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河源的春節習俗

  春節快到了,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過年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灶臺刷乾淨,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帳,乾乾淨淨過年。

  過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穀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淨淨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佈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淨淨,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隻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

  吃歲飯 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廣東春節美食

  糖果

  這裡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蓮藕這種涼果年貨。過年的全盒裡面必備這些糖果,寄望來年生活甜甜蜜蜜。糖蓮子寓意年生貴子,糖馬蹄就是預示來年做事馬到成功,糖蓮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糖冬瓜表示團圓。

  紅瓜子

  過年的全盒裡面,除了有糖果,還必定有紅瓜子,而且還會擺在全盒的中間的圓圈位置。親友來訪時會邊喝茶聊天邊嗑瓜子,打麻將時也會必備一把瓜子。紅彤彤的瓜子寓意著新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湯圓

  湯圓,或稱元宵,是一種中國人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吃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

  臘味

  「臘」是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理方法,指把肉類以鹽或醬醃漬後再風乾。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天氣寒冷且乾燥,肉類不易變質且蚊蟲不多,適合風乾製臘味,因以為名。廣州人家過去講求“秋風起,吃臘味”,隨著飲食潮流改變,如今的臘味一年四季可食,更因為既有傳統意義又實用體面,而漸成市民選擇年貨的心水。

  廣東春節習俗

  年三十 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飯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 齋日

  凌晨祭祖拜神,殺雞。起床焚香,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名曰“賀新歲”。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年初二 開年

  一大早,家中婦女要主持“開鍋”,下花生油,煎蘿蔔糕、煎魚。現代人更是喜歡將開年飯擺到酒樓吃,越早越好。廣州的一些郊區農村還保留著“放生”的習俗,買活鯉魚,用紅紙蓋上魚眼,拜神之後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 赤口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一些廣州人會選擇足不出戶。這天如有人串門,會被當作窮鬼趕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