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進補養生湯推薦

  秋冬季節是進補的好時節,這時天寒地凍的喝碗熱湯最好不過了,既補充了營養,又能過一個舒心的寒冬。那麼,秋冬進補喝什麼湯?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秋冬進補養生湯

  1、蘿蔔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白蘿蔔500克,大棗7-8顆、蔥姜適量、香菜適量、青蒜適量、黃酒適量、鹽適量、胡椒粉適量、油潑辣子適量。

  做法:羊肉切塊用涼水浸泡浸泡1-2小時,再放入涼水鍋中,燒開焯出血沫,然後取出用熱水將浮沫沖洗乾淨。白蘿蔔去皮切成滾刀塊備用,香菜、青蒜苗洗淨切碎備用。取砂鍋,放入羊肉、姜、蔥、大棗和足量的水,開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淋入黃酒,改小火燉1-1.5小時。把白蘿蔔塊放入砂鍋,大火燒開轉小火繼續燉30分鐘左右,至蘿蔔軟爛,加適量鹽和胡椒粉調味即可。上桌時,根據自己喜好再加入香菜、青蒜以及油潑辣子一起享用。

  功效:羊肉有補氣益血、滋養肝臟、改善血液迴圈的功效,常吃可提升氣色、滋潤肌膚。同時,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2、香菇土雞湯

  材料:土雞1只,香菇100克,紅棗10粒。

  做法:香菇用溫水泡發。將土雞除內臟後洗淨,去除頭、尾部分,切塊用清水漂20分鐘,然後將水瀝乾。紅棗洗淨去核用水泡10分鐘。將香菇、雞肉和紅棗一同放置鍋中,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將水燒開改用小火,慢煨3小時左右,出鍋前加鹽適量。

  功效:此湯可軟化面板角質層,有效改善面板老化;同時還有養胃健脾、延緩衰老的功效。

  3、茶樹菇雞湯

  材料:茶樹菇幹、雞腿、豬脊骨、蜜棗、薑片兩片。

  製作方法:雞腿,豬脊骨洗乾淨,切大塊。薑切片,茶樹菇沖洗乾淨。蜜棗兩顆,不喜歡喝湯太甜的只加一顆就好。鍋內燒溫水,把雞塊,豬脊骨放入煮至肉色轉白色撈起,沖洗乾淨。將茶樹菇、雞腿、豬脊骨、蜜棗、薑片兩片全部倒入鍋內,放入涼水,大火煲開後,轉中火煲二十分鐘,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放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性甘溫、無毒,有健脾止瀉之功效,並且有抗衰老、降低膽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4、首烏鴿蛋湯

  材料:何首烏、熟地、鴿子、草菇。

  製作方法:先鴿子蛋煮熟之後放在冷水中剝皮。把何首烏、熟地放到鍋中煎煮半個小時然後去渣,用何首烏和熟地汁煮鴿子蛋就可以了。

  功效:此湯適合男女秋冬季補腎中身,促精血,對於整個身體健康都是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5、乳鴿銀耳湯

  材料:銀耳***又名雪耳***三錢,乳鴿一隻,瘦肉四兩,蜜棗四枚。

  做法:銀耳浸發透洗淨,將切洗好之乳鴿和蜜棗、瘦肉先煲約兩小時,後下銀耳再煲半小時,加少許鹽調味,湯成。

  功能:清潤,滋養和血,通便。木耳又能降壓、防血管硬化、治痔瘡出血和婦女月經過多,加瘦肉乳鴿,滋補溫和。此湯全家合用,家有老人者更加適合,常飲銀耳亦有美容健膚之功效。

  秋冬藥膳進補要適當

  據臨床營養家介紹,因為吃藥膳而吃出問題前來就診的市民還真不少,有的吃後上火,口乾舌燥;有的頭暈、噁心、腹痛;更有甚者出現昏迷。

  口乾舌燥、頭暈、流鼻血,有的甚至出現昏迷,入秋以來,醫院門診部屢屢接到類似的病例,醫生診斷之後,發現這些患者都有著一個共同之處——食用藥膳滋補不當。

  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一直以來,藥膳因其具備“寓醫於食”之功能而廣被推崇。而在人們日益注重養生的當下,各類“藥膳坊”更是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光顧者眾多。“滋陰補陽”、“美容養顏”、“淨血排毒”……在商家的宣傳裡,藥膳儼然已成為一劑“神藥”——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然而,在講究辨證的中醫看來,剝開藥膳被層層包裝的光鮮外衣後,其作用並沒有那麼玄乎,且藥膳並非人人都能吃。隱藏在光鮮外衣下的,則是眾多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廚師存在亂放藥材、劑量不準等不規範現象。有著“健康膳食”美譽的藥膳,正一步步朝著“毒膳”之路邁近。

  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當可以達到調理、保健、養生的效果。隨著秋季進補時節來臨,不少餐館紛紛打出藥膳的招牌,宣稱藥膳中的中藥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食用藥膳“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吸引了不少顧客。

  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的一家藥膳館,可謂“藥膳味”十足,還沒進門,就能讓人遠遠聞到一股子中藥味。店內的選單上,幾乎每道菜都與藥膳掛鉤,有藥膳鳳爪、藥膳乳鴿、藥膳炒飯、藥膳豬手等,還有用人蔘、鹿茸、蟲草搭配各種家禽做出的各式燉盅。

  每道菜都寫上了具體的功效和註解,如“滋陰養顏”、“清熱化痰”等。以“藥膳土雞湯”為例,商家稱在雞湯中加入了黨蔘、當歸、淮山、枸杞等10餘種祕製配方的“藥膳雞煲”,不但很“補”,還能起到食療的作用,具有暖胃暖心,滋陰補腎之功效。當然,這些藥膳的價格不菲,動輒要幾十元甚至上百元。

  “吃藥膳感覺比較健康。”家住廣州海珠區的吳小姐表示,其實藥膳的味道一般,之所以還選擇吃,主要是奔著健康去的。據她介紹,她常去的一家藥膳店,每逢週末、節日假期,常常需要預訂位置。

  不過,記者從廣州幾大醫院門診科醫生處瞭解到的資訊卻顯示,在餐館裡吃的藥膳並非都是健康的。據醫師介紹,因為吃藥膳而吃出問題前來就診的市民還真不少,有的吃後上火,口乾舌燥;有的頭暈、噁心、腹痛;更有甚者出現昏迷。

  “這主要是因為滋補不當。藥膳如果不分藥性,不僅不能治療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郭麗娜表示,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的藥性,配製藥膳必須根據藥物的屬性來定,不可隨意“拉郎配”,否則會降低藥效或適得其反。如黃芪老雞湯,因黃芪性溫補氣,老母雞也是溫補之品,對氣虛體弱者有補益作用,如果風熱感冒者食之,會“火上澆油”,加重感冒和引起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