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孤獨症的治療方法

  童年孤獨症的發生原因較多,很多家長在痛苦中不知道怎樣給孩子治療,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盲目。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藥物治療

  主要用於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緒和行為症狀,有利於維護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順利實施教育訓練及心理治療。

  2、行為治療

  主要目的是強化已經形成的良好行為對干擾接受教育訓練、影響社會交往和危害自身的異常行為如刻板行為、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殘行為等予以矯正。

  3、特殊教育訓練

  範圍包括對患兒專注力、認知能力、閒暇自處能力社交能力、生活適應能力、情緒控制、言語溝通、感知功能、生理需要以及行為問題等方面的訓練。

  4、認知治療

  目的是幫助患者認識自己與同齡人的差異和自身存在的問題,激發自身的潛力,發展有效的社會技能。適用於智力損害不重的患者。

  5、家庭治療

  可以使患者的父母瞭解患者存在的問題,與治療人員相互支援和協作。

  什麼是童年孤獨症

  童年孤獨症即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出現某些特異功能***島狀能力***。在流行病學原理上,孤獨症障礙是PDD的代表性疾病其患病率約為兒童人口的 2/1萬~5/1萬***據DSM-Ⅳ***有人認為這只是較嚴重患者的患病率但較常見的多為輕症患者。早期認為社會經濟狀況較高的家庭其小孩患病率較高,後來的研究認為這是取樣的偏差所致。男女比例約為3∶1~4∶1,但女孩一般較嚴重。

  童年孤獨症是什麼原因

  1、社會發展環境和資訊汙染

  人類被資訊包圍、淹沒,造成一部分人在潛意識裡對資訊的排斥和對人際交流的厭倦,從而“影射”到了後代身上。而社會競爭的加劇、生存壓力的加大,導致家庭沒有親情愛意,也是孤獨症的一大誘因。

  一些家長平日裡忙於應酬、工作,對孩子漠不關心,或者態度粗暴,受了氣發洩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來只有一些孤獨傾向,父母卻因他表現不如別的孩子,就對他大肆指責,甚至大施拳腳,使傾向演變成真正的孤獨症。

  2、與生物體本身有關

  歐美科學家經過5年的聯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對染色體上發現了導致兒童孤獨症的切面。這一發現為徹底解開孤獨症之謎,為預防和治療孤獨症帶來了新的希望。

  邊緣系統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馬迴與孤獨症有關,杏仁核呈杏仁形狀,是控制人類情感和攻擊行為的皮層下中樞。社會行為退縮、強迫行為、不瞭解危險處境、不能從記憶庫存中提取資訊、不能調節自己以適應新事件或環境與海馬迴受損有關。

  3、家庭氣氛緊張讓孩子備感冷落

  據統計,目前,兒童患孤獨症的人數是以往的5倍左右。專家認為,這與家長工作緊張,無暇陪伴孩子或對孩子表現得急躁、缺乏耐心有關。

  童年孤獨症怎麼護理

  對待孤獨症的嬰兒要指導母親做出特殊的努力去擁抱他,吻他,抱著他走來走去,同他說話,使他具有正常兒童一樣的經歷。

  鼓勵母親去與嬰兒說話,即使孩子根本不注意母親的言語,也要努力地對著他們的耳朵低聲說話。

  嬰兒期一過,患兒孤獨症的模式就變得明顯,此期間要開始幫助患兒去適應家庭。適應社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提高語言交往能力。可利用情景或利用患兒提出要求時進行,反覆訓練使患兒在想滿足某種要求時,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其次,可讓患兒進行傳話訓練,傳話開始宜短,之後逐漸延長,如此訓練將使患兒能主動與他人建立關係,改善交往。

  利用遊戲改善交往。首先要與患兒建立親密關係,要觀察和關心他的興趣、愛好,做他感興趣的事給他看。

  口型和發音訓練,讓患兒很快學會模仿口型和發音較為困難,可先從讓他模仿一些身體大動作開始,逐步過渡到口型發音的模仿,對患兒來經特別訓練之前的偶然發音要立即給予鼓勵,以增加自動發音的頻率。

  童年孤獨症要注意什麼

  儘量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包括鄰居小朋友相邀的遊戲、做作業;包括學校、班級統一組織的文體活動;包括祝賀同學生日、歡送老師等等。

  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辦,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讓孩子碰碰釘子,嚐嚐苦頭。以磨練孩子的意志力。

  孤獨症患兒沒有言語用來表達他的要求,有時用尖叫和發脾氣來表達,為防止這種情況,不要在患兒尖叫或發脾氣時滿足他的要求。與孤獨症患兒談話時儘量使用簡單明確的言語。

  孩子都有愛玩的天性,家長要營造一個輕鬆自在的氛圍。家長需要逐步引導孩子對外界事物產生興趣,增強孩子的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多跟孩子用言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