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多次曝光拍攝技法

  多次曝光在膠片時代就被廣泛應用,如今有些品牌的數碼單反相機也裝備了多次曝光功能,如尼康、賓得以及佳能的EOS 5DMark III、EOS 1DX 等。機內多次曝光的魅力在於方便性,但很多專業數碼單反相機,都不具備多次曝光功能。因為把幾張照片在Photoshop 中疊加也可實現多次曝光,即把兩張照片以兩層方式開啟,然後在圖層混合模式裡面選擇“疊加”。如果需要繼續疊加,則先合併圖層,再繼續“疊加”新素材。其他混合模式如濾色、柔光、亮光等,也有多次曝光的一些特點,配合圖層透明度的調整,也能達到多種豐富的疊加效果。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1. 方向性移動

  “拍攝動靜結合的多次曝光,首先要選好畫面內容,心中有數,再找好動感方向。以拍攝枝葉為例,有時真有風,只是沒有多次曝光形成的效果大,仍需要自己營造動感。其次,用逆光可凸顯枝葉的反差和移動時形成的風感。畫面上的“風沙”顆粒是感光元件上的汙點造成的,故意沒擦掉。上面作品由三次曝光而成,第一次對焦清晰,光圈f/8,快門速度1/200 秒正常曝光;第二次,手動對焦故意虛焦,光圈f/8,快門速度1/200 秒正常曝光;第三次曝光,清晰對焦,光圈f/22,快門速度/6 秒,正常曝光,為了創造秋風的動感,在低快門速度下,按動快門的同時,由畫面的左下方向畫面的右上方晃動照相機,形成了秋風勁吹的畫面。三次曝光要在同一畫面上,不可偏差太大。”

  2. 無規則晃動

  “為了營造風中舞動的真實效果,使用了一次低快門速度、一次高快門速度。第一次低快門速度減少曝光4 擋,快門速度1/20 秒,在按快門拍攝同時移動並無規則地抖動、晃動相機,此時如果用正常曝光則會白成一片。無規則晃動相機是為了讓風的效果更為真實。第二次用高速快門正常曝光,以凝固住清晰的影像。由於是疊加,把兩個步驟反過來用效果也是一樣。”

  3. 後期動感

  “按照紅葉點測光,以有些發白的天空為背景拍攝了一張照片,後期再利用Photoshop 適當調整反差,讓天空純白,紅葉曝光準確。再進行葉色彩的調整,選擇選單“調整”→“可選顏色”,選擇紅色介面,調整滑塊直至楓葉的色彩合適為止,一幅《楓》的作品就算完成一半了。但還缺乏深秋寒風的意境,因此又後期製作了動感效果。先複製圖層,再在濾鏡中選擇“模糊”→“動感模糊”進行調整,自左上向右下調整動感模糊的角度,約水平25°角左右。根據風力的大小感覺調整滑塊,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調整完成後,再將該圖層的透明度調整到40%~60%。最後,合併圖層。”

  4明疊暗

  “本人在機械行業工作,對工業題材最有感情,為了展示當今時代工人們的創新精神,我利用Photoshop 模擬相機多次曝光功能,應用經典的明暗疊加的方式,製作了本頁這幅作品。共利用了三張素材:素材a——一張具有現代氣息的計算機圖片,素材b——一張平時拍攝的剪影頭像作品,素材c——一張產品圖紙和工具在一起的圖片。製作過程如下:先建立所需尺寸畫布,再把素材a 調到畫布上做背景;把素材b 摳出調到背景圖層之上,再按照頭像形狀選用橢圓選框工具選取素材c 的一部分,選取前,羽化半徑設為50,使邊緣疊合更加自然;選定後將其拖移到剪影頭像上,合併圖層,即創作完畢。明暗疊加清晰明瞭,是多次曝光的一種好辦法。”

  5大疊小

  “秋越濃,婺源石城的景色就越美。晨霧、炊煙、藍天、青山、人家、粉牆、青磚、黛瓦天人合一的鄉村美景在攝影家鏡頭中十分常見。為了能拍得和別人不同,表達我對這一風景的解讀,以大疊小的多次曝光手法。徽居最有特點的就是粉牆黛瓦,先用長焦鏡頭拍攝了牆面與瓦,抓住其精髓,再用廣角鏡頭拍攝挺立於古村落前後高大的紅楓和整齊的民居。後期在photoshop中,將兩幅畫面以兩個圖層疊加的形式混合,製造出虛實掩映、大小對比、如夢似幻的特殊效果。”

  6連續之疊

  “日全食百年難遇,用數碼後期疊加模擬多次曝光,分階段地連續表現其變化過程。拍攝中使用的三腳架、300mm 以上鏡頭和自制減光濾鏡。首先了解整個日全食初虧至復圓的準確時間,精確到分或秒,提前選好地方,建議找地方標誌性建築物做前景,在傍晚拍一張素材,如西湖雷峰塔。初虧至食既、生光至復圓必須用減光濾鏡,以防灼傷眼睛。光圈宜f/5.6~f/8,用點測光測太陽,每分鐘拍幾連續之疊張。到了太陽成一條細縫時,鑽石環馬上會出現了,這時拿走減光濾鏡,將光圈調至f/11 以上。小光圈可以帶出鑽石環的星光,用點測光測亮位,建議用包圍曝光。到了生光後套上減光濾鏡再拍,直至復圓。”

  7重複之疊

  “在一片樹林中,發現了這樣一組形式感很強的枝葉***作品的右下部分***。逆光下以天空為背景,按照葉片曝光,拍攝的照片中不僅葉子的脈絡清晰可見,葉片之間相互重合處也通透明快。儘管比較美,但是單純拍攝枝幹效果還是略顯平淡。用重複的方法進行疊加。很簡單,用Photoshop 開啟照片之後,複製圖層並選擇該層,在選單中選“編輯”→“自由變換”,按住 Shift 鍵拖曳節點,等比例縮放該層。再將小圖旋轉方向、移動至左上方的空白處,就形成了下面這幅形式有呼應、節奏有變化的作品。要用好“重複”這一多次曝光技巧,在重複中注意變化是需要掌握的重點。”

  8夢幻之疊

  “攝影是拍出來的,也是玩出來的,《夢幻》這幅作品就是用電腦‘玩’出來的 ‘多次曝光’照片。黃色的樹林其實是夏季拍攝的綠色樹林,人像是在一次車展上偶然拍攝的。使用Photoshop,把樹林的照片開啟,在選單中選擇‘影象’→ ‘調整’→ ‘色相/ 飽和度’進行調整,將其調成黃色。然後再應用‘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將其調成模糊狀態。再開啟人像照片,在選單中選擇‘影象’ →‘調整→‘去色’,將其轉換成黑白,再進行色階調整,調成高調黑白人像。用套索工具選擇背景,填充成白色,再用套索選取人像的嘴脣,調成紅色。最後一步就是把人像圖層拖到樹林的圖層上,用‘不透明度’工具把人像的透明度降低,再合併圖層並調整色階、對比度。”

  9抒情之疊

  “想要把自己的意圖,甚至遐想、情感等融入藝術攝影的拍攝之中。下面這幅作品是採取多次曝光技術,將雄偉壯觀的宛平城樓與天空中的飛雲融為一體,直接拍攝而成的。為了進一步提高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通過創意形成了一幅亂雲飛渡的單色調悲慘景象,而又不失宛平城的真實建築風貌。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七七事變”是中國人民心中的痛,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正是我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10相關之疊

  “這幅作品是使用120 膠片單反相機用反轉片拍攝的。首先選取一處竹杆群區域性作為畫面主體,以機內平均測光後,減一擋曝光量***光圈f/16***進行第一次曝光。再將鏡頭對竹林高處一區域性竹葉取景,並對天空點測光減一擋曝光量***光圈f/8***第二次曝光完成。通過兩次曝光把竹杆與竹葉融合在一幅畫面上。竹葉疊加時所處的畫面位置是關鍵,畫面的佈局、結構要合理,可反覆多拍幾張從中擇優。剪影效果的竹葉與欠一擋曝光的竹杆既有著直接相關的聯絡,又因為不同的視覺效果與日常之所見拉開了距離,美便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