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治疾病

  其中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腸道疾病、其它傳染性疾病的兒童患者明顯增多。那麼,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春季預防疾病,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季預防疾病

  1、切斷傳播途徑

  病毒性腹瀉的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傳染源多為輕型病人或無症狀攜帶者,故主要預防措施是做好食品和飲水工作,加強病人、密切接觸者及其直接接觸環境的管理等工作,積極切斷疾病的傳染途徑。

  2、控制傳染源

  已經發病的孩子要隔離治療,暫停上課,應該在家休息,直到症狀消失3天后才回校,以免將疾病傳染給同學。對病人、疑似病人的吐瀉物和汙染過的物品、廁所等進行消毒。

  3、抓好飲食衛生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貝類等水產品;對一些放置時間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飲用水煮開才喝,不要喝生水。

  4、徹底煮熟食物

  避免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在超過攝氏80℃高溫環境達30秒,諾如病毒便會死亡。因此,注意徹底煮熟食物,尤其是海產和貝殼類食物,便可預防。

  對春季常見疾病的建議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物。

  房間裡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

  加強鍛鍊身體,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合理飲食,均衡營養。

  多喝水,常吃水果蔬菜。

  春季常見高發疾病

  第一大類: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是春季最常見的疾病,佔兒科門診急診就診患者的80%左右,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等。

  第二大類:過敏性疾病:過敏體質的兒童容易誘發哮喘、過敏性鼻炎、變態反應性蕁麻疹、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其中以過敏性哮喘最為危急,處理不及時容易導致生命危險。

  第三大類:腸道疾病:因為外出的機會增多,在外吃東西的機會也增多,孩子們時常用髒手吃東西,患腸道疾病的機會會增加。

  第四大類:傳染性疾病:其實這一類與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的疾病有一定的交差,如風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發病率增加。

  春季兒童疾病常用的疾病藥方

  蛔蟲病

  [病因]人體感染蛔蟲而發病。

  [臨床表現]

  1.幼蟲移行症:短期內吞入大量蛔蟲卵後經8-9天***見於短期內生食了含有大量受精蛔蟲卵的蔬菜、瓜果者***,幼蟲進入肺泡可引起發熱、乏力、蕁麻疹等。咽部異物感,陣咳,常呈哮喘樣發作,痰少,重症有氣急或痰中帶血。病程短,大多經2周左右完全恢復。幼蟲還可侵入肝、腦、眼等器官,引起相應器官的損害,如肝大、癲癇、眼瞼浮腫等。

  2.腸蛔蟲病:絕大多數病例無任何症狀。兒童常有腹痛,為臍周不定時反覆腹痛,無壓痛及腹肌緊張,伴食慾減退、噁心、腹瀉或便祕,大便中排出蛔蟲。兒童有時有驚厥、夜驚、磨牙、異食癖。

  3.膽道蛔蟲症:蛔蟲喜歡鑽孔,當受到刺激時會亂鑽。若鑽入膽道,出現劇烈的右上腹疼痛,常伴嘔吐,右上腹有輕度壓痛,腹部體徵劇烈腹痛不一致為本病的特徵。當蛔蟲自行退出後,腹痛即緩解。

  4.烈性腸梗阻:蛔蟲成團阻塞腸腔,或蛔蟲毒素刺激引起腸壁痙攣所造成。表現為劇烈腹痛、伴嘔吐,往往吐出膽汁或蛔蟲。腹脹明顯,腹中可摸到包塊或有條索感。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因腸壁血液迴圈的阻斷而發生腸壞死,腸穿孔,繼發腹膜炎。因嘔吐嚴重可出現電解質紊亂。

  5.其它:蛔蟲還可鑽入闌尾或肝臟,導致蛔蟲性闌尾炎或“肝膿腫”。昏迷的病人,蛔蟲會從喉部鑽入氣管,引起窒息。蛔蟲病的診斷主要根據大便中找到蟲卵或大便中排出成蟲為根據。至於面部的白斑、指甲內的白點、晚上磨牙等都不能作為診斷蛔蟲病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