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蝦仁餃子餡要如何做

  用蝦仁肉做出來的餃子味道特別的鮮香,蝦仁還具有補腎壯陽、健胃的功效,熟食能溫補腎陽,你想自己動手做好吃的大肉蝦仁餃子餡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蝦仁豬肉蘿蔔絲餃子餡的做法。

  製作蝦仁豬肉蘿蔔絲餃子餡需要準備的材料

  • 主料
  • 蘿蔔

    750g
  • 豬肉

    500g
  • 蝦仁

    400g
  •  
  • 輔料
  • 適量
  • 適量
  • 香油

    適量
  • 適量
  • 黃酒

    適量
  • 味素

    適量
  • 醬油

    適量
  • 適量

  蝦仁豬肉蘿蔔絲餃子餡烹飪過程中的步驟圖

  1.食材:蝦仁、豬肉、蘿蔔。

  2.蝦仁切丁放入盆裡。

  3.放少許黃酒拌勻。

  4.放入剁好的肉。

  5.放入姜、醬油、鹽、味素拌勻喂一會。

  6.蘿蔔擦絲,用開水焯熟。

  7.用涼水洗兩邊,擠掉水分剁碎。

  8.喂好的餡放入蔥碎,放入蘿蔔絲,香油淋在蔥碎上面。

  9.放入適量的油。

  10.拌勻即可。

  餃子的由來

  餃子的起源,有多種版本。一說源於“嬌耳”,發明者乃漢代名醫張仲景。東漢末年,災害頻仍,社會動盪,百姓顛沛流離,很多人身染疾病。南陽有神醫名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所配藥方,有藥到病除、妙手回春之效。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無論貧富,一視同仁,皆認真施治,深得四方百姓愛戴。

  相傳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某年,當地瘟疫盛行,蔓延擴充套件,幾不可擋。仲景便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活人無數。後仲景告老還鄉,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多有耳朵被凍爛化膿者。

  於是便仿照在長沙時所用之法,命弟子在南陽東關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之日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所配之藥,名“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花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撈出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給嬌耳兩隻,湯一碗。患者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後,病人爛耳便可治癒。

  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為慶祝新年,同時慶祝爛耳康復,於是仿嬌耳形狀,做過年食物,並在初一早上舉家而食。人們也稱這種食物為“餃耳”或“餃子”,在冬至和大年初一食之,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