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的對聯

  重陽節是我國一傳統的節日,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 拈菊欣憶舊;撫幼勵承先。

  2. 觀菊來瑞鶴;繞膝戲玄孫。

  3. 題糕驚僻字;飛屐發豪情。

  4. 避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5. 鼓琴仙度曲;種杏客傳書。

  6. 熟是題糕手;徒誇賜菊榮。

  7. 冒雨先尋菊;迎晴便插萸。

  8. 臨風烏帽落;送酒白衣香。

  9. 院閉青霞入;鬆高老鶴尋。

  10. 黃花開正好;秋雨落宜時。

  11. 黃花如有約;秋雨即時開。

  12. 秋奉椿萱茂;菊同蘭桂馨。

  13. 敬老成時尚;舉賢傳德風。

  14. 一片秋香世界;幾層涼雨闌干。

  15. 菊花金秋傲霜;梅花隆冬鬥雪。

  16. 三徑歸時秋菊在;滿城近日雨風多。

  17. 三徑歸時歲月在;滿城近時風雨多。

  18. 三徑就荒菊綻蕊;一堂大喜雁來賓。

  19. 小雨釀寒侵白紵;西風憐醉避烏紗。

  20. 勸君一醉重陽酒;邀月同觀敬老花。

  21. 烏臺好仿黃花宴;鳳笛催成紅葉詩。

  22. 步步登高開視野;年年重九勝春光。

  23. 步步登高開視野;年年有度喜重陽。

  24. 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戊遇一冬晴。

  25. 靖節排冠歸隱去;孟生落帽快登臨。

  重陽節的對聯推薦

  延壽;

  登高。

  黃花宴;

  紅葉詩。

  登高賦詩;

  含飴弄孫。

  三三迎節令;

  九九樂芳辰。

  東籬開壽菊;

  南陌獻嘉禾。

  有人來送酒;

  容我去題糕。

  冒雨先尋菊;

  迎晴便插萸。

  黃花開正好;

  秋雨落宜時。

  重陽節的食俗介紹

  吃重陽糕

  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糕”之名,雖然起於六朝之末,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即已出現,當時稱為“餌”。餌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兩種,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餌”。黍為五穀之長,黍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為應時的嘗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陽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嘗新食品。這也就是後世民間在重陽節,以重陽糕薦神祭祖的秋祭習俗淵源。六朝時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陽節俗形成,糕類自然成為節令食品。到宋朝已習稱“重陽糕”,由於糕面有多種裝飾,重陽糕在明清以後又多稱為“花糕”。重陽花糕成為都市、鄉村的應節食品。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糕在漢語中諧音“高”,糕是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徵。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重陽糕上的諸種飾物也都有著各自的寓意。糕上的棗、慄、獅子之類飾品,都是中國傳統的祈子象徵物,它們明白地表示著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願望。重陽還是出嫁的女兒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兒回家吃重陽糕,是重陽的另一節俗,所以重陽如端午一樣,被稱為“女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