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_類風溼關節炎怎麼治療

  類風溼關節炎屬於風溼病的一種,這種疾病對老年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災難。如何在早期診斷類風溼關節炎?怎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希望對你有用!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要點

  1、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溼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類風溼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溼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症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2、類風溼的病變主要是關節的滑膜發炎,併產生富有血管的肉芽組織破壞關節軟骨,久之,使上下兩個關節面互相融合在一起,發生關節強直。由於關節的腫痛和運動受限,關節附近的肌肉可發生僵硬和萎縮。關節的強直和畸形,肌肉的僵硬和萎縮,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殘廢,終至關節活動度受到明顯的限制,甚至關節不能活動,最終使患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3、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與其病情的輕重有很大關係。類風溼患者,約20%經過短期的病變活動後,不留任何後遺症而緩解;約25%的病例病變緩解後只留輕度的後遺症;約45%的病例關節部位炎症持續活動,會發展成不同程度的關節畸形;不到1O%的病例為重症,最終發展成完全殘疾,不得不臥床或靠柺杖、輪椅生活。有的患者關節腫痛就硬挺著,發展到全身痛、肢體變形,也不治療。

  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偏方

  1.烏頭通痺湯

  藥物組成:制烏頭***先煎***9g,黃芪15g,桂枝6g,芍藥12g,穿山龍15g,地龍15g,青風藤15g,鑽地風15g,殭蠶15g,烏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功效:溫經散寒,驅風除溼,通絡扶正。

  主治:類風溼性關節炎各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2.螞蟻丸

  藥物組成:螞蟻30g,何首烏30g,熟地黃30g,人蔘30g,五味子30g。

  功效:補腎健脾,壯筋骨,益氣血。

  主治:慢性類風溼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上藥碾碎過篩,以水調和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為1療程,共2個療程。

  3.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便祕。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獨活各30g,為末,每服6g,白湯下。

  4.白虎風痛走注,兩膝熱腫,用血竭、硫黃末各30g,每次溫酒服3g。

  5.歷節諸風,骨節疼痛,晝夜不止。沒藥15g,虎脛骨***酥炙為末***90g。每服6g,溫酒調下。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預防方法

  1.加強鍛鍊,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凡是能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就強,很少患病,抗禦風寒溼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內經》說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2.避免受風、受潮、受寒。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受涼、受潮等病史,提出了這些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較多,是“百病好發“之際,也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溼衣、溼鞋、溼襪等。夏季不要貪涼、空調不能直吹、不要暴飲冷飲等,秋冬季節要防止受風寒侵襲,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過於疲勞,人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4.保持精神愉快。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精神活動狀態有密切的關係。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預防類風溼關節炎的一個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過於激動或長期悶悶不樂。要善於節制不良情緒,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開闊,生活愉快,進而使身體健康,要記住“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實驗研究表明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誘發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有些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