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中國夢的微觀基石

  帶著王進喜“把井打到國外去”的畢生夢想,憑著一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勁頭,以“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情懷,用“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的豪情,“大慶新鐵人”李新民詮釋了新時期中國產業工人的責任與擔當,傳遞著鐵人精神的正能量。連日來,本報等中央媒體關於李新民的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的愛國之心、奮鬥之志和簡單的夢想,釋放出激勵人心的精神力量。
  “作為石油工人,我就是要把我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當鑽工,我就要當一名合格的鑽工。當平臺經理,我就是要把平臺的每個工人都帶好。”李新民擲地有聲的這幾句話,讓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馬擁軍頗為感動,他說:“李新民很樸實,他精益求精地幹好每一項工作,並且努力讓自己的工作成為"國際標準"。如果每個中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能成為"標準",還怕中國夢實現不了嗎?”
  “"老鐵人"王進喜和"新鐵人"李新民雖然生活的時代不同,但他們都自覺地肩負起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使命。”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鄭長忠說,每個國民的努力和夢想最終都將匯聚入中國夢,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夢既是民族的夢、國家的夢,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
  鄭長忠認為,每個中國人都已成為“圓夢”的微觀基石,李新民的精神讓這些基石更為牢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李新民更為我們的時代所需要。
  “從"老鐵人"王進喜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再到"大慶新鐵人"李新民,三代鐵人身上的愛國情懷、創業精神、求是態度和奉獻精神,一脈相承,令人感動。”北京市總工會宣傳教育部副部長黃秀芳表示,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工會幹部,肩負著為職工代言、幫職工維權、為職工服務的神聖使命,要向李新民同志學習,始終心繫職工,愛崗敬業,不斷提升服務職工的能力,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為“個人夢”努力,為“職工夢”拼搏,為中國夢奮鬥!
  團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企業處幹部吳博從《光明日報》上讀到“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的事蹟後深受感動和鼓舞,他說:“李新民在23年工作歷程中詮釋出的愛國之心和奮鬥之志,無愧為當代石油工人的優秀楷模、青年一代學習錘鍊的傑出典範。”
  “作為一名團幹部,必須緊跟黨走在時代前列、青年前列,必須以等不起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吳博表示,要學習“大慶新鐵人”精神,引導動員廣大青年職工立足崗位、學技成才,不斷提高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爭創一流工作業績,促進企業改革發展和自身成長進步,踴躍投身中國夢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