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手抄報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學校素質教育的前提,是完善中學生個性的主要促進因素。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1

  中年養生需戒掉的六種心態

  憂心

  中年人總有很多的事要想、要管、要做,公事私事交叉繁雜,肩上責任不輕。在現實生活中憂心忡忡的中年人居多。這對中年人來說,需要的是擺脫憂心的困惑,凡事要想得開,要有順其自然的心態,這對身心健康有好處。

  傷心

  中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人到中年,身體疾病會增多,事業成績可能因精力不足而後退,還可能遇到種種不測之事。人生就是這麼複雜,總會有許許多多的遺憾,在遇到不幸之事時,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智。

  死心

  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了幾十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習慣,要改變他們是不容易的,但中年人切忌死心眼,特別是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中年人不能依仗自己經驗豐富,認死理,而拒絕新技術、新知識。

  勞心

  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許多中年人都有不堪重任之感,對費心勞神的再學習,如上計算機班、外語班等,深感吃不消了,於是乾脆放棄。生活一旦失去了奮鬥的目標,人的精神面貌會一落千丈,工作和生活就會走下坡路。中年人只有挑戰自我,才能跟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

  貪心

  中年人大多是家庭的支柱,上要贍養老人,下要培養子女成才,這一切都離不開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箇中年人過度地看重金錢,甚至表現出對金錢強烈的佔有慾,那麼不但會危害身心健康。

  資料2

  認識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從醫學角度講,心靈的寧靜使人陰陽平衡,氣血和順,情緒鎮定。心靜則雜念除,雜念除則氣血通,氣血通則身心健。假若遇到財貨即思爭奪,遇到功名就相索取,遇到權勢就想攀附,遇到困難就想推委……外表看似鎮靜,思想深處卻如驚濤駭浪,整日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這種人往往是未老先衰。正如古醫籍所說:“積憂不已則魂神傷矣,憤怒不已則魂神散也。喜怒過多,神不歸室;憎愛無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則神煩;切切所思,則神敗。”

  從歷史上看,人類用智慧戰勝了威脅人類健康生存的狼蟲虎豹、毒蛇猛獸,又在針對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各種傳染病等方面用科學技術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控制了某些傳染病的流行,有的***如天花***已被消滅。現在,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是什麼呢?是心理因素,即緊張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現在,人們已充分認識到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醫學模式已由過去的生物醫學模式進展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養生觀也因此而發生很大變化。現代養生學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人的慾望沒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利益,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健康。而要健康長壽,就要“清虛靜泰,少私寡慾”,也正如諸葛亮所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

  當今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生活節奏緊張,人們都在爭時間、搶速度,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然而,這種激烈競爭往往是浮躁勝過清心,嘈雜勝過寧靜。越是在這個時候,寧靜就越顯得重要。此時,應該看到,虛名算什麼,寂寞身後事;金錢算什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生中,只要不為名利所累,心中便永遠有一片寧靜的天地,一個淡泊的心靈。這才是當今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