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尋根手抄報

  清明節的起源久遠綿長,文化內涵深刻豐富。應該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深刻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並加強節日內涵研究和宣傳,這樣,不僅可以使節日文化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而且可以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資料1

  【讓清明文化“文化”起來】

  清明節,在眾多的習俗與作用中,時刻蘊含著中國文化。

  清明前夕,郭德綱親率德雲社眾人到侯耀文墳前哭祭,訴說“委屈”。儘管只有一束白花,看著跪倒一片的徒子徒孫,讓人感受到一種清明文化的壓抑。

  中國已進入泛文化時代。其實,郭德綱完全可以讓形式更世俗一點:電子炮、鼓樂隊、花圈花籃陣......轟轟烈烈,豈不風光?但他沒有這樣做,“一花,一跪,一哭”大有意境,惠而不費,高調地表達了自己的訴求。郭德綱是有文化的。此次“四分真情六分示威”的“祭師秀”讓世人充分領略了中國清明文化的魅力。

  然而遺憾的是,人們從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中,只看到了德雲社眾人統一的黑衣黑褲,一起下跪叩拜的鏡頭......當這樣的視覺衝擊被一次次放大的時候,清明文化便只剩下下跪叩拜、一色白花之類的物質化外殼了。

  有關專家考證,清明文化已經有2500多年曆史,其核心內容是祭奠、緬懷、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詠......飽含著中國人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對人間大愛的珍視呵護、對人生價值的道德判斷、對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我們總是以煙花爆竹,紙錢魚肉,以焚香叩拜,紙船車馬……這些物質化空殼的形式來表現、傳承清明文化,21世紀文明又如何能夠接受得了?

  但在今天的社會裡,包括清明文化在內的文化,都在拼命地用外在的物質形式進行包裝。到底是文化發生了扭曲還是社會審美髮生了變異?

  資料2

  清明緬懷烈士歐陽立安:

  1914年3月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他的父親歐陽梅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母親陶承也長期為黨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敗後,歐陽梅生積勞成疾不幸逝世。

  1929年,歐陽立安進入上海申新五廠做工,跟隨中共上海滬中區委書記何孟雄從事工人運動,擔任區委交通員。同年冬,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共青團滬東區委委員。在此期間,他參加了上海各界工人舉行的抗議罷工、遊行示威,在鬥爭中,勇往直前,毫不畏怯,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1930年,經何孟雄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6月,歐陽立安作為中國青年工人代表,隨劉少奇赴莫斯科參加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和少共國際的有關會議,還參加了蘇聯十月革命13週年的紀念活動。這使他開闊了視野,更加堅定了政治信念。回國後,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委員和上海總工會青工部部長。

  1931年1月17日,歐陽立安在參加江蘇省委的一次會議後,與滬中區委書記等被反動軍警逮捕。面對凶殘的敵人和酷刑審訊,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義正詞嚴地說:“中國革命一定會勝利,我是共產黨員,就是筋骨變成灰,也還是百分之百的共產主義者,我為主義,為人民而死,死而無怨!”2月7日晚,歐陽立安與何孟雄等20多人在龍華監獄英勇就義,歐陽立安年僅17歲。

  新中國成立後,他的母親陶承撰寫了長篇革命回憶錄《我的一家》,成為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革命傳統教育讀物。歐陽立安一家的英勇事蹟和獻身精神,成為激勵人們奮鬥的精神力量。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