如何選擇感冒藥

  感冒藥並非多多益善,也並非越貴越好。同時服用好幾種藥容易成分過量,損害肝腎。瞭解抗感冒藥的成分及作用,並對照藥品說明書,結合自身症狀,分析適應症和禁忌症,避免盲目、重複用藥,做到謹慎合理使用抗感冒藥。

  抗感冒西藥按其作用可分為解熱鎮痛成分、抗組胺成分、收縮血管成分、中樞興奮成分、中樞性鎮咳成分、祛痰成分、抗病毒成分。

  解熱鎮痛成分有: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水揚醯胺、布洛芬;

  抗組胺成分有:鹽酸吡咯吡胺、特非那丁、撲爾敏;

  收縮血管成分有:偽麻黃鹼;

  中樞性鎮咳成分有:氫溴酸右美沙芬;

  祛痰成分:愈創木酚甘油醚,溴環己胺醇;

  中樞興奮成分有:咖啡因;

  抗病毒成分有:金剛烷胺、馬啉雙胍等。

  ***1 根據症狀選擇:發熱頭痛的患者應選擇含解熱鎮痛藥成分的抗感冒藥;鼻塞、流涕的感冒患者應選擇含抗組胺成分和血管收縮藥成分的抗感冒藥;咳嗽症狀較重者應選用含右美沙芬的抗感冒藥。

  ***2 根據工作選擇:對駕駛車船、高空作業或操作精密儀器的人,避免使用含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的感冒藥,因為二者均有嗜睡的不良反應。

  ***3 根據年齡選擇:嬰幼兒禁用含咖啡因及偽麻黃鹼的感冒藥,因為嬰幼兒神經系統抑制功能尚未健全,咖啡因及偽麻黃鹼會造成中樞神經興奮,甚至誘發高熱驚厥;孕婦慎用抗感冒藥,因為部分抗感冒藥可致胎兒畸形;老年人由於肝、腎功能減退,長期或大劑量服用解熱鎮痛藥可因藥物蓄積引起肝腎功能損害,老年人伴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使用含偽麻黃鹼的感冒藥,易使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

  ***4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及對擬交感神經藥敏感的患者應慎用含有鹽酸偽麻黃鹼成分的製劑;支氣管哮喘患者禁用阿司匹林、慎用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藥物。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患者應慎用含右美沙芬的藥物,因其鎮咳作用可影響痰液排除導致呼吸道阻塞;癲癇患者慎用含氯苯那敏的藥物,因其可誘發癲癇發作;消化性潰瘍、血小板減少症、有出血症狀者慎用含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的抗感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