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減的症狀有哪些

  甲減起病隱匿,病程較長,很多患者缺乏特異性症狀和體徵,主要表現以代謝率減低和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為主。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甲減的症狀表現

  1.面色蒼白,眼瞼和頰部虛腫,表情淡漠,痴呆,全身面板乾燥、增厚、粗糙多脫屑,非凹陷性水腫,毛髮脫落,手腳掌呈萎黃色,體重增加,少數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經精神系統:記憶力減退,智力低下,嗜睡,反應遲鈍,多慮,頭暈,頭痛,耳鳴,耳聾,眼球震顫,共濟失調,腱反射遲鈍,跟腱反射鬆弛期時間延長,重者可出現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統:心動過緩,心輸出量減少,血壓低,心音低鈍,心臟擴大,可併發冠心病,但一般不發生心絞痛與心衰,有時可伴有心包積液和胸腔積液。重症者發生黏液性水腫性心肌病。

  4.消化系統:厭食、腹脹、便祕。重者可出現麻痺性腸梗阻。膽囊收縮減弱而脹大,半數病人有胃酸缺乏,導致惡性貧血與缺鐵性貧血。

  5.運動系統:肌肉軟弱無力、疼痛、強直,可伴有關節病變如慢性關節炎。

  6.內分泌系統:女性月經過多,久病閉經,不育症;男性陽痿,性慾減退。少數病人出現泌乳,繼發性垂體增大。

  7.病情嚴重時,由於受寒冷、感染、手術、麻醉或鎮靜劑應用不當等應激可誘發黏液性水腫昏迷或稱“甲減危象”。表現為低體溫***T〈35℃***,呼吸減慢,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四肢肌力鬆弛,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發生昏迷,休克,心腎功能衰竭。

  8.呆小病:表情呆滯,發音低啞,顏面蒼白,眶周浮腫,兩眼距增寬,鼻樑扁塌,脣厚流涎,舌大外伸四肢粗短、鴨步。

  9.幼年型甲減:身材矮小,智慧低下,性發育延遲。

  甲減的治療方法

  1.甲狀腺製劑終身替代治療

  早期輕型病例以口服甲狀腺片或左甲狀腺素為主。檢測甲狀腺功能,維持TSH在正常值範圍。

  2.對症治療

  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狀腺片或左旋甲狀腺素外,需對症治療如給氧、輸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

  藥療

  呆小病治療

  呆小病治療愈早,療效愈好。初生期呆小病最初口服三碘甲狀腺原氨酸5μg每8小時一次及L-甲狀腺素鈉***T4***25μg/d,3天后,T4增加至37.5μg/d,6天后T3改至2.5μg,每8小時一次。在治療程序中T4逐漸增至每天50μg,而T3逐漸減量至停用。或單用T4治療,首量25μg/d以後每週增加25μg/d,3~4周後至100μg/d,以後進增緩慢,使血清T4保持9~12μg/dl,如臨床療效不滿意,可劑量略加大。

  年齡為9月至2歲的嬰幼兒每天需要50~150μgT4,如果其骨骼生長和成熟沒有加快,甲狀腺激素應增加。雖然TSH值有助於瞭解治療是否適當,但是,從臨床症狀改善來了解甲減治療的情況比測定血清T4更為有效。治療應持續終身。幼年粘液性水腫治療與較大的呆小病患兒相同。

  成人粘液性水腫治療

  成人粘液性水腫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效果顯著,並需終身服用。使用的藥物製劑有合成甲狀腺激素及從動物甲狀腺中獲得的甲狀腺蛋白:

  1、甲狀腺片應用普遍,從小劑量開始,每日15~30mg,最終劑量為120~240mg。已用至240mg而不見效應考慮診斷是否正確或為周圍型甲減。當治療見效至症狀改善,脈率及基礎代謝率恢復正常時應將劑量減少至適當的維持量,大約每日為90~180mg。如果停藥,症狀常在1~3個月內復發。治療過程中如有心悸,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失眠,煩躁,多汗等症狀,應減少用量或暫停服用。

  2、L-甲狀腺素鈉***T4***或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T4100μg或T320~25μg相當於幹甲狀腺片60mg。應從小劑量開始,T4每日2次,每次口服25μg,以後每1~2周增加50μg,最終劑量為200~300μg,但一般每日維持量約為100~150μgT4。T3每日劑量為60~100μg。T3的作用比T4和幹甲狀腺製劑快而強,但作用時間較短,作為替代治療則幹甲狀腺片和T4比T3優越。由於甲狀腺乾製劑生物效價不穩定,而以T4片治療為優。

  3、T4和T3的混合製劑T4和T3按4∶1的比例配成合劑或片劑,其優點是有近似內生性甲狀腺激素的作用。年齡較輕不伴有心臟疾患者,初次劑量可略偏大,劑量遞增也可較快。如干甲狀腺片可從每日60mg開始,2周後每日再增60mg至需要維持量。

  4、甲狀腺提取物,USP和純化的豬甲狀腺球蛋白已用於臨床。老年患者劑量應酌情減少。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臟病史以及有精神症狀者,甲狀腺激素更應從小劑量開始,並應更緩慢遞增。如干甲狀腺片以每日15mg開始,每兩週或更久才增加一次,每次15mg,直至適當的維持量。如導致心絞痛發作,心律不齊或精神症狀,應及時減量。由於血清T3,T4濃度的正常範圍較大,甲減患者的病情輕重不一,對甲狀腺激素的需求及敏感性也不一致,故治療中應個體化。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且病情較重者,為防止發生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甲狀腺激素的治療應在皮質激素替代治療後開始。周圍型甲減治療較困難可試用較大劑量T3。 伴有貧血的患者,應給予鐵劑,葉酸,維生素B12或肝製劑。鐵劑治療時尚須注意胃酸水平,低者須補充。

  有心臟症狀者除非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不必使用洋地黃,在應用甲狀腺製劑後心髒體徵及心電圖改變等均可逐漸消失。

  粘液性水腫患者對胰島素,鎮靜劑,麻醉劑甚敏感,可誘發昏迷,故使用宜慎。

  粘性水腫昏迷的治療

  1、甲狀腺製劑由於甲狀腺片及T4作用太慢, 故必須選用快速作用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開始階段,最好用靜脈注射製劑***D,L-三碘甲狀腺原氨酸***,首次40~120μg,以T3每6小時靜注5~15μg,直至病人清醒改

  為口服。如無此劑型,可將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片劑研細加水鼻飼,每4~6小時一次,每次20~30μg。無快作用製劑時可採用T4,首次劑量200~500μg靜脈注射,以後靜脈注射25μg,每6小時一次或每日口服100μg。也有人主張首次劑量T4200μg及T350μg靜脈注射,以後每日靜脈注射T4100μg及T325μg。也可採用幹甲狀腺片,每4~6小時一次,每次40~60mg,初生兒劑量可稍大,以後視病情好轉遞減,有心臟病者,起始宜用較小量,為一般用量的1/5~1/4。

  2、給氧,保持氣道通暢,必要時可氣管切開或插管,保證充分的氣體交換。

  3、保暖,用增加被褥及提高室溫等辦法保暖,室內氣溫調節要逐漸遞增,以免耗氧驟增對病人不利。

  4、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每4~6小時給氫化可的鬆50~100mg,清醒後遞減或撤去。

  5、積極控制感染。

  6、升壓藥。經上述處理血壓不升者,可用少量升壓藥,但升壓藥和甲狀腺激素合用易發生心率紊亂。

  7、補給葡萄糖液及複合維生素B,但補液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心力衰竭。 經以上治療,24小時左右病情有好轉,則一週後可逐漸恢復。如24小時後不能逆轉,多數不能挽救。

  食療

  避免進食生甲狀腺腫物質的食物:不要吃捲心菜、白菜、甘藍、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引起甲狀腺腫大。

  營養豐富: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並限制脂肪、膽固醇攝入 應進食高熱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蛋類、乳類、肉類、魚肉、香芹,杏果、棗椰果、乾梅等。

  供給足量蛋白質:每人每天蛋白質量至少超過20G,才能維持人體蛋白質平衡蛋,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每日約有3%蛋白質不斷更新,甲低時小腸粘膜更新速度減慢,消化液分泌腺體受影響,酶活力下降,一般白蛋白下降,故應補充必需氨基酸,供給足量蛋白質,改善病情。

  糾正貧血,供給豐富維生素:有貧血症的甲低患者應補充富含鐵質的飲食、補充維生素B12,如動物肝臟,必要時還要供給葉酸、肝製劑等。

  補碘:除了從碘鹽中攝取,甲低患者還可從碘醬油和加碘麵包以及含碘豐富的海帶、紫菜中攝取。

  限制脂肪和富含膽固醇的飲食:甲低病人往往有高脂血症,這在原發性甲低更明顯,故應限制脂肪飲食。每日脂肪供給佔總熱量20%左右,並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飲食。 甲減飲食尤為重要,但是治療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建議在發現病情的時候及時進行治療,多注意休息,不要有過大精神壓力 。

  其他

  注意保暖

  晨練宜晚不宜早。甲減患者的身體產熱量下降,免疫力及抵抗力較差,比一般的人更容易受寒感冒,所以也就更應當注意防寒保暖。人體必須適應四時陰陽變化,才能與自然界保持協調平衡。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甲減患者由於本身缺少甲狀腺素,體溫偏低,在清晨和傍晚時就更不宜外出活動。而且清晨的空氣質量是全天最差的時候。對有早起鍛鍊習慣的中老年人來說,應當儘量推遲早起鍛鍊時間,避免受寒。活動鍛鍊可以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增強甲減患者的抵抗力和產熱量,但要注意防止運動過於劇烈,過度運動不僅無益於健康,還可能誘發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甩手、捶背、散步、太極拳等鍛鍊方法,很適合中老年甲減患者。

  促進血液迴圈

  甲減患者末梢迴圈不好,容易手足發涼,四肢欠溫,在天氣寒冷時,這些身體暴露的部位就更容易受寒。中醫學認為,陰經、陽經等十二經脈多在手指處交會,手上有許多穴位,經常搓揉按摩不僅可活動關節,有利氣血經脈通暢,升提陽氣防寒保暖,還可以幫助甲減患者緩解手脹、晨起手指關節僵硬症狀。這種保健方法十分簡便,您在看電視或坐車的時候都可以做。老百姓還常說寒從腳下起,護好腳身上就暖,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甲減患者每天晚上睡前用一盆熱水泡腳半小時,邊泡邊搓,不僅能促進血液迴圈,還能改善睡眠,與現在社會上流行的足療有相似作用,可謂免費的家庭足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