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養生十大祕訣

  春季是適合調養的一個季節,春季也是疾病很容易發生的季節,因此春季就要多注意養生,那麼養生有哪些祕訣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初春養生祕訣

  法則一——養陽

  春夏季節是大自然氣溫上升、陽氣逐漸旺盛之時,此時養生宜側重於養陽才能順應季節變化。根據春天裡人體陽氣生髮的特點,可選擇平補和清補飲食,如選用溫性食物進補。平補的飲食適合於正常人和體弱的人,如蕎麥、薏苡仁、豆漿、綠豆及蘋果、芝麻、核桃等。清補的飲食是指用食性偏涼的食物熬煮的飲食,如梨、藕、薺菜、百合等。

  法則二——養陰

  陰虛者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宜在春天發作,飲食上可採用蜂蜜療法,將蜂蜜隔水蒸熟於飯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開後調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調勻後飲用。這些均有養陰益胃之功效。陰虛內熱體質者,可選大米粥、赤豆粥、蓮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膩、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法則三——養腦

  春天,肝陽上亢的人易頭痛、眩暈,這就是祖國醫學所說“春氣者諸病在頭”的原因。其飲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另外,還可用用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法則四——養脾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應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法則五——養腎

  春天氣候舒爽,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此時服用強腎配方與固腎藥膳,對腎功能損害初期的療效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調理,飲食以清淡甘味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黃瓜及香瓜等。

  法則六——養胃

  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吟鹼等物質豐富的豬肉湯、雞湯、魚湯、牛肉湯及菠菜、豆類、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較強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氣體導致腹脹,增加胃腸負擔。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採用上述蜂蜜療法。

  法則七——養氣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春季陽氣升發,人體之陽氣亦隨之而升發,為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可常食用蔥、荽、豉、棗、芪等,還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症狀。

  法則八——養“熱”

  早春時節氣候仍很冷,寒冷刺激甲狀腺,可引起功能亢進,消耗熱量使人體耐力和抵抗力減弱。另一方面,人體為了禦寒也需要消耗熱量來穩定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飲食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除穀類製品外,還可選用糯米制品及黃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時補充能量。

  法則九——解“困”

  如能在飲食上注意調理,也能解除“春困”。理想的飲食安排是:早餐攝入的熱量最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常吃含鉀豐富的水果和果汁也有助於解除“春困”,因鉀有助於維持細胞水分,鉀缺乏時會使人感到軟弱無力,也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葡萄乾、香蕉、蘋果都富含鉀。

  法則十——防病

  春天氣候由寒轉暖,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強,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柑橘、檸檬等新鮮蔬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也應食用,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如芝麻、青色捲心菜、菜花等。

  初春養生菜推薦

  1、溫補雞肉調節免疫

  上榜理由:春季冷暖頻繁交替,吃些溫補的食物,不僅可以充沛體力,還能調節免疫力,預防疾病。

  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能緩解由身體虛弱引起的乏力,還能調節人體的免疫能力。從營養學的角度,雖然雞肉、牛肉、羊肉等都是蛋白質豐富的食材,有強健身體的功效;但相比之下,雞肉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更多,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推薦做法:雞肉吃法很多,煲湯和清燉最能保住其營養。俗話說,身體虛弱,吃雞滋養。因此,春天裡,老人、孩子不妨喝些雞湯補身;此外,還可做些土豆燉雞、香菇燉雞等家常菜。

  2、養陽韭菜驅散寒冷

  上榜理由:我國傳統養生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季陽氣上升,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特別是早春時節依舊寒冷,最好多吃些韭菜、香菜、蔥、姜、蒜。這些蔬菜均屬溫性,既可驅散寒冷,又能殺菌抑菌。

  其中,韭菜被稱為“春季第一菜”,南齊周顒說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意思是初春時節的韭菜最好。民間也有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說法。韭菜性溫,有助養護人體陽氣,春季常吃還可補益脾胃。韭菜獨特的辛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調節免疫力。

  香菜、香椿等雖同樣是溫性食物,但它們屬於“發物”,容易引起慢性疾病的復發。因此,建議患有慢性病的人,不要多吃。

  推薦做法:韭菜中的硫化物有助人體吸收維生素A及B族維生素。因此,韭菜與富含B族維生素的豬肉搭配是種營養的吃法。韭菜炒肉絲、炒雞蛋的搭配也不錯。需要注意的是,硫化物遇熱容易揮發,因此韭菜需要急火快炒,才能保住其營養和風味。韭菜雖好,但它含膳食纖維較多,不容易消化,所以一次別吃太多,最好控制在100克以下。

  3、增甘紅薯促進消化

  上榜理由:據《千金方》記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天多吃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從而損傷脾胃。所以最好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值得推薦的是澱粉類食物,如粳米、糯米、山藥、南瓜、紅薯。

  春季常吃紅薯還能防止“春困”。日常飲食中米麵、肉類、蛋類的攝入過多會導致人體的體液偏酸性,人就容易犯困。因此,吃些鹼性食物就能緩解“春困”。紅薯就是鹼性的,能中和酸性,保證人體健康。

  此外,紅薯還可以維護動脈管壁的彈性、防止心血管脂肪沉積。它含有的纖維素還可以預防和緩解便祕。

  推薦做法:紅薯蒸煮都是不錯的做法,但春季進補,最好採用較溫和的方式。因此喝粥是不錯的選擇,把紅薯切成丁,與粳米一同煮粥,更有利於消化吸收。粥裡還可加點大棗、核桃,都是適合春季的溫補食材。

  4、疏洩蜂蜜潤腸通便

  上榜理由:民間有“千金難買春頭洩”的說法,意思是初春是排毒減脂的好時節。經過了一冬的膏粱厚味,不妨趕緊給身體做次“大掃除”。

  蜂蜜有通便潤腸的作用,可以解除便祕之苦。同時,蜂蜜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可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是春季的第一飲品。

  推薦做法:最簡單的方法是用60攝氏度以下的溫水衝蜂蜜,可以保住其營養,建議早晚各一杯。這裡再推薦一款蜂蜜紅棗飲,適合乍暖還寒的初春的季節。

  春季肝氣旺,影響脾胃功能,紅棗有補脾的功效。將去核的乾紅棗和冰糖倒入湯鍋中,再加滿水,大火燒沸後蓋上蓋子,再用小火繼續煮至水分完全收幹,約30分鐘即可。關火晾涼,喝時再調入兩勺蜂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