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的養殖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項

  水仙花是我們常見的花卉植物,觀賞價值高,深受大眾的喜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水仙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幫助。

  水仙花的養殖方法

  去皮:首先,要把水仙花的鱗莖去掉外表皮,主要是去掉一些黑褐色的皮和一些乾死的根,然後洗乾淨如圖所示

  裝盆:然後,把洗乾淨的鱗莖放置在事先準備好的盆裡,盆的選擇根據自己的愛好,注意要保持水仙花鱗莖有三分之一露在空氣外面。或者可以先在盆子裡養一段時間,等根長好了在裝瓶。

  養殖時間:如果在秋季9月份左右的話一般3天后,球底部就可以長出白色的鬚根了,球頂也會漸漸長出葉片。

  澆水:接著,栽植後前5天我們需要1天換一次水,後面我們可以根據水的清潔度來自己調節。

  施肥:一般要在栽植後5-7天才能施肥,因為這個時候根才生長成熟,施肥不會傷到根部,注意施肥後5-7天內不要換水,不然就白費功夫了。

  開花時間:水仙水養的最佳溫度是12℃一20度,所以如果是在秋季栽植水仙花的話,經過40天左右就可以看到水仙吐蕊開花啦。

  水仙花的培植技術

  栽培水仙有水培法和土培法兩種方法。

  水培法即用淺盆水浸法培養。將經催芽處理後的水仙直立放入水仙淺盆中,加水淹沒鱗莖三分之一的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鵝卵石等將鱗莖固定。

  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內,並將盆內的水倒掉,以控制葉片徒長。次日晨再加入清水,注意不要移動鱗莖的方向。剛上盆時,水仙可以每日換一次水,以後每2-3天換一次,花苞形成後,每週換一次水。水仙在10-15℃環境下生長良好,約45天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月餘。

  水仙水養期間,特別要給予充足的光照,白天要放在向陽處,晚間可放在燈光下。這樣可防止水仙莖葉徒長,而使水仙葉短寬厚、茁壯,葉色濃綠,花開香濃。水養水仙,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有條件,在開花期間稍施一些速效磷肥,花可開得更好。

  養水仙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為使水仙生長健壯,白天應拿到陽臺晒太陽。如果想推遲花期,可採取降低水溫的辦法,或者採取傍晚把盆水倒盡,次日清晨,再加清水的做法。此外,如果節前10天看不到飽滿花苞,可採用給水加溫的方法催花,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

  土培法家庭較少採用,即利用大多數潤土花卉的培養法來栽培水仙。於10月中、下旬,用肥沃的沙質土壤把大塊鱗莖栽入小呈有孔的花盆中,栽入一半露出一半,鱗下面應事先墊一些細沙,以利排水。把花盆置於陽光充足、溫度適宜的室內。以4-12℃為好,溫度過低容易發生凍害,溫度過高再加之光照不足,容易陡長,植株細弱,開花時間短暫,降低觀賞價值。管理中如果滿足光照和溫度的要求,則葉片肥大,花莛粗壯,因而能使花朵開得大,芳香持久。土培水仙,可在開花前追施二至三次液肥。

  水仙花的養殖注意事項

  水仙由種植到挖球,需要在田間生長6-7個月。要長成一個理想的鱗莖,除上述基礎工作外,主要靠養護。

  灌水:溝中經常要有流水,水的深度與生長期、季節、天氣有關,花農有"北風多水,西南少水,雨天排水,晴天保水"的原則。一般天寒時,水宜深;天暖時,水宜淺;生長初期,水深維持在畦高的3/5處,使水接近鱗莖球基部。2月下旬,植株已高大,水位可略降低,晴天水深為畦高的1/3,如遇雨天,要降低水位,不使水淹沒鱗莖球。在4月下旬-5月,要徹底去除攔水壩,排乾溝水,直至挖球。

  追肥:水仙好肥。在發芽後開始追肥,3年生栽培,追肥宜勤,隔7天施1次,2年生栽培,每隔10天1次,1年生栽培半月施1次。上海天寒,為提高水仙的耐寒力,在入冬前要施1次磷鉀肥。1月停肥,2月下旬至4月中旬繼續追肥,以磷鉀肥為主,5月停肥、晒田。

  剝芽與摘花:閹割鱗莖球時,如有末除盡的側芽萌發,應及早進行1-2次拔芽工作,以補閹割不盡之弊田間種植的水仙12月下旬-3月開花,為使養料集中到鱗莖球的生長上去,應予摘花。為充分利用花材,在花莖伸長至20釐米時可剪作切花出售。

  防寒:水仙雖耐一定的低溫,但也怕濃霜與嚴寒。偶現濃霜時,要在日出之前噴水洗霜,以免危害水仙葉片。對於低於-2℃的天氣,應要有防寒措施。較暖地區可栽風障,上海地區可用薄膜防寒,不可讓水仙花受寒。

  分級包裝:10月份,自然界溫度逐漸降低,水仙花芽分化發育已完備,開始進入分級包裝上市銷售階段。水仙用竹簍包裝。鱗莖球的等級是以裝進簍的球數而定的,一簍裝進20只球的,為20莊,屬最佳級;依次而下,裝進30、40、50、60只球的,分別叫做30莊、40莊、50莊、60莊。現在常合四簍的球數,裝進一個大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