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師教育隨筆

  怎樣與孩子相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

  為了提高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讓幼兒度過一個平安、健康的童年,羅橋幼兒園中班進行了幼兒安全教育活動。

  活動通過幼兒喜愛的故事、視訊等形式,把多個安全教育教育內容涵蓋其中,包括交通安全,飲食安全,防火、防電等,使幼兒將假期相關安全知識及自我防護方法牢記心中。教師還重點組織幼兒圍繞“防溺水”進行了討論,最後和孩子一塊複習了常用的報警電話。假期安全要注意,電話號碼要牢記: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同時,也教育孩子不亂撥亂打這些特殊號碼。 此次活動,確保幼兒平安度過一個美好的童年。

  二

  俗語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張不同面孔的幼兒,同時也是穿梭在幾十種不同的性格中。

  楊碩小朋友是班內一個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一看這個孩子,你會認為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但接觸長了會發現,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總會出現過激行為。孩子集中如廁時,他會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頭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這時就會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柴一聖打我。"追究原因,楊碩會很無辜地說:"老師,我沒有打人。"其實,老師明白,這也許是楊碩對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只是有些粗魯罷了,但這樣的行為畢竟是不對的,老師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體驗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快樂。

  說到遊戲,又出現了楊碩的有一大危險之處,當一起玩玩具時,他會因為爭搶某一玩具而張口咬人,作為老師,必須保證孩子的在園安全,當發現孩子的這一行為,我們必須及時教育。而面對老師的質問,楊碩沒有感到害怕,他會和老師表白,慢悠悠的對老師說:"老師,他搶我的玩具了。"其實,老師明白,在的楊碩心裡,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對,他喜歡這個小朋友所以他會拍他一下,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搶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來維護我的利益。

  在孩子與孩子的交集裡,其實並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與非,面對各種性格的幼兒,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名幼兒的心都不受到傷害,妥善解決孩子存在的偏激行為,保護他那幼小的心靈。

  三

  在幼兒園的門口或家裡,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的家長幫助孩子脫衣服、換鞋襪,不讓我們的孩子做丁點事情,而孩子們則表現出一幅無所謂的態度,父母幫他們做的每一件事好像跟他沒有任何的關係,隨意的擺動著身體 , 享受著公主皇帝般的待遇,揮霍著父母的愛。而我們的家長也樂此不疲、心甘情願的“服侍”著我們的寶貝們。

  每次看到這些,總會感受到那些父母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愛,殊不知,這份愛卻也會害了我們的孩子。記得以前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父親在自己的屋後的地裡栽種了 20 棵桃樹。他的孩子看見父親在果樹與果樹之間挖下一個個土坑,準備把半年積攢下的豬糞、牛糞等肥料埋進去。這個孩子很好奇地問父親,“ 為什麼在果樹之間弄上個土坑,那樣有什麼用處。”“ 小樹正在長身體呢,不補充營養不行。” 他的父親滿眼憐愛的看著樹苗說。這個孩子也學著父親的樣子挖了兩三下,父親看見了說:“ 這樣不對,你挖的坑離樹太近了,你應該保持半個鋤把長的距離才可以。” 他的孩子反駁說:“ 太遠了,小樹還能吸收到養分嗎?” 父親卻說:“ 太近了,小樹一下子吃不消這麼多的養料,會把它 ‘ 肥 ’ 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於小樹一點一滴的進行消化和吸收,有利於根鬚生長。因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樹根就只有拼命的往有肥料的地方鑽,這樣子小樹才能長得又壯又高。” 孩子父親的一番話,對這個孩子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來這個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 ”

  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情,孩子們才能明白故事的內涵,既要給予他人愛和關懷,但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他受益匪淺。愛得太近,或許就會變成一種負擔。所以我們的家長不要因為愛孩子就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要給孩子自由和動手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勞動中獲得快樂與幸福,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幸福的一生。