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怎麼辨別好不好

  對於很多和田玉初友來說,和田玉世界的博大精深讓人感到心慌。很多新玉友對眾多和田玉都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那麼該怎麼去鑑別和田玉好壞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白度:

  白度為白玉的門面,其相對的潤度為白玉的裡面,而“表裡合一”的時候,這才配成為玉。白度等級在白玉非常重要,但應該對“悅目”有深刻的瞭解,因為只有悅目之白,才更能詮釋白玉之美。例如:雪白、銀白、粉白等白,就較為悅目之白,帶一點點青或帶一點點黃,我們都視作白玉,因為悅目。

  2、油脂性:

  和田玉最大的特徵就是玉質溫潤細膩,油脂性好。和田玉的油性,手感如油脂般滑膩。手感上的油性,是盤玩時玉石會給人滑膩的感覺,卻又不是完全的光滑,它會稍稍帶有阻力,就是捏一團油一般,油彷彿要化開了一般。

  3、玉質是否細膩:

  品質好的和田玉,肉眼可以看到細密的小云片狀、雲霧狀的玉花,這是和田白玉特有的肌理特徵。和田玉質地要細膩,就是潤滑細密,組成和田玉的透閃石顆粒要細小而均勻,這些顆粒排列成的纖維交織結構要細密緊湊。

  4、“脈理堅密”

  除了反映在外觀上的細膩之外,另一重要標準是堅硬不吃刀。一塊真正的和田玉,用普通刀具在其表刻劃,不會留下任何劃痕。反之,用刀能輕易刻劃的,便不是和田玉。而且它可以劃損玻璃,而自身無傷。

  觀察雕件,由於和田玉韌性很強,雕刻時不容易起崩口,其他玉石韌性差,比較脆,容 易起崩口。因此,許多石英岩類玉石都是用模子高溫壓出來的,沒有手工雕刻的痕跡。

  5、雜質:

  黑點或白點的多少比例,一般玉紋及玉花是結構紋理的變化,而黑點和白點就是白玉中的雜質了,紋理的變化只造成品相的高低,而雜質儘可能沒有最好,有很少也沒有關係,但多了就影響玉的品質了。

  6、玉面有無綹裂:

  雖說"十籽九裂“,有小的綹裂不可避免,但深裂會直接影響玉的價值,要多為注意。上乘和田玉料質要潤,以質地細膩油潤,整體光潔純淨,無瑕疵、無石筋、無裂紋,觀之如凝脂,手感十分溫潤細滑為上品,價值很高。

  7、皮子:

  和田籽玉外表分佈的一層褐紅色或褐黃色玉皮,因此習慣上稱為皮色籽玉。有秋梨、蘆花、棗紅、黑等等顏色。

  琢玉藝人以各種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棗皮紅、灑金黃、黑皮子等等。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帶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麗。

  利用皮色可以製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稱為得寶。

  8、看雕工:

  雕工對於和田玉非常重要,因為和田玉開採使用歷史悠久,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紋飾、造型和做工,它們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有時要超過玉本身的價值;所謂“玉不琢不成器”,雕工對於和田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雖說在人類早期,曾崇尚過“大器不琢”的素面玉器,但在今天,在時代、玉質相同的前提下,有工的價值肯定要超過素面的許多。因為雕工是一個時代審美理想、藝術趣味和工藝水平的體現,它不僅可見工藝師的才情巧思,以看到雕刻者為之付出的辛勤勞動。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構架,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勻稱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穩定的是美的作品。

  一般雕工主要看兩個個方面:

  1、看工的內容,凡是有創意的,不常見,或是討口彩的,為喜慶吉祥圖案的,價值就較高;

  2、看工的精細程度,越是精細吃工的,自然價值越高

  和田玉原石該怎麼進行保養

  1、佩和田玉掛件注意的需以清潔、柔軟的白布抹試,不宜使用染色布或纖維質硬的布料。鑲有鑽石,紅藍寶、祖母綠等寶石的和田玉首飾,也只宜用乾淨的白布擦拭,將油脂、塵埃、雜質、溼氣或汗液抹掉,這樣有助保養和維持原質。

  2、和田玉籽料怕撞怕摔。和田玉籽料的硬度雖高,但也怕劇烈的撞擊,撞擊會導致玉石破裂,有些撞擊雖不會在表面留下痕跡,但可能已經破壞內部結構的緻密性,造成“暗傷”。因而從事一些運動時,不妨將籽料飾品取下並妥善保管。

  3、和田玉籽料怕熱怕高溫。長期處於高溫或者陽光的暴晒之下,會使玉石受熱膨脹,破壞其內部結構,使其失去質地的堅韌性。

  4、和田玉籽料怕化學物品。為了防止籽玉與周圍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並破壞玉質。應避免籽玉與這類物質接觸,常見的有酸鹼化學試劑、化妝品、香水、醋、鹽等等。 5、和田玉籽料不佩戴要收藏好。如果和田玉籽料長期不佩戴,要將其清洗乾淨,用軟布包裹好再置入盒中保管。為了避免其內部水分散失,如果能在玉面塗上一層石蠟。

  6、和田玉玉器所處的環境要保持適宜的溫度。玉質要靠一定的溼度來維持,缺少溫度和亮度就會失去其收藏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